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七章 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

上传者:2****5 2022-06-20 09:55:23上传 PPT文件 3.91MB
第七章 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_第1页 第七章 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_第2页 第七章 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_第3页

《第七章 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冰川地貌及其堆积物.(3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昆仑山雪线昆仑山雪线1.1.雪线雪线大气固态降水的年收入等于年支出的界线大气固态降水的年收入等于年支出的界线2.2.成冰作用:雪花成冰作用:雪花 粒雪粒雪 冰川冰冰川冰 冰川冰川雪花雪花粒雪粒雪冰川冰冰川冰“冰川冰是由降落到地面的雪转变而来的。雪冰川冰是由降落到地面的雪转变而来的。雪的晶体逐步圆化变为粒雪,使积雪的密度逐渐的晶体逐步圆化变为粒雪,使积雪的密度逐渐增加。这一过程在温度接近融点和存在液态水增加。这一过程在温度接近融点和存在液态水时进行得最快。其后,占优势的重结晶作用的时进行得最快。其后,占优势的重结晶作用的平均粒径增大。当集合体的密度达到约平均粒径增大。当集合体的密度达到约 0.8

2、4 0.84克克/ /立方厘米时,颗粒之间便没有空隙,而变立方厘米时,颗粒之间便没有空隙,而变得不可渗透。这标志着从粒雪到冰川冰的转得不可渗透。这标志着从粒雪到冰川冰的转化。化。” 不列颠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 冰川是一种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冰川是一种由多年降雪不断积累变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运动着变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和运动着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的,较长时间存在于地球寒冷地区的天然冰体。天然冰体。 冰川不同于一般天然或人工冻结冰川不同于一般天然或人工冻结的冰,它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的冰,它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动。3 3、冰川的运动、

3、冰川的运动 冰川冰的运动速度,一般仅冰川冰的运动速度,一般仅3-3003-300m/am/a,若从陡坎上若从陡坎上跌落下去,或发生冰崩,有可能达到每年几十几千米。跌落下去,或发生冰崩,有可能达到每年几十几千米。冰褶皱冰褶皱冰面裂隙冰面裂隙4.4.冰川的分类冰川的分类 地地 理理 分分 类类山岳冰川山岳冰川大陆冰川大陆冰川(2 2). .大陆冰川大陆冰川1.1.冰蚀作用冰蚀作用1.1.冰蚀作用冰蚀作用冰蚀地貌冰蚀地貌 (1 1)冰斗、刃脊和角峰:)冰斗、刃脊和角峰:冰斗是山岳冰川上游的一种围冰斗是山岳冰川上游的一种围椅状盆地,它由陡峭的冰斗壁、凹陷的冰斗底部和在冰川椅状盆地,它由陡峭的冰斗壁、凹

4、陷的冰斗底部和在冰川出口处高起的冰槛等三部分组成。大多数的冰斗发育在雪出口处高起的冰槛等三部分组成。大多数的冰斗发育在雪线附近,因为这里的融冻作用比较频繁,容易形成冰川与线附近,因为这里的融冻作用比较频繁,容易形成冰川与产生冰川侵蚀,冰斗发育初期,只是一些积雪洼地,在融产生冰川侵蚀,冰斗发育初期,只是一些积雪洼地,在融冻作用反复进行下,洼地周围及底部的岩石逐渐破碎和崩冻作用反复进行下,洼地周围及底部的岩石逐渐破碎和崩落,岩屑通过融冻泥流作用搬往洼地以外,洼地加深后积落,岩屑通过融冻泥流作用搬往洼地以外,洼地加深后积雪量增加,并发育成冰川,挖蚀作用加强,最后成为冰斗。雪量增加,并发育成冰川,挖蚀

5、作用加强,最后成为冰斗。 如果山岭的二坡发育了冰斗,而且后壁互相靠拢时,如果山岭的二坡发育了冰斗,而且后壁互相靠拢时,山岭就变成十分尖锐的锯齿状山脊,称为刃脊。当山峰四山岭就变成十分尖锐的锯齿状山脊,称为刃脊。当山峰四周周( (三面以上三面以上) )发育了冰斗,其后壁也互相靠拢时,山峰就发育了冰斗,其后壁也互相靠拢时,山峰就变得非常尖锐和突出,如金字塔状,这种由冰蚀而成的尖变得非常尖锐和突出,如金字塔状,这种由冰蚀而成的尖峰,称为角峰。如珠穆朗玛峰,外形就呈巨大的金字塔形。峰,称为角峰。如珠穆朗玛峰,外形就呈巨大的金字塔形。冰斗冰斗2.2.冰蚀地貌冰蚀地貌刃脊为两条山谷冰川之间或两冰斗之间的鱼

6、鳍状山脊刃脊为两条山谷冰川之间或两冰斗之间的鱼鳍状山脊2.2.冰蚀地貌冰蚀地貌高原的U形谷U U形谷地形图形谷地形图冰川谷冰川谷 它是山岳冰川运动时侵蚀出来的谷地,它是山岳冰川运动时侵蚀出来的谷地,横剖面呈槽形或横剖面呈槽形或“U”U”形,故又称槽谷或形,故又称槽谷或U U谷。谷。谷底宽平,两坡高陡,高度可达数十至数百米。谷底宽平,两坡高陡,高度可达数十至数百米。宽平的谷底与冰下冰质点运动有关。原来覆盖宽平的谷底与冰下冰质点运动有关。原来覆盖在在“V”V”形谷上的冰川,中部最厚,冰质点运动形谷上的冰川,中部最厚,冰质点运动由上向下,到了谷底后分向两则,故底部侧蚀由上向下,到了谷底后分向两则,故

7、底部侧蚀特强,使原来的特强,使原来的V V形谷底逐渐拓宽,成为形谷底逐渐拓宽,成为U U形谷,形谷,在在U U形谷两坡顶端与原来形谷两坡顶端与原来V V形谷的交接处,出现形谷的交接处,出现明显的谷肩。明显的谷肩。 2.2.冰蚀地貌冰蚀地貌庐山王家坡庐山王家坡U U形冰川谷形冰川谷 冰川谷的纵剖面呈阶梯状下降,每个冰阶由冰蚀盆、阶地面和冰川谷的纵剖面呈阶梯状下降,每个冰阶由冰蚀盆、阶地面和岩坎等三部分组成。冰阶是冰川选择侵蚀的产物。一般阶地面由硬岩坎等三部分组成。冰阶是冰川选择侵蚀的产物。一般阶地面由硬岩组成,岩坎和冰蚀盆是冰川沿岩性软弱或断裂、节理发育之处侵岩组成,岩坎和冰蚀盆是冰川沿岩性软弱

8、或断裂、节理发育之处侵蚀而成。蚀而成。 当支冰川流入主冰川时,由于支冰川的下蚀力小于主冰川,故当支冰川流入主冰川时,由于支冰川的下蚀力小于主冰川,故谷底深度也比主冰川谷浅,成为悬挂在主冰川谷之上的谷地,称为谷底深度也比主冰川谷浅,成为悬挂在主冰川谷之上的谷地,称为悬谷。悬谷。庐山莲花悬谷庐山莲花悬谷因莲花峰而得名,海拔因莲花峰而得名,海拔12321232米。谷地由震旦系南沱组长石石英砂岩、含砾岩等所米。谷地由震旦系南沱组长石石英砂岩、含砾岩等所组成。谷向北东方向倾斜,谷口下方与王家坡组成。谷向北东方向倾斜,谷口下方与王家坡U U形谷交汇处形成为一陡坡地形,形谷交汇处形成为一陡坡地形,悬于王家坡

9、悬于王家坡U U形谷之上,形势陡峻,景观别具一格。形谷之上,形势陡峻,景观别具一格。 在高纬地区,古代大陆冰川伸人海岸时产生的冰流,其厚度大,流速快,侵在高纬地区,古代大陆冰川伸人海岸时产生的冰流,其厚度大,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形成了较深的冰川谷。冰退后,受海浸影响,形成两侧平直、崖壁蚀力强,因此形成了较深的冰川谷。冰退后,受海浸影响,形成两侧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称为峡湾或峡江。挪威海岸有一个峡湾长达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称为峡湾或峡江。挪威海岸有一个峡湾长达220220千米,南美巴塔哥尼亚海岸的峡湾深度达千米,南美巴塔哥尼亚海岸的峡湾深度达12881288米

10、。米。2.2.冰蚀地貌冰蚀地貌羊背石是冰床上坚硬的基岩,冰蚀后仍能部分保留下来,羊背石是冰床上坚硬的基岩,冰蚀后仍能部分保留下来,成为微微突起的石质小丘,形如伏在地上的小羊,故称成为微微突起的石质小丘,形如伏在地上的小羊,故称羊背石。平面呈椭圆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纵剖面羊背石。平面呈椭圆形,长轴与冰流方向一致。纵剖面两坡不对称,迎冰面坡缓,以磨蚀作用为主,岩面上常两坡不对称,迎冰面坡缓,以磨蚀作用为主,岩面上常有磨光面、刻槽或擦痕;背冰面挖蚀作用较强,坡度急有磨光面、刻槽或擦痕;背冰面挖蚀作用较强,坡度急陡,表面坎坷不平。陡,表面坎坷不平。1.1.1.1.1.1.3 3冰水堆积地貌冰水堆积

11、地貌冰水堆积是冰碛物经过冰融水的再搬运和堆积而成。因此,它除了保留有冰碛特冰水堆积是冰碛物经过冰融水的再搬运和堆积而成。因此,它除了保留有冰碛特点之外,更多的是具有流水作用的特征。按冰水堆积的位置不同,分为冰下冰水点之外,更多的是具有流水作用的特征。按冰水堆积的位置不同,分为冰下冰水堆积和冰外冰水堆积二种。堆积和冰外冰水堆积二种。 (1 1)蛇形丘)蛇形丘 主要分布于大陆冰川之下的冰水堆积地貌,为形态狭长而又弯曲主要分布于大陆冰川之下的冰水堆积地貌,为形态狭长而又弯曲的一种低丘陵。因它蜿蜒如蛇形,有的在平地,有的匍匐于高地上,故得名。高的一种低丘陵。因它蜿蜒如蛇形,有的在平地,有的匍匐于高地上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31703.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