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



《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1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xx隧道设计说明第16页1. 设计依据及总体设计原则依据现行的国家和部颁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充分吸收和借鉴参考国内外高速公路建设的类似工程的成功经验,再结合本项目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新设计理念进行。1.1. 设计依据1、xx省xx至xx段勘察设计合同。2、xx省xx至xx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文件。3、xx省xx至xx高速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以下简称初步设计文件)。4、xx省xx至xx高速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交通运输部批复意见。5、xx省xx至xx高速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交通运输部专家评审意见。6、xx省xx至xx高速公路两阶段初步设计省内预审意见。7、部颁有关
2、规范、规程及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8、xx省交通厅及本项目总体组下发的其他有关文件。1.2. 执行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3、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 4、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5、公路水泥混凝士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7、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9、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10、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
3、文件编制办法(交通部2007年10月1日实施)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1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3、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GB/T 18567-2010)14、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1)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2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21、工
4、业自动化通用技术要求(ZBN04 009-88)2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3、可挠金属电线保护套管(JG/T3053-1998)24、防爆挠性连接管(J B9600-1999)25、电气设备用电线管(CEI/IEC614-2-6)26、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92)1.3. 技术标准隧道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公路等级:1、 xx隧道左线及YK3+290 YK3+987高速公路单向两车道标准;2、YK3+045.85 YK3+290 高速公路单向三车道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km/h;隧道建筑限界:1、 xx隧道左线及YK3+290 YK3+
5、987隧道净宽:0.75+0.25+0.5+2×3.75+0.75+0.75=10.50m隧道净高:5.0m2、YK3+045.85 YK3+290 隧道净宽:0.75+0.25+0.5+3×3.75+0.75+0.75=14.25m隧道净高:5.0m1.4.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执行情况本设计严格按照交通部颁布的行业规范和相关的国家标准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有关隧道的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如下。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第1.0.3条 隧道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隧道设计
6、应有完整的勘测、调查资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和交通量及其构成,以及营运和施工条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环保比较,使隧道设计符合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本隧道能充分发挥隧道功能、安全且经济地建设隧道的基本原则,并作出充分的资料调查、收集,进行多方面综合比较使隧道设计符合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第1.0.5条 隧道主体结构必须按照永久性建筑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建成的隧道应能适应长期营运的需要,方便作业。本隧道按新奥法进行设计,衬砌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通过结构计算和工程类比,达到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第1.0.
7、6条 应加强隧道支护衬砌、防排水、路面等主体结构设计与通风、照明、供配电、消防、交通监控等营运设施设计之间的协调,形成合理的综合设计。必要时应对有关的技术问题开展专项设计和研究。本隧道设计考虑主体结构设计与营运设施设计之间的协调,已经对有关的技术问题开展专项设计和研究。第1.0.7条 隧道土建设计应体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思想,制定地质观察和监控量测的总体方案;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制定地质预测方案,以及时评判设计的合理性,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通过动态设计使支护结构适应于围岩实际情况,更加安全、经济。隧道土建设计中已作出专门的动态设计,施工中可根据此进行合理地调整。第3.1.1条 应根据
8、隧道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目的和要求,针对公路等级、隧道的特点和规模,确定搜集、调查资料的内容和范围,并认真进行调查、测绘和试验。调查的资料应齐全、准确,满足设计要求。本隧道在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阶段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物探、钻探、地质调查、调汇、水文调查、调汇来满足设计要求。第3.1.3条 应根据隧道所通过地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并综合考虑调查的阶段、方法、范围等,编制相应得调查计划。在调查过程中,如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预计的情况不符,应及时修正调查计划。本隧道在初设、施设阶段均进行相应得调查并编写出详尽的调查计划,在调查过程中未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预计情况不符。第7.1.2条 隧道应遵循“早进洞、晚
9、出洞”的原则,不得大挖大刷,确保边坡及仰坡的稳定。本隧道进、出口洞口边仰坡开挖高度控制在20m以内。第8.1.2条 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结构、施工条件等,并应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衬砌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保证隧道长期安全使用。本隧道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结构、施工条件,在充分考虑围岩的自承能力前提下进行了衬砌的强度和稳定性验算。第10.1.1条 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保证隧道结构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形成安全。隧道防排水设计应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洞内形成一个完整畅通的防排水系统。本隧道设计结合衬砌,在二
10、次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敷设防水层防水,保证洞内行车安全,洞口通过设置洞外截水沟、洞顶排水沟、路基边沟等排水设施,保证洞口不受雨水冲刷破坏。第15.1.1条 隧道路基应稳定、密实、匀质,为路面提供均匀的支承。本隧道路基严格按照路基设计规范进行,在图纸中对路基的压实度提出明确要求。第16.1.1条 公路隧道通风设计应综合考虑交通条件、地形、地质条件、通风要求、环境保护要求、火灾时的通风控制、维护与管理水平、分期实施的可能性、建设与营运费用等因素。本隧道结合其长度、纵坡、交通条件、地形、地物、地质条件、通风要求采用纵向式通风方式设计,并考虑到交通量的增长按近、中、远布设风机台数,来满足建设与营运要求。
11、1.5. 对初步设计主要审查意见的回复1、应适当增加特殊复杂地形条件隧道口纵、横断面图。回复:对于增加特殊复杂地形条件隧道口纵、横断面图:对xx隧道、xx隧道、xx隧道等隧道,在其相应的隧道表路线类型一栏中补充了洞外的平曲线类型及半径,也在其纵断面图中增加隧道口处地形变化的相应数据。2、全线所有隧道路面宜改为复合式路面。回复:施工图阶段按照专家意见执行。3、建议将S4c衬砌结构改为S3b。回复:围岩分级采用定性特征划分和定量指标划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判,根据工程经验,级围岩划分为3个亚级,符合实际情况,有利于现场管理。4、建议将偏压挡墙与明洞连为整体,以防渗水。回复:分离式隧道Smb(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