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安全防护自然灾害事故的危害与防护急救

上传者:5****1 2022-07-09 23:39:24上传 PPT文件 57.50KB
安全防护自然灾害事故的危害与防护急救_第1页 安全防护自然灾害事故的危害与防护急救_第2页 安全防护自然灾害事故的危害与防护急救_第3页

《安全防护自然灾害事故的危害与防护急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防护自然灾害事故的危害与防护急救(1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自然灾害事故的危害与防护急救自然灾害事故的危害与防护急救v火灾的危害及其现场逃避与急救处理火灾的危害及其现场逃避与急救处理v洪灾的危害及其现场逃避与急救处理洪灾的危害及其现场逃避与急救处理v地震的危害及其现场逃避与急救处理地震的危害及其现场逃避与急救处理一一火灾的危害及其现场逃避与急救处火灾的危害及其现场逃避与急救处理理引起火灾的原因及分类引起火灾的原因及分类原因原因 火灾发生必须有三个条件,即有一定的温度、可燃物质、助燃体(氧气)。引起火灾的原因极多,常见有以下几种:1.森林火灾,可由人为或自然因素所致;2.人为自然因素引起的油库火灾;3.工厂内各种可燃物品管理不当造成火灾;4.生活用火或用

2、电不当;5.烟花爆竹管理不当或燃烧不全;6.交通事故引起油箱燃烧等。 分类分类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7年对火灾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发布了ISO3941:2007火灾分类,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物质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A、B、C、D、E、F六种类型。A A类火灾: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B B类火灾: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 C类火灾:类火灾:气体火灾。D D类火灾:类火灾:金属火灾。 E E类火灾: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 F类火灾: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火灾致死致伤的原因火灾致死致伤

3、的原因 火灾对于人命安全影响表现在:缺氧、火焰、热度、火灾对于人命安全影响表现在:缺氧、火焰、热度、毒气、烟雾及建筑物崩塌等。火灾致死致伤的原因有以毒气、烟雾及建筑物崩塌等。火灾致死致伤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下几个方面:呼吸道烧伤:呼吸道烧伤:灾区的烟雾引起窒息或直接吸入火焰造灾区的烟雾引起窒息或直接吸入火焰造成呼吸道烧伤,这是火灾致伤或致死的主要原因。成呼吸道烧伤,这是火灾致伤或致死的主要原因。直接被火烧伤或烧死:直接被火烧伤或烧死:据对据对102102例死于火灾者进行原例死于火灾者进行原因分析,因分析,26%26%的死者是直接被火烧死的。的死者是直接被火烧死的。跳楼摔死:跳楼摔死:这类人大

4、多居住在高楼大厦内,因大火突这类人大多居住在高楼大厦内,因大火突然降临,茫然不知所措,被大火逼得走投无路,于是跳然降临,茫然不知所措,被大火逼得走投无路,于是跳楼逃生。楼逃生。挤伤或踩死:挤伤或踩死:商店、剧院、歌舞厅等人员拥挤处,一商店、剧院、歌舞厅等人员拥挤处,一旦发生火灾时,受灾人员将夺门而逃,门口、过道或走旦发生火灾时,受灾人员将夺门而逃,门口、过道或走廊处,最易发生人员伤亡。廊处,最易发生人员伤亡。建筑物崩塌:建筑物崩塌:造成人员及消防官兵的伤亡。造成人员及消防官兵的伤亡。 火灾区域的自救与互救火灾区域的自救与互救扑灭小火,将初期火灾及时扑灭;沉着冷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火灾发生后

5、应及时逃生,不要因为财物耽搁逃生时间;采取简易防护措施,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善于利用楼梯、通道及安全通道进行逃生;合理巧妙的利用建筑物内的缓降器、救生绳或自制简易救生绳逃生;固守或开辟新的避难场所,等待救援人员施救;身体着火后切勿惊跑;到易于获救处等待救援;跳楼逃生,也是一个逃生办法,但应注意方法。火灾逃生中的错误行为火灾逃生中的错误行为发生火灾后大喊大叫;原路返回逃生;向光朝亮逃生;逃生中盲目追随;由高处往低处逃生;冒险跳楼逃生。预防措施预防措施 熟悉居住环境,留心疏散通道 通道出口应保证畅通无阻 切实整改火灾隐患 养成良好的用火习惯 不用汽油等易燃体引火;倾倒炉灰前一定要完全冷却;不乱

6、扔烟头和火柴梗;油灯、手笼、蜡烛、蚊香,不放置在可燃物上,并远离可燃物;不在可燃物较多及其他严谨燃放的场合燃放烟花爆竹;在森林和野外不能随意丢烟头,等等。 普及消防知识二、洪水灾害的危害及其现场逃避二、洪水灾害的危害及其现场逃避与急救处理与急救处理洪水灾害的类型洪水灾害的类型 暴雨暴雨 山洪山洪 融雪洪水融雪洪水 冰凌洪水冰凌洪水 溃坝洪水溃坝洪水 洪水灾害的主要危害洪水灾害的主要危害 淹溺:洪水发生时,由于水面宽阔、水流急、浪头大,瞬间可造成很多人淹溺。 碰伤、挤压伤:洪水可引起房屋倒塌,继而导致人体砸伤和挤压伤,严重创伤可使人休克和感染机会增加。 感染:受害者和抢救人员因长期在水中浸泡,可

7、引起烂足病、皮肤病和各种皮肤感染。 中暑:天气炎热情况下,常可造成人员中暑。 水灾后疫病的流行:一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如痢疾、肝炎、霍乱、血吸虫病等,可在疫区内流行。 洪水灾害后的自救与互救洪水灾害后的自救与互救1.1.洪水到来时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较高的地方暂避。2.2.如洪水继续上涨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塑料泡沫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94097.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