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基础知识及选型、运行、维护



《离心泵基础知识及选型、运行、维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心泵基础知识及选型、运行、维护(4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离心泵基础知识离心泵基础知识泵的历史及定义泵的历史及定义 泵是一种将原动机的机械能传递给被抽送的流体,使其能量增加,从而达到抽送流体的目的的机器。泵的用途泵的用途应用之广泛可这样形容:要让流体流动的地方,就有泵。工业及城市供水、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矿山、造船工业、轻纺食品工业、水利建设、尖端科技、农业排灌、其他方面。 泵的分类泵的分类 泵的种类繁多,按其工作原理分: (1)叶片式泵 (2)容积式泵 (3)其他类型泵泵的分类泵的分类容积式泵 利用工作室容积大小周期性的变化来输送流体,都是非连续地对流体做功,如活塞泵、柱塞泵、隔膜泵、齿轮泵、螺杆泵、液环泵等泵的分类泵的分类其他类型泵 其
2、工作原理各不相同,如水车、射流泵、水锤泵、电磁泵等。叶片式泵的分类叶片式泵的分类 叶片式泵按其结构型式,分类如下: 1、按主轴方向分:卧式、立式、斜式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叶轮内充满液体时,原动机带动叶轮快速旋转,叶片驱使液体旋转,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叶轮外缘流动。同时,新的液体在大气压力下从吸入室进入泵内。这样,液体就连续不断的从泵内流出。 注意:叶轮内必须充满液体,否则,因气体密度较小,离心力不够大时无法实现对液体的抽吸作用。离心泵的过流部件离心泵的过流部件离心泵的主要过流部件吸水室、叶轮、压出室。离心泵的过流部件离心泵的过流部件1、吸水室 吸水室位于叶轮进口前,其作用是
3、把液体按一定要求引入叶轮。其主要类型有直锥形,弯管形、螺旋形。离心泵的过流部件离心泵的过流部件2、叶轮 叶轮是泵的核心,泵通过叶轮对液体做功,使其能量增加。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1、流量 体积流量Q:泵在单位时间内所抽送的液体体积。单位为m3/h或L/S 质量流量q:泵在单位时间内所抽送的液体的质量。单位为kg/s或t/hq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2、扬程 单位重力的液体流过泵后其能量的增值,即进出口能量差。能量包括Z表示位置能,P/g表示压能,V2/2g表示速度头三部分。扬程的单位:米 习惯表示法及误区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4、功率
4、输出功率:液体流过泵时由泵传递给它的有用功率。Pu=QgH(W) 输入功率:原动机传递给泵轴的功率,用P表示。 由于泵内有功率损失,包括水力磨擦阻力损失、回流(平衡孔、平衡装置、密封环泄漏)、圆盘磨擦、撞击损失等水力损失,所以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不相等,有P Pu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6、效率 效率: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Pu/P离心泵的性能特性曲线离心泵的性能特性曲线 离心泵的性能特性曲线是表示主要性能参数间关系的曲线,又分能量特性曲线和汽蚀特性曲线。 能量特性曲线包括: 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曲线H=f1(Q) 输入功率与流量的关系曲线P= f2(Q) 效率与流量的关系
5、曲线= f3(Q) 汽蚀特性曲线是指汽蚀余量与流量的关系曲线NPSHr= f4(Q) 特性曲线形状不能用理论推导来求得,只能用试验方法求得。水泵的串、并联运行水泵的串、并联运行 简单的讲水泵的串、并联运行,其结果基本是特性曲线的叠加。 两水泵串联运转时应注意:两泵的最佳工况流量应尽量相近,以使运转的两泵均在高效区工作,此外,还须考虑第二个泵壳的强度问题。 两水泵并联运转时应注意:两泵在最佳工况时扬程应尽量相近,以使运转的两泵均在高效区。 泵在管路系统中的运行有4种情形:串联、并联、两泵从不同水源向同一水塔供水、一泵向两个不同高度的水塔供水。水泵工况的调节泵在系统中运转时,有时由于两台以上的泵协
6、同工作和管路系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运转工况点和泵的最优工况点不符合,此时就要调节泵的特性,使其经济的运行。有时,为了满足一定的流量要求,也需对泵装置特性进行调节。水泵工况的调节调工况的两种途径:改变HcQ曲线,如节流调节即用阀门控制流量。改变HQ曲线,a.改变泵转速(变频)。b.转动叶片改变叶片的角度(对转叶式轴流泵和混流泵而言)。c.切割叶轮。汽蚀调节法(非正常运转调节法),电站冷凝泵空放调节法,(引水回吸水池)适应对象:特低比转数旋涡泵、高比转数泵,因其N-Q线是下降的。 选用高效率的泵、电机 选型要准 根据各时段的运行参数、特点进行合适的选型 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两台或多台泵的并联或串联
7、使用 “一大一小”搭配 变频调速,但非所有的变频会节能水泵的节能方法水泵的节能方法管路连接管路连接正 确错 误每台泵最好有自已的单独管路,如一定需多台泵并联共用一吸水管的话,其支管中心线不能高于主管中心线管路连接管路连接柔性接头柔性接头进出水管路应有各自的支架,决不允许管路的重量直接由泵来承受,泵进出口最好接柔性接头为防止窝气,泵吸入管上端应保持水平或逆水流方向向下倾斜;泵吸入口要扩大时,最好接异径偏心锥管泵组安装泵组安装把设备放到位,将地脚螺栓穿过底座脚孔,并且在脚孔上面和下面各放一螺母,在底座下垫一支承轨(高约50mm),将泵进出口法兰与管路法兰对正。在底座下垫调整垫铁,校正水平及轴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