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13、夜莺的歌声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具准备: 背景资料、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1、介绍时代背景。1941年6
2、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苏联从此开始了炮火连天的生活。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那个时候的故事。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借助工具书,并标出自然段。(2)思考: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2、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3、开火车的形式朗读课文,要求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从课文的自然段之间你有什么特别发现?4、领悟方法:课文读完了,文章最后的泡泡中有个问题这个关系是什么呢
3、?自由读读开头的三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两个自然段。(首尾呼应)5、刚才给大家的任务还记得吗?看看谁的眼睛最亮。(意义段空行,表示独立讲了一个意思。)6、请快速地浏览第一部分,用自己最简洁又最明白的语言表达这部分内容。7、检查交流,根据回答板书词语(诱敌带路)。继续检查第二部分的朗读与内容,根据回答继续板书。(林中传信)你发现老师对以上两部分内容的概括(都用四个字)。三、四部分学老师试试。(密林歼敌、村口再等)8、认识小标题,整理内容。师:这四个词语表示了我们对文章四个部分的理解,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小标题”。下面,看谁能根据这四个小标题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三、学习开头和结尾1、读开头三段和结尾两
4、段,读泡泡里的问题,思考下面问题: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2、交流明确:首尾照应,突出中心的写法。附:课堂检测想一想,填一填其期期中 廷挺挺好 方放放学曷喝喝水 仓苍苍老填一填,读一读一(股)劲头 一(种)蘑菇 一(块)木头一(声)鸟叫 一(个)士兵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切入主题。1、“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他在文中的任务是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二、体会机智、勇敢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小夜莺的句子,说说从那一个词语或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交流:(一)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
5、股新的劲头唱起来。(1)为什么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说明什么?(二)“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读上述句子,你又什么发现?从这些语言中体会到什么?同桌交流和讨论一下。(三)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从快活一词体会到什么?(四)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
6、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记了。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结合第二部分谈一谈你对小男孩这种行为的解释。(五)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听不懂军官的话么?为什么?文中三四部分有没有对孩子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一下。(六)孩子突然转了个身,钻进树林深处,不见了。小结,指导朗读。通过这些语句,我们知道了这是一个勇敢机智镇定的小男孩,所以读小男孩的语言时,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童声稚气、天真活泼。) 三、体会其他人物的性格,了解间接描写找出描写军官和游击队的句子,静心读读,交流体会:军
7、官:“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好啦,好啦,带我们去吧。要是你带路带得对,我就把这个小东西送给你。”军官说着,指了指他的打火机,“要是你把我们带到别处去,我就把你的脑袋拧下来。听懂了吗?枪声打破了林中的寂静。中尉还没来得及抓起手枪,就滚到了路边去了。被冲锋枪打伤的德国兵一个跟一个地倒下了。德国兵的呻吟声、叫喊声,游击队员的喊杀声,一时充满了树林。如果你是那位德国军官,从你一碰到这个孩子起,你会想什么?借用课文中的语言,说一说:我一走进沉寂的村庄,听到宛转的夜莺声,我想( )。我看到这个男孩( ),听到他( ),我觉得( )。在路上,男孩( ),我想尽管山林越来越密,也( )。与小
8、男孩比起来,德国军官总是想从小男孩嘴巴里探听到什么,他的话语中有诱骗,有恐吓,也有企盼。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处理他的语言?(狡诈、阴冷而又带有期冀) 分角色感情朗读夜莺与军官的对话。 游击队员:树林深处,有几个游击队员埋伏在那里,树旁架着冲锋枪。他们从云杉树枝缝里向外望,能够看见那曲 折的小路。他们不时说几句简单的话,小心地拨开树枝,聚精会神地望着远方。 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在那里似的。他注意数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那个人说。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机关枪。”他又补充说。从这两句你体会到什么?小结:第二、三
9、部分里关于“小夜莺”的直接描写不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与此相关的人物来进行分析理解。这种描写方法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间接描写。同学们,学到这儿,请你说说:这是一个( )的男孩。这是一个( )的军官。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力量使他这么机智勇敢呢?(对祖国的热爱)小结: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这是通过对人物的( )、( )、( )描写来表现出的。这就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第三课时一、 围绕中心,学习表达。1、 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2、写歌声的地方有几处? 默读课文,找一找,一会儿进行交流。(一)夜莺的歌声四次出现: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就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