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最大的“书”》初读设计

上传者:d****1 2022-07-14 18:54:26上传 DOCX文件 19.82KB
《最大的“书”》初读设计_第1页 《最大的“书”》初读设计_第2页 《最大的“书”》初读设计_第3页

《《最大的“书”》初读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大的“书”》初读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最大的书”初读设计_模板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之美一一最大的书”初读设计叶燕芬一、简析我们的教材包含着四大系统:文章系统、导学系统、图像系统和习题系统。教师在细读文本时要读通读透这四大系统的内容,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四大系统中蕴含着的编者意图,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运用这四大系统的强大功能。最大的书”一课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了。本课初读设计的关注点就是合理运用四大教学资源,让学生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2、了解大意。当然,关于本课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二、设计1.揭题质疑,弓I书”。这节课叶老师专门到咱们班来向大家推荐一册特别的书。(出示课题:最大的书”)一起读。这册书特别在哪里呢?(引出引号并质疑,齐读课题。)2. 初读识字,读书”。(1) 第一次读这册书,老师要求大家读准每一个字。(2) 反馈学习的词语。(课件出示)脚印雨痕波痕煤炭宝藏岩石铁矿刨根问底地质勘探队员一册厚厚的书(3) 指名读,边读边正音。(4) 学习多音字藏”,出示词语指名读。藏起来西藏捉迷藏宝藏藏头露尾藏羚羊3. 再读解词,问书”。刨根

3、问底”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谁刨根问底了?川川问了哪些问题?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把川川提的问题用"画出来。(3)交流朗读:叔叔,您在看什么?哪里有书啊?这上面有字吗?这上面有图画吗?这能说明什么呢?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读着读着,你们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都是问句,板书:?)(师范读第一句,指导读出问句的心情,指导读6个问句。)像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问问题,就叫刨根问底”。(指导学写生字刨”、底”。)4. 再读感受,识书”。第三次读课文,我们也和川川一起来个刨根问底,问问自己都读懂了这册书的哪方面知识。读后交流:(1)哪里有书啊?这册最大的书是什么?导读:川川奇怪地问:哪里

4、有书啊?"叔叔回答说: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指导读出的语气)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呢?(看课文插图,感受岩石与书的相似之处。)(2)这上面有字吗?指名读课文,读出标点符号表达的心情,感受痕"的意思: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这是波浪的足迹,叫;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它们都是字呀!拓展学习痕”:伤口留下的痕迹叫()。泪水在脸上留下的痕迹叫()。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叫()。(3) 这上面有图画吗?指导朗读,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4) 知道书”为什么加引号了吗?这里的书”指的是岩石,所以要加引号。岩石上的文字和图画能说明什么呢

5、?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教师配乐范读,视频展示陆地变成大海再变成高山的情景,感受这神奇的变化。找出表示时间的词,配乐朗读,读出变化的漫长和神奇。(指名读,范读,齐读。)(6)读了这册岩石书有什么用呢?指名读,读出感叹号表达的心情。帮助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标点“”,质疑:这个省略号里面又有什么秘密和故事呢?标点符号不但有学问,有心情,还藏着许多秘密。它能告诉我们,哪里有什么,哪里还有什么;它还能告诉我们,古代的动植物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它还能告诉我们,大地是

6、怎么变化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刨根问底。5. 小结课堂,理书”。看来刨根问底真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在川川的刨根问底下,这册书越来越神奇、有趣,带给我们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下节课,我们根据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继续刨根问底,有滋有味地读好这册书。板书:最大的书”?刨根问底、实践1. 在文章系统里找语言实践点。李海林曾说,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人词语的感性世界”。没有对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无法提高。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寻找词语与文本之间的联系,以词语的教学带动课文的初读与初探,是展开教学的有利抓手。本课的初读指导,就以刨根问底”一词带面,让学生沉浸在文质兼美

7、、规范语言的朗读内化之中,也成为初读指导的重要抓手。以课文中谁刨根问底了?川川问了哪些问题?”为指引,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读书,找出川川问的六个问题,并指导朗读六个带有问号的句子,顺势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一一像这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就叫刨根问底”。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是围绕刨根问底”:再读读课文,你和川川一起来个刨根问底,问问自己都读懂了这本书的哪方面知识。”六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读问题,读回答,通过这个词语的穿引,理清了课文的层次,读通了课文。最后指出刨根问底”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下节课,我们根据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继续刨根问底”,有滋有味地读好这册书。2. 在导学系统

8、里找学法折射点。本文所在的单元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课教学后的任务是进一步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第一次阅读文本,就发现了课文题目下边一个大大的泡泡语”一一,为什么要加引号呢?这让我对本课中平时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引起了关注。读着文本,我发现课文是以问答的方式来写川川学到的自然常识的,因此多处出现问号,同时在回答上还出现了许多感叹号,最后还出现了一个省略号。根据这些标点符号,我设计了课文学习的另一条辅线,边学习课文,边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问号和感叹号是有心情的,在朗读指导时有一个设计自己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这些标点符号折射出来的张力在课堂中学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0766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