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七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民版.docx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七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七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民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课时(keshi)作业提升练十七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 (2021 北京(b&i jing)丰台区模拟)?青年杂志(zazhi)?的封面上印着"LAJEUNESSE ",就是(jiushi)法语 清年"的意思。封面(fengmian)用法语来标注“青年"不是偶然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B. 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作编写C. 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必须附上法语D. 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陈独秀曾留学日本而非
2、法国,并且这也是一个偶然因素,故A错 误;?青年杂志?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创立的,与法国人无关,故B错误;上海是公共 租界而不仅是法租界,故C错误;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所 以在青年杂志上用法文标注"青年",故D正确。2. (202L莆田模拟)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 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 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 ()A. 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
3、相反,请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评述。其态度截然相反的背后,有何相同点?并谈谈你对文化 嬉变的认识。【解析】此题围绕文化嬉变组织材料,考查“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 化的不同态度,"五四"前即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五四"后即激进民主 主义者的新文化运动,用西方文化批评中国文化,而两者也有共同点,即学习西方; 对该题的认识要看到文化嬉变的继承与开展。答案(dW an) : (1)态度(桶i du):"五四"以前(yiqian):康有为等资产阶级(zich anjieji)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
4、相结合,以“托古改 制"的方式(fangshi)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赞赏西方文 化;“五四"以后: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传西 方文化,其实质是在用新文化批评旧文化。(6分)(2) 相同点:向西方学习,建立现代民主政治。(2分)(3) 认识:文化嬉变受经济政治影响并效劳于经济政治;文化嬉变与历史传统文化 关系密切;文化嬉变在批判与创新中开展。(4分)员升级服务第一拨清北季内容总结(1)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1-北京丰台区模拟)(2)这说明
5、 ()A.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 开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C. 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D. 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力很大【解析】选DB. 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C. 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着多元性D. 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解析】选A。题干中前者是东汉班固对儒家的认识,因为汉代儒家思想开始成 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班固对儒学的认识是重教化;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对儒家思想是彻底的否认,才有无视儒学的认识,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中两种认识 源自时代和个人因素,故A正确;材料中两种对儒学的不同认识不是因为王朝更 替,是因为认识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儒家的多元性进
6、行阐释,故C排除;胡适的认识不是因为文化转型,而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封 建文化全盘否认而造成的,故D排除。3. (2021-天津(tian jin)五校联考)20世纪(shiji)20年代前后是近代中国(zhong gu6)科技期刊开展的鼎盛时期,许多著名科技期刊就是(jiushi)在这个时期创办 的,与此同时,各种各样(g仓zhong ge yang)的非自然科学期刊也大量刊登自然 科学文章。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 中国科技事业的全面开展B. 维新变法对封建思想的冲击C.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的开展D. 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倡导【解析】选D。我国的近代科技并不兴旺,并未获得全面开展
7、,故A错误;根据材 料中的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与维新变法无关,故B错误;民族工业的初步开展 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C错误;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积极传播西方的民主、科 学思想,导致自然科学的开展,故D正确。4. 钱玄同1913年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 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不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 存"。这说明 ()A.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 开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C. 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D. 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力很大【解析】选D。民族危机加深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教育与共和 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
8、不能说明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而是在不同的时期, 钱玄同对儒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从钱玄同推广孔子时代的服饰到后 来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表达出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力很大,故D正 确。5. 梁启超在1921年出版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时代思潮"这样阐释:"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那么其思必有相当价值,而又适合其时代之要求者 也。"由此可知,1921年方兴未艾的时代思潮是()A. 实业救国(jiCi gu6)思潮B.民主(minzhu)科学思潮C.三民主义(sanminzuyi)思潮D,科学(kexue)社会主义思潮【解析(
9、ji§ xT)选D。结合所学知识,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中国人 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探索和追寻,应选D;实业救国思潮在19世纪末 20世纪初广泛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民主科学思潮在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中兴起,故排除B;三民主义在1905年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o6. 1916年胡适说:“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据此,胡适认为“造 新文学”的关键在于()A. 遵循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模式B. 打破中国传统文学的根本框架C. 传承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优势D. 借鉴
10、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方法【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胡适认为“造新文学"不仅要遵循西方经典著作的 创作模式,还要有所创新,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打破中国传统文学的根本框架的 信息,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文学,故C错误;据材料胡适认为“造新文 学"的关键在于借鉴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方法,故D正确。7. (2021-广东名校联考)1917年5月,陈独秀说,假设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 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A. 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B. 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 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