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阅读指导课《昆虫记》教学设计公开课

上传者:平*** 2022-06-24 14:51:52上传 DOC文件 50KB
阅读指导课《昆虫记》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1页 阅读指导课《昆虫记》教学设计公开课_第2页

《阅读指导课《昆虫记》教学设计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指导课《昆虫记》教学设计公开课(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共读一本书:昆虫记课外阅读交流展示【教学目标】1.交流展示这一阶段阅读昆虫记的收获。2.梳理法布尔的写作风格。3.总结这一阶段阅读昆虫记所运用到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同学们,开学初我们已经开始共同阅读了昆虫记这本书了,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展示下这一阶段的收获,好吗?一、作者印象1.同学们,当你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什么?(生自由回答)2.老师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作者,因为正是作者的辛勤笔耕,才带给我们不尽的享受。好,那么请几个同学来说说对法布尔的印象(课件)3.其实在这本书中也介绍了作者,谁发现了?来介绍给大家听一听。(出示作者简介)一般情况下,一本书的封面和封底的折页都

2、会介绍作者、作品、或者作者的其他作品,有时还介绍同一系列的书籍。二、走进昆虫记。1.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相信你们对昆虫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敢不敢接受挑战?(敢)(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昆虫)2.请同学阅读下面一段话,猜猜它描写的是什么昆虫?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肤色,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柔软,头可以任意转动,看起来温柔可人。现在它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表情很庄严,宽阔的轻纱一样的薄翼,像面纱一样罩着。它前腿弯曲,伸在半空,好像修女在祈祷。(课件出示段落,学生猜昆虫)3.有读过这一段落的同学举手,说说你们的感受。4.师小结:是呀,在法布尔的笔下,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又丑,

3、有善有恶,有勤劳有懒惰,有热情有冷酷。像这样的描写,书里还有很多,你们在阅读时摘抄了哪些段落?说说你的体会。(生上台展台上展示,说感受)5.师小结:我们发现了,正是因为法布尔把昆虫当人来写。让它们拥有了人的喜怒哀乐,人的善恶美丑,所以,他的文章才更加引人入胜。这就是法布尔的写作风格之一(相机板书:写作风格:赋予人的色彩)6.不知道同学们阅读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趣的地方,什么呢?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目录,找出有包含“蜂”字的标题,用横线标上记号,数数几个? 老师做了统计,昆虫记中介绍的“蜂”就有11种之多。其实,这些蜜蜂都是大同小异,如果让我们来区分肯定会一头雾水,一起来看看法布尔是怎样区分他们

4、的,描写他们的。舍腰蜂:它的身体很有意思,中间部分非常瘦小,但后部却是非常肥大的,而这两个部分之间是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的。矿蜂:这是一种细长型的蜜蜂,腹底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有一根刺,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它的身上有红色的斑纹。赤条蜂: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珑,细细的腰,腹部分成两节,上面小,下面大,黑色的肚皮上围着一条漂亮的红色腰带。无翅黄蜂:它身上长着红、白、黑相间的条纹,它没有翅膀,形状就像一只难看而又多毛的大蚂蚁。樵叶蜂:樵叶蜂是白色的,身上带着条纹,通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金蜂:它全身闪耀着金色、绿色、蓝色和紫色的光芒。7.读了这些片段, 你知道怎样区分这些蜜蜂了吗?看看这两只蜜

5、蜂,谁认得?(课件出示,生答)8.你区分出它们的依据是什么?9.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蜜蜂,法布尔怎么会区分得这么清楚?而我们为什么一读他的描写,也能区分清楚呢?(生自由答)10.师小结(相机板书:细致观察,细腻描写): 正是因为法布尔的细致观察,所以能区分各种蜜蜂,正是因为他的细腻描写,我们才能身临其境,各类昆虫在他笔下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就是法布尔的写作风格。11.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试着模仿他的这种写作风格,写自己喜爱的动作呢?(生上台展示)三、回顾阅读经历,总结阅读方法 同学们,想从一本书中得到丰富的营养,要有良好的读书方法。回顾一下这一阶段的阅读经历,说说你用了哪些阅读方法。(生自由答

6、,师相机板书)1、 制作昆虫名片2、 仿写3、 边读边记4、 前后联系、对比读四、好书推荐 读完昆虫记,相信你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把这本书介绍给其他班的小伙伴们看了,请你写写推荐理由。雨霖铃教学设计                       宁化六中  张茂香 一、教学内容分析雨霖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柳永词

7、二首中的一篇。此单元选了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主要目的是了解宋词的各个流派及各流派的基本特征,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所选的四位作家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词作,既充分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又能大致反映出宋词发展的脉络。此文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他用白描、铺叙、渲染的手法,离别前写气氛,离别后写情态、心理,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并多用景物衬托,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

8、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三、设计思想“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余映潮老师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模块”,即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

9、路。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2、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情感目标: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爱情。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味鉴赏美段名句。教学难点:理解缘情设景的

10、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江淹有一名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别赋)我国古代以“离情别意”为题材的诗词很多,香港人把游子吟摆在“十大唐诗”之首,认为诗中抒发的情感虽寻常、朴素,却真挚、动人。现在,请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写离别的诗句。设计说明:此环节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又为本课提供了比较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二) 诵读课文,为鉴赏做准备1、试读:注意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标出不理解之处。采用学生小声读的方式。设计说明:“试读”可让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使课堂学习更具目标性、针对性。2、听读、比读:和自己的读法有

11、哪些不同之处?两个人的示范朗读有何不同?为什么?设计说明:我选用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听读体会,让学生明白,朗读的方式是多样的,方式的选择和朗读情感的表现是根据你不同的朗读需要决定的。听读结束后,让学生展开讨论,结合教师的点拨来完成这一过程。教师点拔:这两个朗诵中,第一个人是作为旁观者来读的,所以语调相对平稳,带着欣赏本词的情感特征。第二人则是把自己作为文中的主人公,饱含深情地朗读,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   3、按要求方式诵读:(1)、以古诗吟诵的方式:(2)、以旁观者讲故事的方式:(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4)、以戏曲方式:设计说明:这一环节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38782.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