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河南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者:11****88 2022-06-26 11:09:53上传 DOC文件 46KB
河南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大学附中2014-2015学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语文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九年级语文试题题号一二三四总分(一)(二)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今朝/朝拜 呕吐/吐血 栖息/两栖 行伍/五行缺土 B折本/折腰 褴褛/丝缕 亲密/亲家 矫情/一代天骄C拮据/依据 积累/劳累 诘难/诘责 茶杯/一抔黄土 D模式/模样 妥帖/字帖 角落/角逐 决斗/气吞斗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征引 亵渎 心无旁骛 断章取义 B恣睢 鄙夷 吹毛求疵 重蹈覆辙C谮害 惘然 格尽职守 无与伦比 D狡黠 襁褓 格物致知 班师回朝3下面各项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2、A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空试比高”一句,运用对偶、 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奇伟壮丽的北国雪景表达了 诗人积极向上的昂扬情绪。B鲁迅的散文故乡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序,通过闰土一家三代重 复着同样且每况愈下的生活事实,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贫苦农民悲惨的历 史命运 C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论如何安排其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如莫泊桑的我 的叔叔于勒,以追叙的手法为小说情节设置悬念,进而刻划人物,表现主题。 D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其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课文杨修之死即选自该书,选文运用插叙手法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

3、和缘由。4古诗文默写。(9分) (1) ,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刘方平的月夜中“ , ”两 句,写春气萌发,蛰虫涌动,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了。(4) ,凤鸣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5)诗人喜欢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到自然景物描写中,温庭筠的“ , ”(望江南)借夕阳和水的情态写思妇急盼夫归 的心情;陆游的“ , ”(卜算子·咏梅)通过对梅花遭遇的描写表现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格。5 名著阅读。(共4分)(1) 水浒中鲁智深和林冲是好朋友,请用某一具体情节来说明。(2分)(2)水浒一百零八将中,有两个同为

4、出家人,他们是谁?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家的? (2分)6 综合性学习。(共5分)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 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2分)材料一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材料二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译文:一国地方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材料三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孟子的治国思想:(2)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

5、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在当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两千余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我选择的名言:传统美德:现实意义:二、现代文阅读(共22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11题。(共12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来,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在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6、。2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3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4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5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6 “自欺”也并非

7、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7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8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9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44149.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