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散文的特点



《日语散文的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语散文的特点(1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 日语散文的特点 v日语散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征。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侧重于议论和抒情的散文,包括杂文、小品、随笔、抒情文等;一类是侧重于叙述、描写的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散文语言与小说中的叙事和议事语言十分相似,但更为清新自然、活泼灵秀、洗练畅达,能给人更多的美感。v2.日语散文的翻译散文讲究文采,其翻译也必须讲究文采,有文采的翻译读起来就像饮了一杯甘醇的美酒,读者所得到的感受与原文读者在读原文时所得到的感受大致相同;而没有文采的翻译会使原文蕴含的美,也就是原文的精华丧失殆尽,令译文读者读起来索然无味。这样的翻译当然也就谈不上是忠实的译文了,因为忠实的译文不仅体现在语言表
2、层形式的转换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深层意义的再现上。一般来说,翻译散文,必须在选词、构句、气韵三个方面加以注意。只有把握住这三个方面,才有可能把散文的形式与内涵统一起来。 写景抒情散文v写景秀美抒情散文主要是描写山河壮丽,风光秀美,通过对大自然的赞美,抒发内心的感受。这类文章,写景为本,抒情为辅。翻译时注意写景的真实,抒情的饱满。v秋朝冷。北吹南向、南吹北向重首止動寂笑始。強秋雨一夜降。次日空些微粒物止凄晴、山近。落着空透、日光妙肌揉暖暑。春日騙雲雀、三稜形種膨一杯白畑陸畑上囀。幾羽運動鈍春低迷喉鳴。 v秋天的早晨,天气变得凉了起来。稻穗不停地摆动着那沉甸甸的穗子,沙沙地开始发出寂寞的笑声。北风
3、吹来则穗首向南摆去,南风吹来则穗首又朝北倒下。强劲的秋雨哗哗地下了一夜。次日的天空晴朗如洗,就好像连一粒微尘也不存在似的,群山也突然显得近了起来。阳光透过那湿润安静的空气像是抚摸人们皮肤似的、暖洋洋热乎乎的。云雀被这春天一样的气候所蒙蔽,在那遍地雪白、三棱形麦粒颗饱满的荞麦田以及那旱稻田的上空鸣叫。尽管如此,也许是她那翅膀运动变得有些迟钝的缘故,她已不像春天那样,而是低低地徘徊于空中,鼓动着她那嘶哑的歌喉。 v原文作者在叙述上采用长短句结合,造成了语句结构上的变化和叙述上的跌宕起伏,使整个文体的语言多姿多彩。译文理解和融汇原意,在构句上使用有效的翻译技巧,采用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的语句将其表达出
4、来。首先译文的主语更加清晰,其次将句子成分根据汉语表达的需要做了调整,从而准确的表达了原文的含义。v時雨。嵐叫。一陣風小高丘襲、幾千万木葉高大空舞、小鳥群如遠飛去。木葉落尽、数十里方域林一時裸、青冬空高上垂、武野一面一種沈静入。空一段澄渡。遠物音鮮聞。自分十月二十六日記、林奥座四顧、傾、睇視、想書。、自分座四顧、耳傾。耳傾聞秋末冬、今武野心適。秋林起音、冬林彼方遠響音。鳥羽音、囀()声。風、鳴、叫声。叢陰、林奥虫音。空車荷車林、坂下、野路横響。蹄()落葉音、騎兵演習斥候、夫婦連遠出外国人。 v晚秋之际,阵雨纷纷,寒风阵阵。一阵寒风朝小山丘袭来,成千上万的树叶就会飞向高空,宛如一群小鸟似地飘飞而
5、去。而当树叶落尽,数十公里方圆的树林就会一下子裸枝尽现,冬季的碧空高高地垂于其上,整个武藏野则步入了一种沉寂之中。空气则显得更加清新,远处的声音也清晰可闻。自己曾于十月二十六日的日记中写道:作于树林深处,四顾、倾听、睇视、默想。幽会一书中也曾写道:自己坐而四顾,并侧耳倾听。这种侧耳倾听又是多么适用于秋末冬初时分、眼下武藏野这种情趣呢。若是秋季要数那林中发出的声音,而到了冬季则数那数那从远处传来的回声;那飞鸟的振翅声、鸣叫声;那秋风的轻拂、低嘶、呼啸、怒吼声;那草丛之下,树林深处的虫鸣声;那空货车绕过树林、顺坡而下,穿过田野小路的车轮声;那马蹄踏在落叶上发出的沙沙声,这或许是骑兵演习的侦察兵,不然就是夫妻相伴远出旅行的外国人。 v国木田独步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东京近郊武藏野一带的风俗人情与自然景物,尤其对景物的描写,更是令人深感敬佩,读后不但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晚餐”,同时它也诱使人体验了一次声觉上的享受。在翻译时,为了将文章诗性的气韵表现出来,译文在选词时使用了一些使人产生美感想象的词语,如“碧空”“寒风”飞鸟”“怒吼”等。读后让人心驰神往,较好的传达了原文的神韵。 总结v散文语言的最大特征是给人更大的美感,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日语散文时,要将选词、构句、气韵三者有机地协调起来,最大程度将原文的美感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