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病理学课件)

上传者:2****5 2022-06-14 17:11:21上传 PPT文件 328KB
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病理学课件)_第1页 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病理学课件)_第2页 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病理学课件)_第3页

《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病理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病理学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二节第二节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寄主植物的抗病性 一、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一、植物抗病性的概念和类别(一)概念(一)概念 植物的抗病性植物的抗病性: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是指植物避免、中止或阻滞病原物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侵入与扩展,减轻发病和损失程度的一类特性。 抗病性是植物与其病原生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抗病性是植物与其病原生物在长期的协同进化中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的结果。病原物发展出不同类别、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的结果。病原物发展出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也相应地形成了不不同程度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植物也相应地形成了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抗病性,通常表现

2、为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抗病性,通常表现为免疫、抗病、免疫、抗病、感病和耐病感病和耐病。(二)类型(二)类型1、按照遗传方式的不同区分:、按照遗传方式的不同区分:(1)主效基因抗病性)主效基因抗病性(major gene resistance),),由单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按孟德尔法则由单个或少数几个主效基因控制,按孟德尔法则遗传,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遗传,抗病性表现为质量性状;(2)微效基因抗病性)微效基因抗病性(minor gene resistance),),由多数微效基因控制,抗病性表现为数量性状。由多数微效基因控制,抗病性表现为数量性状。2、按照小种专化性区分:、按照小种专化性区分

3、:(1)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specific resistance):寄主的抗病性可以仅仅针对病原物群体中的少数几个特定小种,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有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也称为垂直抗性(vertical resistance)。 这种抗病性是由主效基因控制的,称为主效基因抗性、单基因抗性或寡基因抗性,抗病效能较高,是当前抗病育种中所广泛利用的抗病性类别;其主要缺点是易因病原物小种组成的变化而“丧失”,在生产上这种抗性是不稳定和不能持久的。 (2)非小种专化抗病性)非小种专化抗病性(race-non-specific resistance):具有该种抗病性的:具有该种抗病性的

4、寄主品种与病原寄主品种与病原物小种间没有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物小种间没有明显特异性相互作用,也称为,也称为水水平抗性平抗性(horizontal resistance)。)。是针对病原物是针对病原物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整个群体的一类抗病性。 病原物毒性不依寄主抗性基因的变化而变病原物毒性不依寄主抗性基因的变化而变化,寄主品种没有它们自己所特有的病原物小化,寄主品种没有它们自己所特有的病原物小种。种。 在遗传上抗性一般是由多个在遗传上抗性一般是由多个微效基因微效基因控制控制的,也叫的,也叫微效基因抗性或多基因抗性微效基因抗性或多基因抗性。这种抗。这种抗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性表现为中度抗病,是稳定

5、和持久稳定和持久的。的。 3、按照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区分:、按照寄主植物的抗病机制区分:(1)被动抗病性)被动抗病性(passive resistance) :植物与病植物与病原物接触前即已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原物接触前即已具有的性状所决定的抗病性。(2)主动抗病性)主动抗病性(active resistance):受病原物侵受病原物侵染所诱导的寄主保卫反应。染所诱导的寄主保卫反应。(1)抗接触:)抗接触:又称为又称为避病避病(disease escaping)由由于某种原因,使本质上并非抗病的植物,于某种原因,使本质上并非抗病的植物,最易最易感病的阶段与病原物的侵染期相错感病的阶段与病原

6、物的侵染期相错,或者缩短了寄主感病部分暴露在病原物之或者缩短了寄主感病部分暴露在病原物之下的时间,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受侵染的机下的时间,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受侵染的机会。会。 (2)抗侵入:)抗侵入:4、根据表达的病程阶段不同区分:、根据表达的病程阶段不同区分:(3)抗扩展:)抗扩展:(4)抗损害:)抗损害:又称为又称为耐病耐病(diseaea tolerance),植物能忍受病害,在产量和质量方面不受植物能忍受病害,在产量和质量方面不受严重损害的性能。严重损害的性能。(5)抗再侵染:)抗再侵染:植物的抗再浸染特性则通称为植物的抗再浸染特性则通称为诱导抗病性诱导抗病性(iduced resistan

7、ce)。 (1)(1)高抗:高抗:受轻度侵染,表现轻微受害;受轻度侵染,表现轻微受害;(2)(2)中抗:中抗:中等程度感染和受害;中等程度感染和受害;(3)(3)中感:中感:明显的感染,受害程度较重;明显的感染,受害程度较重;(4)(4)高感:高感:对病原物的侵染几乎没有抵抗力,对病原物的侵染几乎没有抵抗力, 严重受害。严重受害。 5、按抗病的程度常区分为:、按抗病的程度常区分为:二、植物的抗病机制二、植物的抗病机制研究植物的抗病机制,可以揭示抗病性的本质,合理利用抗病性,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植物的抗病机制是多因素的,有先天具有的被动抗病性因素,也有病原物侵染引发的主动抗病性因素。 按照抗病因

8、素的性质则可划分按照抗病因素的性质则可划分为形态的、为形态的、机能的和组织结构的抗病因素,即机能的和组织结构的抗病因素,即物理抗病性物理抗病性因素因素(physical defense),以及生理的和生物化学,以及生理的和生物化学的因素,即的因素,即化学抗病性化学抗病性因素因素(chemical defence)。(一)被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一)被动抗病性的物理因素 该类因素是该类因素是植物固有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固有的形态结构特征,它们,它们主要以其机械坚韧性和对病原物酶作用的稳定性主要以其机械坚韧性和对病原物酶作用的稳定性而抵抗病原物的侵入和扩展。而抵抗病原物的侵入和扩展。1 1、植物体抵抗

9、病原物侵入的最外层防线、植物体抵抗病原物侵入的最外层防线植植物表皮以及被覆在表皮上的物表皮以及被覆在表皮上的蜡质层、角质层蜡质层、角质层等。等。2 2、植物表皮层细胞壁发生、植物表皮层细胞壁发生钙化作用或硅化作用钙化作用或硅化作用,对病原菌果胶酶水解作用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对病原菌果胶酶水解作用有较强的抵抗能力。3 3、气孔的结构、数量和开闭习性气孔的结构、数量和开闭习性也是抗侵入因也是抗侵入因素。素。4、植物受到机构伤害后,可在伤口周围形成、植物受到机构伤害后,可在伤口周围形成木木栓化的愈伤周皮栓化的愈伤周皮(wound periderm),能有效地,能有效地抵抗从伤口侵入的病原细菌和真菌。抵

10、抗从伤口侵入的病原细菌和真菌。5、纤维素细胞壁纤维素细胞壁对一些穿透力弱的病原真菌也对一些穿透力弱的病原真菌也可成为限制其侵染和定植的物理屏障。可成为限制其侵染和定植的物理屏障。6、植物细胞的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都可能、植物细胞的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都可能积累积累木质素木质素(lignin),从而阻止病原菌的扩展。,从而阻止病原菌的扩展。(二)被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二)被动抗病性的化学因素 植物普遍具有该类抗病性因素,抗病植物可能含有天然抗菌物质或抑制病原菌某些酶的物质,也可能缺乏病原物寄生和致病所必需的重要成分。1、体表分泌物、体表分泌物 叶片和根系分泌各种物质,有许多生化物质对病原菌有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25667.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