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初三文言文复习试卷及答案

上传者:X*** 2022-05-25 15:54:29上传 DOC文件 40KB
初三文言文复习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初三文言文复习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初三文言文复习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初三文言文复习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文言文复习试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初三文言文复习题整理人:于圣嘉出师表练习题二、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故五月渡沪()8第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

2、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整理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临危委重任和_。整理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10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二)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

3、,才弱敌强也j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故托臣以讨贼也(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1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C同“怎么”,疑问代词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1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1

4、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C先帝知臣谨慎D静以修身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7本文整理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18整理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1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

5、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三峡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2.填空题。三峡选自        ,三峡是        、        和        的总称,在重庆市        和湖北宜昌之间。整理    

6、60;   ,字        ,        (朝代)     学家。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是:      ,     ,       。       ,  &#

7、160; ,     ,     。理解填空:A、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B、三峡中描写三峡夏季景色的句子:C、 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D、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8、绝巘多生怪柏(      )(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     )猿鸣三声泪沾裳(&

9、#160;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自三峡七百里中(            ) 4.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自非亭午夜分     古义:     &#

10、160;  ,今义:       或王命急宣    古义:        ,今义: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        ,今义:       5.解释下列词句:重岩叠嶂:素湍绿

11、潭:清荣峻茂:林寒涧肃:晴初霜旦: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解释词语含义。略无   嶂   蔽      曦       7.本段

12、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8.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试用两个字概括) 9.“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10.“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二)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概括上文三段内容的大意。12.试分析一下第一段是怎样描写夏天

13、水势特征的。 13.理清第二段整理的写作思路。 14.整理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15.三峡一文中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两句,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李白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请在下面默写出来。16.讨论:整理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17.下列句子有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请选出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不同的一句(2分)  (  )    A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B急湍甚

14、箭,猛浪若奔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8本文结尾引用了渔歌,岳阳楼记中也写到:“渔歌互答,此乐何极!”请分别说说两文中渔歌的作用。(2分)19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法方法? 20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马说练习题及答案二、阅读研究 6本文整理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整理愤慨的情感。说说伯乐,千里马和“食马者”、“策马者”分别比喻什么? 7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指明了千里马和伯乐的什么关系?8“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

15、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9“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达了整理怎样的思想感情?1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了解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11“安求其能千里也?”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12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平庸、 愚妄浅薄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有作用?13读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时”你有什么感受?14本文结尾两句,对全文有什么作用?15“ 策之不以其道”中的“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16你怎样理解文中表现的整理的思想感情? 17整理的人才观中什么?你对这种人才观是怎样看的

16、?18了解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人才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19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和本文阐述的观点是否相矛盾?谈谈你的看法。20“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是否同意整理的观点?请做简要阐述。21根据本文内容,从千里马角度谈起,分别以“有志”和“无才”为首词,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有志_;无才_。 2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遇到刘备后,才有隆中决策,才有火烧连营,才有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已有提示,将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补充后不少于七言) 有_方显_; 无_岂有_。 23根据文意,请尝试创作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对千里马或伯乐表达自己的心声。 上联:_

17、; 下联:_。 24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了解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良马有幸遇伯乐 下联:_。 25有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对于千里马而言,伯乐自然是他永世的知音,遗憾的是在封建社会里,千里马很少能遇到伯乐。请你了解本文文意,给下面的句子对一个下联。 上联:世上岂无千里马; 下联:_。 26你认为要成为千里马应如何去做?27学完马说后,你认为应该该去“识才和选才”。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28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称得上是千里

18、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29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写出其中的两人及他们发出的感慨。30在当今社会,你认为伯乐和千里马哪个更重要?请举例说明。31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32整理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整理的观点?33整理以千里马比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岳阳楼记复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一6 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桔倾样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

19、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鲜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

20、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注释 旷日:荒废时日。1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 2 分)A 薄暮冥冥 薄:迫近 B 沙鸥翔集 集:集合C 人不对 对:回答 D 家富则市得良犬 市:买 2选出下列句中“然”字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 ) ( 2 分)A 屋舍俨然 B 满目萧然 C 百事也尽然 D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3翻译下面句子。(4 分)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4甲文第一段中“感极而悲者”是指哪些

21、人?他们感极而悲的原因是什么?答: 5与范仲淹一样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众疾苦的历史人物很多。请你从下面提供的人物中任选两位,并写出其与此相关的名句。(2 分)杜甫 顾炎武 周恩来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2 分)A 甲文前两段采用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B .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整理对古仁人的向往和对朋友的劝勉之情。C 乙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通篇叙事,借事说理。D 乙文说明了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进的道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7一10 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22、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廉耻耳,夫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注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不暇顾不上。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升平太平。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自是数年之后( )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

23、之心 不求甚解 B.然则何时而乐耶 怏怏不乐C.或请重法以禁之 鸿鹄之志 D.故不暇廉耻耳 温故知新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安用重法邪?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1)甲文表达了整理“ , ”的忧乐观。(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 , ”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三、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1一14 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

24、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未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1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山间之四时也1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前人之述备矣。 (2)野芳发而幽香。1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分) 甲: 乙: 1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25、?(4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15- 20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粮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矣。嗟夫!予尝求古人仁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

26、,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5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2分)(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16各用一句话说说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1)甲段的主要内容是 (2)乙段的主要内容是 17两则短文虽然同是写景散文,但是写作目的却不一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两则短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1)甲文表达的是 (2)乙文表达的是 18乙文中表达整理宏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2分) 19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1)微斯人,吾谁与归?(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浮光跃金,静影沉

27、璧。20请从乙文中任选一处你认为美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美的理由。参考答案:出师表答案二、(一)7感动、激动奔走效劳所以(因此)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9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10六出:六出祁山七擒:七擒益获东和:东和孙吴北拒:北拒曹魏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二)11可是托付睡吃12C1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1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三)15A16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

28、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17整理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整理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18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19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峡同步练习参考答案一、2.水经注疏  瞿塘峡  巫峡  西陵峡  奉节  郦道元  善长  北魏  地理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29、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理解默写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巫峡长 

30、; 猿鸣三声泪沾裳3.真、实在  通“缺”,中断  极高的  山峰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飞奔的马  快  几  消失  从、在4.如果  自从  有时  或者  即使  虽然5.重重的山岩,层层的峭壁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  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即使骑上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二

31、、(一)6.毫无  峭壁  遮蔽  日光,这里指太阳7.山高岭连,中间狭窄。8.连和高9.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10.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二)11.段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  段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段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12.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13.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

32、到山上,最后整理总结,状写了四种景14.抓住了有代表性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1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6.答案要点:整理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18在本文中渲染了肃杀、凄清的气氛;在岳阳楼记中烘托出喜悦的心情。19对偶  夸张 20 示例: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

33、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3分,三峡风光介绍2分,时代变化1分。如语言不简洁连贯,不生动优美,酌情扣分) 马说答案二、阅读研究 6伯乐:识别人才,利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有才能的人。食马者和策马者:埋没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7提出中心论点,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有提挈全文的作用。指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8统治者昏庸浅薄,世上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 9愤世嫉俗,对统治者不能识别和选拔重用人才的不满,对被压制折人才的同情,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抑郁心情。 10有了伯乐,才会有千里马,如果没有伯乐,即使有千里马,也不能被人发现,也就等于没有千里马,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

34、作用。 11反问。表达整理愤怒谴责“食马者”的思想感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使文章具有辛辣的嘲讽,把“食马者”的平庸无能写得淋漓尽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13对千里马的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表示强烈愤慨。 14点明文章主旨。“不知马”三个字是文章主旨所在。 15千里马的特性。 16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17整理主张通过伯乐发现人才。这种人才观具有片面性,选拔人才可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18可以围绕千里马应充实自己并主动抓住机遇展露才华,而伯乐应该是不拘一格来发

35、现人才。19马说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而龚自珍则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呼唤能拯救天下的人才。20言之成理即可。如: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人推销的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的赏识,应主动地寻找机会展示自己。21有志难成千里马;无才可作老黄牛。22伯乐,槽间千里马;刘备,隆中决策人。23伯乐识良马,明主觅贤才。24贤才无辜逢昏君。25人间难得九方皋。26此题为开放题,回答合情合理即可,如:应从“普通马”做起,然后才能脱颖而出。27识才和选才的方法现在很多,如考试、自荐、组织推荐、竞争上岗等。28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29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仲淹:先

36、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0言之成理,例证恰当即可。如认为千里马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31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32言之成理即可。不同意。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33需要民主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统治者的知人善用。岳阳楼记复习作业纸答案:1B 2C 3(1)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

37、之后才快乐。(2)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4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 5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6C7. (1)他的(2)这 8. B9. (1)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10.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1(3分)(1)日光 (2)景象 (3)季节 12(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13 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8、也可得分) 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每句2分) 14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 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 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15.交错相通 有时16.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17.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整理宽大的胸襟和抱负。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9.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重点落实“微、斯”等词和“与谁归”这一特殊句式。)20.略(3分,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8 / 8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395402.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