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医学药理学复习版本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药理学复习版本 (2)(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1、 名词解释1、药效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2、药动学: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及其规律3、副作用: 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4、半衰期: 血药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5、首关消除:经胃肠道吸收的药物在吸收过程中部分被肝脏和胃肠道的某些酶代谢灭活,使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减少。6、肝肠循环:药物经胆汁排入肠道被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肝肠循环,使药物的作用时间延长。7、药酶抑制剂:能使肝药酶的量减少及活性降低的药物。8、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药酶的量增加及活性增高的药物。9、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10、亲和力:药物与人体组织、细胞
2、、受体之间的结合能力。11、内在活性: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不影响受体或组织的正常工作 。12、受体激动药:指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13、受体拮抗药:没有内在活性,与受体结合后不能激发生理效应,反会妨碍受体激动药的作用。14、受体增敏:长期应用受体阻断药,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效应力增强。15、受体脱敏: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效应力下降。16、效能:当药物效应增强到一定程度后,如再增加药物剂量而其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或效能。17、效价:指产生等效反应时所需药物剂量的大小。效价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18、治疗指数:药
3、物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表示药物的安全性,指数越大越安全。19、半数有效量:能引起50%最大效应或50%阳性反应的剂量。20、半数致死量:能引起50%的实验对象死亡的剂量。21、抗生素:是指某些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22、二重感染:是指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大剂量应用后,体内敏感菌受抑制,破坏了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状态,不敏感菌乘机生长繁殖,形成了新的感染。23、抗生素后效应: 病原体与抗菌药物短暂接触后,当药物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机体消除后仍然对细菌有抑制作用。2、 简答题1、 试比较氯丙嗪、阿司匹林在解热方面的不同点。 阿司匹林能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
4、发热者体温,对正常体温无影响:氯丙嗪在环境温度低于正常体温的情况下,不仅能降低发热者体温,还能降低正常人体温;阿司匹林抑制下丘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解热,用于感冒发热、某些疾病如关节炎引起的发热等;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临床用于人工冬眠、低温麻醉等。2、 简述平喘药的分类及代表药。(1)抗炎平喘药:倍氯米松。(2)支气管扩张药:2受体激动药沙丁胺醇;茶碱类氨茶碱;M受体阻断药异丙阿托品。(3)抗过敏平喘药:色甘酸钠。3、简述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中枢神经反应影响儿童和胎儿的软骨发育过敏反应肾损害大剂量或长期应用该类药物易致肝损害、周围神经刺激
5、症状等;不宜与抗酸药、抗胆碱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合用。3、 比较药物的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与剂量之间的关系。副作用:治疗量 毒性反应:剂量过大 变态反应:与剂量无关4、 列表比较氢氯噻嗪、普萘洛尔、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氯沙坦的降压机制及不良反应。5、 青霉素最严重不良反应是什么?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出现该反应,首选的治疗药物是什么?为什么? 答:是过敏性休克,首选的治疗药物是肾上腺素,因为过敏性休克的症状主要就是:支气管哮喘和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而肾上腺素的2激动作用可以使支气管舒张及受体激动作用可以使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从而使血压上升。6、 试述不同剂量下阿司匹林的作用、临床应用。
6、7、 试述糖皮质激素为什么可以治疗感染性中毒性休克?应用注意事项有哪些?治疗:抗炎、抗免疫、抗内毒素、缓解休克;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解除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的形成。应用注意事项:必须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早期应用,采用大剂量短程疗法;无有效药物控制的感染如病毒、真菌感染一般不用,症状缓解后,先停用糖皮质激素,直至感染完全控制再停用抗菌药。8、 硝酸甘油与普萘洛尔合用治疗心绞痛效果如何?为什么? 答:两者合用可以互补,因为普萘洛尔可抑制硝酸甘油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硝酸甘油可以降低普萘洛尔引起的左室容积增大,两药抗心绞痛作用协同,可减少不良反应。
7、9、 常用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包括哪几类?各举一例代表药。有6种:1受体阻滞药:哌唑嗪;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利尿降压药:氢氯噻嗪;ACEI: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药:氯沙坦。10、简述肾上腺素的临床应用。 1.心脏骤停 2.过敏性休克 3.支气管哮喘 4. 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变态反应疾病 5.青光眼 6.局麻药配伍11、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2.增加胞浆膜通透性3.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4.抑制叶酸代谢5.抑制核酸合成12、吗啡和杜冷丁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药理作用:吗啡:镇痛、镇静、镇咳、呼吸抑制、缩瞳、催吐、扩张血管、兴奋平滑肌等杜冷丁:镇痛、镇静、呼吸抑制、催吐、扩张血管、兴奋平滑肌等临床应用:吗啡:急性锐痛、心源性哮喘、止泻杜冷丁:急性锐痛、心源性哮喘、麻醉前给药、组成冬眠合剂。不良反应:成瘾性、急性中毒13、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长期大剂量引起: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诱发或加重感染。诱发或加重溃疡。其他:欣快、激动、失眠,偶致精神失常或诱发癫痫发作。停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反跳现象和停药症状。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388605.html
文档标签: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