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化学性烧灼伤(邵珊)

上传者:20****2 2022-06-22 21:42:07上传 PPTX文件 74.97KB
化学性烧灼伤(邵珊)_第1页 化学性烧灼伤(邵珊)_第2页 化学性烧灼伤(邵珊)_第3页

《化学性烧灼伤(邵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性烧灼伤(邵珊)(2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提纲概念及特点分类病因损害并发症并发症诊断要点治疗原则紧急处理紧急处理概念及特点烧伤泛指各种热力对机体组织的损伤,包括火焰烧伤,热金属、热液、高温蒸汽等所致的体表组织损伤,主要是皮肤损伤,有时也可发生在粘膜覆盖的部位,如眼、口腔、食管、胃、呼吸道、肛门、直肠、尿道、阴道等。严重者可伤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关节、神经、血管甚至内脏。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伤与热力引起的一般病理变化、临床过程相近,因此临床上习惯将它们所致的损伤也称为烧伤。化学烧伤(chemical skin burns) 是常温或高温的化学物直接对皮肤或(和)粘膜刺激、腐蚀作用及化学反应热引起的急性皮肤、粘膜损

2、害,可伴有眼灼伤和呼吸道损伤。分类根据病因一般将烧伤分为:热力烧伤、电(流)烧伤、化学(性)烧伤和放射(性)烧伤四大类。根据范围分为:轻度灼伤 中度灼伤 重度灼伤 特重灼伤轻度灼伤 总面积在10%以下的度灼伤。 中度灼伤 总面积在11%30%或度在10%以下的灼伤。 重度灼伤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重度灼伤:a)总面积在31%50%或度在11%20%的灼伤;b)总面积30%的灼伤,伴有严重的眼、食道或上呼吸道损伤;c)头面部、颈、手、关节等特殊部位灼伤,虽然面积较小,但造成功能障碍、毁容、残疾者。3.4 特重灼伤 总面积超过50%或度灼伤超过20%,伴有严重的实质脏器损伤或下呼吸道损伤。

3、病因1.种类:我国本世纪50年代引起化学灼伤的原因仅有硫酸、硝酸、盐酸、苛性碱、石灰等数十种,现在已发展到近3万种。 2.浓度: 化学物质的浓度不同,对机体的损伤也不同。如1%2%的盐酸可作药用,但高浓度的盐酸则可造成机体组织的严重损害。 3.状态和温度: 一般情况下,氨可引起皮肤和呼吸道损伤,而在压缩状态下的液氨则可引起皮肤冻伤。又如酚的乳剂较其水溶液更易被皮肤吸收,而纯酚的吸收尚不及其水溶液。4.吸收剂量: 被皮肤、粘膜吸收的化学物质量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如微量的酚被吸收并不对机体造成损伤,但一定量的酚被吸收后则引起中毒,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化学烧伤的损害1、

4、化学物质引起皮肤烧伤的主要机制有(1)凝固蛋白:一般酸都具有凝固蛋白作用。(2)脱水:如浓硫酸、硝酸等。 。(3)氧化作用:如铬酸、次氯酸等。(4)皂化作用:如苛性碱,致伤作用持久。(5)还原作用:结合组织中的游离电子使蛋白质变性如硝酸、盐酸等。(6)原生质毒:如鞣酸、氢氟酸、二氯醋酸、酚等。(7)腐蚀作用:如氢氟酸、黄磷、金属钠、重铬酸盐、芥子气、酚等。使灼伤向深处发展,导致灼伤创面加深化学烧伤的损害2.全身损害:化学烧伤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烧伤病人,就是由于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及其并发症所致。有些化学物质可从正常皮肤、创面、呼吸道、消化道等吸收,引起中毒及内脏器官的破坏常见的有中毒性肝炎、急

5、性肝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肾小管肾炎、中毒性脑病、脑水肿、周围及中枢神经损害、消化道溃疡及大出血、肺水肿及吸入性损伤。并发症并发症1.休克早期多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继而并发感染时可发生脓毒性休克,特重的烧伤因强烈的损伤刺激,可立即并发休克。 2.脓毒症。致病菌为皮肤的常存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或外源性沾染的细菌(如绿脓杆菌等)。 3.肺部感染和急性呼吸衰竭 肺部感染可能有多种原因,如呼吸道粘膜烧伤、肺水肿、肺不张、脓毒症等,还可能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肺梗塞,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4.急性肾功能衰竭 5.应激性溃疡和胃扩张6.其他。烧伤的病死常为多系统器官衰竭所致。诊断要点 1.有导致皮肤或粘

6、膜损伤的化学接触史。 2.可嗅及酸味、大蒜味、腐朽味等某些化学物所特有的气味。 3.致伤部位可检出致伤化学物的存在。 4.可在血、尿、粪便中测得能被皮肤或创面吸收的化学物或其分解产物。治疗原则1. 迅速脱离现场。 2.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服。 3. 即刻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创面。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冲洗时间不应少于2030分钟。 4. 某些化学物有特殊的清除方法,如黄磷、酚、氢氟酸等。 5. 如毒物经皮肤吸收可危及患者生命,可行早期沾污创面切除术,已减少中毒物质的吸收。 6. 部分毒物如热的苯胺、氰化物、氯化钡、氢氟酸、黄磷和酚等可迅速经受损皮肤吸收而导致全身中毒,灼伤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并按中毒

7、治疗原则做相应处理。 7. 眼化学灼伤,应应用清水及生理盐水给予更长时间的彻底冲洗,时间不应少于2030分钟治疗原则。 8. 有吸入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梗阻性呼吸困难和动脉血气分析显示有低氧血症者,应立即做气管切开术,并给氧或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9. 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常用的静脉有头静脉、锁骨上静脉、股静脉等。 10. 镇静剂,静脉给药为佳。11.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IU或破伤风抗毒素(TAT)3000u肌肉注射。 12. 抗休克(液体疗法) 13. 抗生素:根据创面损伤情况及细菌流行病学特点选择相应抗生

8、素预防和控制感染治疗原则。 14. 创面处理:早期应用1:2000苯扎溴铵或0.5%碘伏溶液消毒清创,然后用磺胺嘧啶银冷霜包扎换药,根据渗出情况每12天换药一次。休克期平稳渡过后,创面进行削痂或者切痂手术治疗。可经过创面吸收中毒的化学物质如:磷、氢氟酸等可考虑早期切除污染创面,并用辐照猪皮覆盖创面,二期行自体皮移植,以减少毒素吸收。 紧急处理紧急处理1. 迅速移离现场,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分钟。碱性物质污染后冲洗时间应延长,特别注意眼及其它特殊部位如头面、手、会阴的冲洗,灼伤创面经水冲洗后,必要时进行合理的中和治疗,例如氢氟酸灼伤,经水冲洗后,需及时用钙、镁的制剂局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33899.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