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式风城市绿地公园住宅建筑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式风城市绿地公园住宅建筑施工方案(2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财大馨苑项目(二期工程)财大馨苑项目(二期工程) CAIDAXINYUANERQIBIANGENGXIANGMU经 十 东 路 城市区位 本项目地处济南东部新城,章丘市经开区内。位于济南市经十东路东首南侧,西环路与山东省经济学院燕山学院以东。地块一、二为住宅用地,地块三为城市规划公园。 周围高校林立,文化气息浓厚,东临省级森林公园,南邻蟠龙山,西邻济南植物园依山而建,环境优美,交通十分便利。 明 阜 路城市区位分析绿地警察学院财经大学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电子职业技术学院道通实验学校城市公园SITE 2 SITE 1SITE 3章丘人民政府自然区位 基地东面为风景秀丽的山体;南面为大面积生产防护绿地
2、;西北面为景色优美的明水湖。大区位上,基地周边山脉从四周向中间蔓延,呈环抱趋势。森林公园植物园绿地山体明水湖自然区位分析周边资源分析胡山省级森林公园瓦山城市绿地地块南侧紧邻瓦山,瓦山南侧为大片的规划绿地,东侧临近风景秀美的胡山省级公园。原方案的布局从南向北依次为低层,11层,26高层,以及最北侧的30F大高层。原规划设计 Original Planning原规划平面图原规划透视图原规划透视图现状分析瓦山 2018年章丘市政府提出“显山露水”的规划策略,在本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发现,原规划的项目内北侧全部为30层住宅,从章丘市人民政府看瓦山,山体基本全部被遮挡,对城市形成较大压迫感的同时,影响了城市
3、天际线与山体的和谐关系。11#号楼问题一:设计任务? 对现有方案进行规划格局的调整与再设计,实现设计中“显山露水”的规划理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打造通透的视线通廊。问题二:设计现状? 地块一已经建设完成,地块二北侧的11#19#楼基本建设完成,在已建建筑不变的前提下,主要解决地块二的景观视线问题。134262175瓦地山基地章丘市人民政府瓦山基地章丘市人民政府瓦山基地章丘市人民政府章丘市人民政府瓦山断面图约2.2公里154米600米56.7m45.9m48.7m经分析,假设从人民政府南广场刚刚看瓦地山顶,基地内建筑高度上限为:1#号楼56.7米(17层),2#号楼45.9米(15层),3#号楼
4、45.9米(16层)。因此,1#号(30F)楼需减少13层,2#号(23F)楼需减少8层,3#号(19F)楼需减少3层。13#号楼共减少建筑面积:770 x13+804x8+757x3=18713视高1.7米17F相对高度 128米15F16F问题三:视线遮挡? 对东侧两列的建筑进行视线遮挡分析,发现最少由原来的30F,26F降到15、16层才可以勉强看到山的趋势。现方案在保证容积率不变的基础上,将视线通廊上大高层巧妙的更改为16层,布局没有发生改变,日照没有加剧,以实现景观视线的通透性,实现了城市建筑界面和山体形态的相互融合,让天际线的变化更加平缓和谐。思路一(中间降为16层)原方案天际线调
5、整后天际线思路二东侧降为18层现方案在保证容积率不变的基础上,将视线通廊上大高层巧妙的更改为18层,布局没有发生改变,日照没有加剧,让天际线的变化更加平缓和谐。二期项目现状建筑山体天际线 按照现有方案规划,形成的建筑天际线较为平缓、流畅,新建建筑与现状建筑较好的完成衔接与过渡,城市立面通透。但是对山体遮挡影响仍然存在。现状建筑二期项目现状建筑山体天际线思考: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方案设计中,发现布局形态的调整势必会与开发商的利益有所冲突,如何在满足政府规划、开发商需求与住户体验之间相互协调各方?经过多方协商,政府承诺原地块三的城市公园可以作为相应补偿被重新定义,可根据新的规划改变公园的位置和大小
6、。城市公园的位置选择? 分散式 东侧 东侧与南侧 经过多方协调,政府承诺原地块三的城市公园可以作为相应补偿被重新定义,可根据新的规划改变公园的位置和大小。城市公园的位置选择分为三个思路:一是对开发商有利的分散式布局,公园融入社区统一考虑;二是集中式放在东侧解决视线通廊问题;三是分两部分布局,公园作为东侧南侧山体与住宅区的过渡。方案比选 方案一:30F+11F 方案二 :30F+18F 方案三 :30F+18F 看山界面拥堵无障碍观山无障碍观山方案一:30F+11F 现方案在保证计容面积不变的基础上,将视线通廊上大高层巧妙的更改为11层,将西地块与东地块新建住宅层数统一成11层,实现了城市建筑界
7、面和山体形态的相互融合.方案二:30F+18F 将视线通廊上的地块考虑为山体公园,将西地块与东地块新建住宅层数统一成18层,商业和配套沿规划道路布置,尽可能利用山体的景观资源,达到显山露水的目的。结论: 11层的建筑仍然对观景视线有所影响 将东侧考虑为山体公园可以解决看山界面拥堵问题方案三:30F+18F 将视线通廊上的地块考虑为山体公园,西地块与东地块形成大高+18层的布局形式,北高南低,靠近城市道路的位置布置高层,减少对住区的不利影响,靠近山体的位置考虑18层,尽可能减少住宅对山体的遮挡。方案比选观山视线分析方案一:30F+11F 沿北侧规划道路,建筑高度参差不齐,城市界面略显凌乱。方案二
8、:30F+18F 沿北侧规划道路,建筑高度较统一,但高层建筑略显突兀。方案三:30F+18F 沿北侧规划道路,建筑高度较统一,且天际线过度平缓。 结论:高层沿北侧布置的方案中(方案三),城市天际线更加舒缓流畅。 北侧规划道路北侧规划道路北侧规划道路沿路界面高度参差不齐沿路界面高层建筑孤立沿路界面过度平缓87.6m33.6m33.6m52.8m52.8m87.6m52.8m52.8m87.6m方案比选城市界面分析方案比选方案一:30F+11F 优点:使得每个住户享受公园化社区的生态体验。 缺点:没有集中的大绿地空间,且公园不能对城市开放 方案二:30F+18F 优点:地块东侧为城市绿地公园,完美
9、解决了挡山问题。方案三:30F+18F 优点:地块东侧与南侧为城市绿地公园,完美解决了挡山问题。实现了公园与周围山体形态的相互融合城市公园分析方案三公园与山体分析 地块三 地块二 瓦山 森林公园 地块三南侧的绿化公园与正南侧的瓦山形成通透的景观通廊, 住户既有对城市公园区的私有享受,且观山视野极佳。 地块二东侧为胡山省级森林公园, 东侧的城市公园作为山与城的完美过渡,使城市与自然和谐统一。 主入口透视图 整个小区自然生态,看东侧山体视线通透。 商业透视图 规划鸟瞰图 鸟瞰图 基本满足了政府“显山露水”的规划理念西向沿街透视保障了开放商的利益,提高了整个小区的居住价值,住户感受生态自然的体验也大幅度提升。沿街透视图建筑立面设计也是对原风格的一种延续与提升。南向透视THANKS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469206.html
文档标签:欧式 城市 绿地 公园 住宅 建筑 施工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