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兴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兴区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大兴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初三语文说明1本试卷共12页,满分120分。2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含27个小题。3所有试题答案均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卡。一、基础运用(共20分)请根据要求,完成17题。(共15分)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它反映了魏、蜀、吴三个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它成功刻画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其中一些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像“奸绝” 、“智绝” 、“义绝” 等,更是妇孺皆知。三国演义中涉及到的历史内容、人
2、物姓名、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基本套路。历史演义小说大多是虚实相间,主实重虚;古今兼顾,批古判今。一段故事,叙说两朝的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的性。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了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照顾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气势磅礴 (b ) 脍炙人口 (hu) B 气势磅礴 (b ) 脍炙人口 (kui)C 气势磅礴 (tu) 脍炙人
3、口 (hu) D 气势磅礴 (tu) 脍炙人口 (kui)2对文中划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 B“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C“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 D“方”字的笔顺是: “再”字的第四笔是: 3根据语境,在文中第段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它要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要么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B它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又反映了明朝社会许多内容。C它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又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D它要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明朝
4、社会许多内容,要么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4三国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书法家,钟繇就是其中之一。钟繇是楷书创始人,其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价极高。请根据以上信息,推断这四幅作品中由他创作的一幅是( )(2 分) 中外文章任你观 但愿世间人无病鸟兽飞腾入简笺龙蛇蜿蜒归梨枣进门须劈切剁砍回府可煎炒烹炸5张飞是个卖肉的屠户,请你为他的店铺选一副对联( )(2分)古今书籍凭君选何愁架上药生尘 ( A ) ( B ) ( C ) (D)6上文中所提到的“奸绝”“智绝”“义绝” 依次指的是( )(2分)A 关 羽 董 卓 诸葛亮 B 周 瑜 关 羽 曹 操C 诸葛亮 曹
5、操 赵 云 D 曹 操 诸葛亮 关 羽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语境分析划线语句有无错误。如有,请改正过来。(3分)毛泽东是非常肯定诸葛亮的。他特别爱唱借东风和空城计。主要表现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1950年,他对董其武说:“你看过三国演义吧?共产党就是以诸葛孔明的办法办事,那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诸葛亮与刘备的鱼水关系和七擒孟获的故事,更是毛泽东经常提及的。答: 8默写(共5分)(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1分)(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3)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1分)(4)古人写诗,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的佳句。苏
6、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哲思皆属上品;范仲淹的中“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使至塞上中“ , ”所绘景象均显边塞独特风景。(2分)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912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乙】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侯
7、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等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注释】高祖:指汉高祖刘邦。高起、王陵:高祖臣子。略:攻占。降:投降。天下:这里指
8、刘邦的部属。子房:西汉名将张良。连:率领。9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先帝称之曰能 吾能用之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C此皆良实 皆人杰也D悉以咨之 决胜于千里之外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1)志虑忠纯。 译文: (2)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译文: 11选出下列对【甲】【乙】两个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A【甲】文段,诸葛亮向刘禅举荐文臣武将,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B【乙】文段,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C【乙】文段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
9、,突出了高祖善识人才、善用人才。D【甲】文段,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命令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不容反抗。12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上都 (1) 和 (2) ,此外,诸葛亮还 (3) 。(3分)三、名著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祥子18岁时,失去父母和几亩薄田,跑到北平城。生活迫使他当了人力车夫,他年轻有力气,不吸烟,不赌钱,苦干3年,凑足100块钱,买了辆车。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他想着,干上两年,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为多赚钱,他冒险把车拉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兵捉去当壮丁。祥子趁战乱,牵了三匹骆驼逃回,把骆驼卖了35块大洋。
10、回到城里向刘四爷述说自己的遭遇,并把身上30块钱给刘四爷保管,拼命拉车,省吃俭用,希望攒够钱后再买车。 祭灶这天晚上,祥子回家,一路被骑着自行车的孙侦探跟踪。祥子刚到曹家门口要按门铃时,就被他逮住。孙侦探告诉祥子说,把你放了像放个屁,把你杀了像抹个臭虫,硬逼着祥子拿出闷葫芦罐,抢走了他攒的所有的钱。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成了泡影。祥子和虎妞在毛家湾一个大杂院里租房子成了亲。祥子认为承受刘四爷的产业不体面,要凭自己的双手过日子,坚决要出去拉车。虎妞给祥子100块钱,低价买下了邻居二强子的一辆车。虎妞怀孕了,越来越懒。产期到了,难产,服了“神符”不见效。祥子无奈,只能眼睁睁见虎妞等死。夜里十二点,虎
11、妞死了。祥子卖了车,安葬虎妞。小福子愿意与他过。祥子说:“等着吧!等我混好了,我一定来娶你。”祥子在新车厂,交了朋友,吸卷烟上瘾。祥子害了病,病过后,曹先生要祥子回他家拉包月,答应让小福子来曹家帮忙,还同意让出一间房子给他们住,祥子心里有了一线希望和光明。他带着这个好消息去找小福子,却发现小福子不堪娼妓生活,吊死在松树林中。祥子从此变得消极堕落。祥子为赚钱不择手段,甚至出卖朋友,成为一个投机倒把的小人。他也不再拉车,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在祥子心里,什么事都是“那么回事”。13阅读上文,简述祥子人生的“三起三落”。(3分)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