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七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民版.docx

上传者:比*** 2022-05-26 11:47:36上传 DOCX文件 82.87KB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七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民版.docx_第1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七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民版.docx_第2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七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民版.docx_第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七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七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人民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课时(keshi)作业提升练十七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 (2021 北京(b&i jing)丰台区模拟)?青年杂志(zazhi)?的封面上印着"LAJEUNESSE ",就是(jiushi)法语 清年"的意思。封面(fengmian)用法语来标注“青年"不是偶然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B. 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作编写C. 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必须附上法语D. 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解析】选D。陈独秀曾留学日本而非

2、法国,并且这也是一个偶然因素,故A错 误;?青年杂志?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创立的,与法国人无关,故B错误;上海是公共 租界而不仅是法租界,故C错误;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所 以在青年杂志上用法文标注"青年",故D正确。2. (202L莆田模拟)东汉班固认为在周代"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 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先生认为:商代遗民在亡国之后 沦落为执丧礼者,“儒"即西周人对此类人的蔑称,两种说法反映了 ()A. 时代和个人因素直接影响史学论断"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截然

3、相反,请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评述。其态度截然相反的背后,有何相同点?并谈谈你对文化 嬉变的认识。【解析】此题围绕文化嬉变组织材料,考查“五四"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 化的不同态度,"五四"前即资产阶级维新派托古改制,'五四"后即激进民主 主义者的新文化运动,用西方文化批评中国文化,而两者也有共同点,即学习西方; 对该题的认识要看到文化嬉变的继承与开展。答案(dW an) : (1)态度(桶i du):"五四"以前(yiqian):康有为等资产阶级(zich anjieji)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

4、相结合,以“托古改 制"的方式(fangshi)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赞赏西方文 化;“五四"以后:陈独秀等资产阶级激进派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传西 方文化,其实质是在用新文化批评旧文化。(6分)(2) 相同点:向西方学习,建立现代民主政治。(2分)(3) 认识:文化嬉变受经济政治影响并效劳于经济政治;文化嬉变与历史传统文化 关系密切;文化嬉变在批判与创新中开展。(4分)员升级服务第一拨清北季内容总结(1)课时作业提升练十七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1.(2021-北京丰台区模拟)(2)这说明

5、 ()A.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 开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C. 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D. 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力很大【解析】选DB. 王朝更替造成儒家社会角色的转变C. 儒家在源流和功用上存在着多元性D. 商周社会文化转型模糊了后人认识【解析】选A。题干中前者是东汉班固对儒家的认识,因为汉代儒家思想开始成 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班固对儒学的认识是重教化;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对儒家思想是彻底的否认,才有无视儒学的认识,据此分析可知材料中两种认识 源自时代和个人因素,故A正确;材料中两种对儒学的不同认识不是因为王朝更 替,是因为认识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对儒家的多元性进

6、行阐释,故C排除;胡适的认识不是因为文化转型,而是因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封 建文化全盘否认而造成的,故D排除。3. (2021-天津(tian jin)五校联考)20世纪(shiji)20年代前后是近代中国(zhong gu6)科技期刊开展的鼎盛时期,许多著名科技期刊就是(jiushi)在这个时期创办 的,与此同时,各种各样(g仓zhong ge yang)的非自然科学期刊也大量刊登自然 科学文章。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 中国科技事业的全面开展B. 维新变法对封建思想的冲击C. 近代民族工业初步的开展D. 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倡导【解析】选D。我国的近代科技并不兴旺,并未获得全面开展

7、,故A错误;根据材 料中的时间是20世纪20年代,与维新变法无关,故B错误;民族工业的初步开展 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故C错误;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积极传播西方的民主、科 学思想,导致自然科学的开展,故D正确。4. 钱玄同1913年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 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不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 存"。这说明 ()A.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 开展教育必先实现共和C. 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D. 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力很大【解析】选D。民族危机加深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教育与共和 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

8、不能说明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而是在不同的时期, 钱玄同对儒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从钱玄同推广孔子时代的服饰到后 来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表达出儒家思想在中国影响力很大,故D正 确。5. 梁启超在1921年出版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时代思潮"这样阐释:"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那么其思必有相当价值,而又适合其时代之要求者 也。"由此可知,1921年方兴未艾的时代思潮是()A. 实业救国(jiCi gu6)思潮B.民主(minzhu)科学思潮C.三民主义(sanminzuyi)思潮D,科学(kexue)社会主义思潮【解析(

9、ji§ xT)选D。结合所学知识,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先进的中国人 开始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宣传、探索和追寻,应选D;实业救国思潮在19世纪末 20世纪初广泛传播,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民主科学思潮在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中兴起,故排除B;三民主义在1905年提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o6. 1916年胡适说:“今日欲为祖国造新文学,宜从输入欧西名著入手,使国中人士有所取法,有所观摩,然后乃有自己创造之新文学可言也。"据此,胡适认为“造 新文学”的关键在于()A. 遵循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模式B. 打破中国传统文学的根本框架C. 传承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优势D. 借鉴

10、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方法【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胡适认为“造新文学"不仅要遵循西方经典著作的 创作模式,还要有所创新,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打破中国传统文学的根本框架的 信息,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文学,故C错误;据材料胡适认为“造新文 学"的关键在于借鉴西方经典著作的创作方法,故D正确。7. (2021-广东名校联考)1917年5月,陈独秀说,假设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 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A. 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B. 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C. 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D

11、. 民主政治是社会开展潮流【解析】选A。由材料"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 新之事"“不为多数赞成"可知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故A正确;材料中强调的 是封建陋习而非传统文化,故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封建习俗而非专制主义政治 制度,故C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习俗而非民主政治,故D错误。8. 回眸百年(bainian)中国历史,研究(yanjiu)新文化运动有着"返本以开新" 的特殊(teshu)意义,这场运动深刻(shenke)地影响了 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进程 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zouxiang) 0主要原因

12、在于 ()A. “新文学"推动了文学革命与文化平民化B. 改造中国已经从器物层面推进到制度层面C. 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封建旧礼教进行了全面清算D. “民主""科学"引领了价值理想和文化精神【解析】选D。新文化运动宣扬的"民主""科学"精神深刻地影响了 20世纪 中国社会历史进程的思想观念体系及中国历史的走向,故D正确;A并非主要原因, 排除;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故B错误;C不能表达其“返本以开 新"的作用,排除。9. 1919年前后,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 社、

13、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新式刊物如?新潮?国民?等也纷纷 发行。上述现象反映出 ()A. 五四运动唤起国人对政治的关心B. 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革命路径C. 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新思潮的涌动D.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解析】选D。根据题干可知,学生社团组织涌现、新式刊物大量发行,说明学生 组织和刊物推动了思想的传播,故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D正确。10. 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一方面以西方现代性启蒙话语为理念背景, 从而将古今问题延展为中西问题;另一方面又将孔孟、庄子哲学及传统文化特质 回溯至封建专制时代,将中西问题复原为古今问题,从而凸显了西方价值理性的现代普遍性

14、意义。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 批判有失偏颇B. 重视传统文化的转化C. 强调思想解放D. 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解析(jiO xi)选A。据材料(cailiao)“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chuantong)儒 学的批判将古今问题延展3邰zhM)为中西问题将中西问题复原为古今 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zhi shi)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对于传统儒学的批判 过于绝对,完全否认传统文化,完全肯定西方文化,表达了批判有失偏颇,故A正 确。H. (2021- “江淮十校"联考)李大钊在?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中号召青年要“百 尺竿头,更进一步“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

15、明,一举而沦葬 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这说明李大钊()A. 全盘否认中国传统文明B. 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C. 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D. 主张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解析】选C。根据材料"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 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可知,李大钊 在这里对中西方文化持绝对的否认和肯定态度,存在着很大的认识偏差,故C正 确。12. (2021.湖北重点中学模拟)1919年7月,当西方列强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 线之时,莫斯科的工农

16、苏维埃政府代理外交人民委员那么在一项宣言中提议“废 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 特权和利益"。这一宣言()A. 使中国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D. 加深了苏俄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吸引力【解析】选D。据材料“西方列强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线之时工农苏维 埃政府废除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特权和 利益"可知苏俄的做法对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很大的吸引力,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13. (25分)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17、。材料(cailiao) 中华民国(zhong hua min gu6)成立后,和平、秩序和统一并 未出现。道德沦落、君主(junzhu)复辟和军阀割据长期困扰着孙中山,他求援 (qiuyuan)的西方政府只支持各地军阀,对他开展中国的方案完全不感兴趣。而 受过西式教育的新知识分子纷纷鼓吹在国民(guomin)生活的哲学思想领域进行 剧烈的变革,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 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马列主义研究小组开始大量涌现,追求知识和言论 自由的北京大学那么成为激进主义的温床。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公开成认信奉马 克思主义,并称赞布尔什维克革命能媲美法国大革命,是

18、“伟大的、世界性的及根本的力量"。一一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界逐渐形成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 入欧美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开展 前景就势必求教于马克思主义";各种牌号的"马克思主义"竞相出台,甚至神 学也试图把自己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热潮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冷却了一阵,但 世纪之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又逐渐回温,马克思还被西方权威媒体评为"千 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应该看到,这

19、是马克思高贵人格、科学理论产生的巨 大魅力,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 对20世纪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并改变了世界。一一摘编自马理文?世纪思潮中的“西方马克思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主义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主要因素。 (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热潮的特 点,并指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世界的进步意义。(15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一从国内政治、经济、阶级、教育和国际环境等方 面总结。第(2)题第一问,由材料二"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

20、进 入欧美大学的课堂"可归纳为形式以学术研究为主;由材料二“从20世纪50年 代后期开始"“逐渐形成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热潮"到“热潮虽然在苏联解体后 冷却了一阵,但世纪之交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又逐渐回温,马克思还被西方权威 媒体评为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可归纳为思潮起伏与政治局势密切相 关;由材料二“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可归纳 为主要用途是针对西方的社会问题。第二问,先由材料二“是西方资本主义为各 种无解的问题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可知马克思主义被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这推 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进步;

21、再结合所学知识,从开创全 新的社会开展模式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成功两方面入手分析。答案(d2 an) : (1)因素(yin sCi):辛亥革命未能改变社会(shehui)性质;西方(xifa ng)列强不断侵略;民族(minzu)资本主义进一步开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 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近代教育开展与知识分子的进步追 求。(10分)(2)特点:形式以学术研究为主;思潮起伏与政治局势密切相关;主要用途是针对 西方的社会问题寻找出路。(6分)意义:开创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 主义开展新模式;指导了无产阶级革命,产生了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一批影 响巨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被资本主义国家借鉴,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 济和思想文化的进步。(9分)14.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主要是运用中国传 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那么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 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前者实质上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 或赞赏新文化,后者那么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429831.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