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必二第7章强化训练题

上传者:97****76 2022-07-14 02:06:52上传 DOC文件 522KB
必二第7章强化训练题_第1页 必二第7章强化训练题_第2页 必二第7章强化训练题_第3页

《必二第7章强化训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二第7章强化训练题(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综合训练1.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2.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3.右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Cbc是抗药性逐代

2、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4.仔细分析下列现象,除哪项外都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A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5.自然选择是指 A生物繁殖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 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 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6.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解释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变异是不定向的变异是定向的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

3、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 B C D7.下列说法符合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食蚁兽的舌头变得细长,是由于食蚁兽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一面,是由于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的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鼹鼠由于长期生活于地下,眼睛萎缩、退化病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病菌的抗药性变异定向选择并逐渐积累的结果 A B C D8.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病能力强的病菌中原来就是

4、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 A B C D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B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C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10.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11.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

5、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12.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A4.4% B5.1% C6.8% D10.2%13.右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图中X、Y、Z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以及隔离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

6、位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很快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14.某自花传粉植物种群中,亲代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亲代A的基因频率和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55%和32.5% B55%和42.5% C45%和42.5% D45%和32.5%1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异均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太空射线能使种子发生定向变异C一个碱基对的缺失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D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16.关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殖隔离不一定是

7、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B地理隔离的两个种群,如果人为地放在一起,一定不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C生殖隔离产生的关键原因是种群基因库的差异D不同的物种之间一定具有生殖隔离17.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A B C D18.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

8、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19.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20.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

9、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21.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和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只有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从而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才标志生物在进化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就能产生生殖隔离D新物种产生量小于现有物种灭绝量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的原因之一22.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

10、须先经历a过程Bb过程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1和品系2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2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阻碍了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D种群的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2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2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

11、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种群是进化的单位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隔离导致物种形成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B C D26.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如下),下述不属于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的是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27.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B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C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0390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