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生物污染监测



《环境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生物污染监测(2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生物污染监测生物污染监测 生物监测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通过生物监测是采用物理、化学方法,通过对生物体所含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对环对生物体所含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其与大气污染监测、境质量进行监测。其与大气污染监测、水体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相比,最水体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分析对象的特殊性。大的差异在于分析对象的特殊性。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植物受污染物的途径有表面附着(如:植物受污染物的途径有表面附着(如:散逸到大气中的各种气态污染物、施用农药、散逸到大气中的各种气态污染物、施用农药、
2、大气中的粉尘降落及含大气污染的降水等,大气中的粉尘降落及含大气污染的降水等,会有一部分粘附在植物表面上,造成对植物会有一部分粘附在植物表面上,造成对植物的污染和危害。)、植物吸收(如:二氧化的污染和危害。)、植物吸收(如:二氧化硫被植物叶片的气孔吸入使叶片的叶绿体遭硫被植物叶片的气孔吸入使叶片的叶绿体遭到破坏,组织坏死,在叶子外表出现伤斑。)到破坏,组织坏死,在叶子外表出现伤斑。)等。等。 植物吸收污染物后,其污染物在植物体植物吸收污染物后,其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与植物种类、吸收污染物的途径等内的分布与植物种类、吸收污染物的途径等因素有关。因素有关。 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一从土壤
3、和水体中吸收污染物的植物,一般分布规律和残留含量的顺序是:般分布规律和残留含量的顺序是: 根根 茎茎 叶叶 穗穗 壳壳 种子种子 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动物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等途径进入动物体,通过食物链而得到浓缩富集,最后进入通过食物链而得到浓缩富集,最后进入人体。人体。 1 1 动物吸收及其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与排泄动物吸收及其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转化与排泄 污染物被吸收后,可在动物体内发生转化与排污染物被吸收后,可在动物体内发生转化与排泄作用。泄作用。 有机污染物质进入动物体后,
4、除很少一有机污染物质进入动物体后,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强,分子量小的毒物可以原形排出外,部分水溶性强,分子量小的毒物可以原形排出外,绝大部分都要经过某种酶的代谢(或转化),从而绝大部分都要经过某种酶的代谢(或转化),从而改变其毒性,增强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改变其毒性,增强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 无机污无机污染物质,进入动物体后,一部分参加生化代谢过程,染物质,进入动物体后,一部分参加生化代谢过程,转化为化学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也有一部分转化为化学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也有一部分直接于细胞各部分。直接于细胞各部分。 各种污染物质经转化后,其各种污染物质经转化后,其排泄途径主要通过肾脏,消化道和
5、呼吸道,也有少排泄途径主要通过肾脏,消化道和呼吸道,也有少量随汗液,乳汁等分泌液排出。量随汗液,乳汁等分泌液排出。 2 2 生物浓缩作用生物浓缩作用 定义:生物机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定义:生物机体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形成:形成: 摄入量大于排除分解消除摄入量大于排除分解消除 3 3 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 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大体存在以下五个规律:污染物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大体存在以下五个规律: ( 1 1 )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如钾、钠、锂、
6、氟、)能溶解于体液的物质,如钾、钠、锂、氟、氯、溴等离子,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氯、溴等离子,在体内分布比较均匀。 ( 2 2 )镧、锑、钍等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蓄积于)镧、锑、钍等三价和四价阳离子主要蓄积于肝和其他网状内皮系统。肝和其他网状内皮系统。 ( 3 3 )与骨骼亲和形较强的物质,如铅,钙等二价)与骨骼亲和形较强的物质,如铅,钙等二价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阳离子在骨骼中含量较高 ( 4 4 )对某一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对某一器官具有特殊亲和性的物质,则在该种器官中蓄积较多种器官中蓄积较多 ( 5 5 )脂溶性物质,如有机氯化合物(六六六,)脂溶性物质,如有机氯化合物(六六
7、六, DDT DDT 等)易蓄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等)易蓄积于动物体内的脂肪中。 生物样品采集生物样品采集 植物样品的采集植物样品的采集 ( 1 1 )采集的植物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典型)采集的植物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性、适时性。 ( 2 2 )布点方法)布点方法 常采用梅花形五点取样法或交叉间隔取常采用梅花形五点取样法或交叉间隔取样法。样法。 ( 3 3 )采样方法)采样方法 采样前应预先准备好采样工具。采样前应预先准备好采样工具。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样品采样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样品采样量。 选择优势种植物在采样区内按梅花形五点或选择优势种植物在采样区内按梅花形五点或交叉间隔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