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 第13章 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

《海洋生态学 第13章 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生态学 第13章 海洋污染、生境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1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海洋污染、生境破坏海洋污染、生境破坏学习目的学习目的n掌握海洋污染的特点、污染物质迁移、转化掌握海洋污染的特点、污染物质迁移、转化过程、海洋的自净机理和环境容量概念过程、海洋的自净机理和环境容量概念.n了解海洋污染的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生物学了解海洋污染的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生物学效应以及海洋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效应以及海洋污染的生物监测方法。n了解赤潮现象概念及其危害、赤潮发生的原了解赤潮现象概念及其危害、赤潮发生的原因和基本过程以及赤潮预报的理化、生物学因和基本过程以及赤潮预报的理化、生物学依据,同时明确预防赤潮的基本对策。依据,同时明确预防赤潮的基本对策。 第一节第一节 海
2、洋污染海洋污染一、海洋污染和环境自净一、海洋污染和环境自净(一)海洋污染的定义及其特点(一)海洋污染的定义及其特点 1污染源广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危害大持续性强、危害大 3扩散范围广扩散范围广 4防治困难防治困难 海洋污染物质按其来源、性质和毒性,有多种分类方法。海洋污染物质按其来源、性质和毒性,有多种分类方法。通常按污染物质来源分为以下几类:通常按污染物质来源分为以下几类:n1.石油及其产品(包括原油和从原油分馏出的许多产品)石油及其产品(包括原油和从原油分馏出的许多产品)n2重金属重金属 n3农药农药 n4有机废物和生活污水有机废物和生活污水n5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 n6热污染热污染 (
3、二)海洋污染物质分类(二)海洋污染物质分类1物理过程物理过程 2化学过程化学过程 3生物过程生物过程(四)海洋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四)海洋的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1海洋自净能力海洋自净能力(1)物理净化)物理净化 (2)化学净化)化学净化 (3)生物净化)生物净化 (三)海洋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三)海洋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2 2环境容量环境容量(1 1)绝对容量)绝对容量 (2 2)年容量)年容量 (一)富营养化(一)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海口、海湾,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海口、海湾,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的污染现象。水体透明度和溶
4、解氧下降,水质恶化的污染现象。(二)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生态效应(二)海域富营养化的主要生态效应1赤藻和大型海藻藻华赤藻和大型海藻藻华2缺氧区缺氧区3. 食物网结构简单化食物网结构简单化4. 重要海洋生境消失重要海洋生境消失二、近岸海洋富营养化二、近岸海洋富营养化 及其生态效应及其生态效应赤潮和赤潮生物赤潮和赤潮生物1赤潮的定义赤潮的定义 所谓赤潮(所谓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是海洋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面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定条件下暴发性增殖面引起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异常现象。现象。 2赤潮生物类别赤潮生物类别全世界已记录的赤
5、潮生物有全世界已记录的赤潮生物有300种左右(可能个别存在同种左右(可能个别存在同种异名),隶属于种异名),隶属于10个门类。个门类。我国海域分布的约有我国海域分布的约有127种,隶属于种,隶属于8个门类(国外已报个门类(国外已报道的道的10个门类中的细菌和绿藻赤潮生物尚未在我国发现)。个门类中的细菌和绿藻赤潮生物尚未在我国发现)。其中在我国沿海发生赤潮的赤潮生物有其中在我国沿海发生赤潮的赤潮生物有30多种,主要是多种,主要是甲藻类(甲藻类(15种),其次是硅藻类(种),其次是硅藻类(7种)和蓝藻类(种)和蓝藻类(4种)(张种)(张水浸等水浸等 1994)。)。 赤潮是各种色潮的统称赤潮是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