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RFID技术



《第2课 RFID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 RFID技术(3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LOGO1第五课第五课 RFID技术技术射频识别射频识别RFIDRFID基本组成部分基本组成部分 v 标签(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也称卡片。v 阅读器(Reader):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也称读卡器,或读头等。包括天线(Antenna)v 应用软件系统。RFID ISO标准标准EPC Gen2标准标准v 2004年12月16日,非盈利性标准化组织EPCglobal批准了向EPCglobal成员和签订了EPCglobal IP协议的单位免收专利费的空中接口新标准EPC Gen2,这一标准是无
2、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互联网和产品电子代码(EPC)组成的EPCglobal网络的基础。v EPC Gen 2的获批对于RFID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为在供应链应用中使用的UHF RFID提供了全球统一的标准,给物流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推动了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标签分类标签分类v 根据供电方式分类:有源RFID标签,无源RFID标签,半有源半无源RFID标签。 v 根据工作方式分类:主动标签(Active tags)和被动标签(Passive tags)。 v 根据工作频率分类:1) 低频LF(30kHz-300kHz),2) 中高频HF(3MHz-
3、30MHz),3) 超高频UHF(300MHz-5.8GHz) 高频电子标签原理高频电子标签原理v 电子标签与阅读器(读卡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数据的交换。v 发生在阅读器(读卡器)和高频电子标签RFID之间的射频信号的耦合主要采用电感耦合。这是依据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v 电感耦合的原理是:在两电感线圈在同一介质中,相互的电磁场通过该介质传导到对方,形成耦合。v 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依据的是电磁感应定律。7高频电子标签原理高频电子标签原理v 最常见的电感
4、耦合,就如变压器。即将一个波动的电流或电压在一个线圈(称为初级线圈)内产上磁场,在同一个磁场中的另外一组或几组线圈(称为次级线圈)上就会产生相应比例的磁场(与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匝数有关)。变压器是就是电感线圈耦合的经典杰作。v 电感耦合方式一般适合于高、低频工作的近距离射频识别系统。典型的工作频率有:125kHz、225kHz和13.56MHz。识别作用距离小于1m,典型作用距离为1020CM。v RFID标签与阅读器(读卡器)之间的耦合通过天线完成,这里的天线通常可以理解为电波传播的天线,有时也指电感耦合的天线。 8阅读器阅读器高频高频RFID读写器原理读写器原理10高频高频RFID读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