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复旦附中认识父亲中考阅读背考 附答案

上传者:7****7 2022-05-25 18:50:46上传 DOC文件 18KB
复旦附中认识父亲中考阅读背考 附答案_第1页 复旦附中认识父亲中考阅读背考 附答案_第2页 复旦附中认识父亲中考阅读背考 附答案_第3页

《复旦附中认识父亲中考阅读背考 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附中认识父亲中考阅读背考 附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认识父亲 我们对父亲是那样地熟悉,又是那样地陌生,陌生得许多做儿女的全然不理解父亲那颗炽热的心。我常常听人说,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我不知这话准确到何种程度,但我却亲眼目睹,多少可怜的父亲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有的为了儿女更好的活着,他们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崇高和伟大? 有些儿女有意或无意地将生命交给死神,这却把父亲推进了无边的苦海。 我的一位同事是颇有影响的钢琴家,他的妻子早已离去。他和儿子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将一身艺术细胞传给了儿子,把他拉扯成人,送进了剧院。儿子也挺争气,很快适应了紧张的剧院生活。不料在

2、一次装台的义务劳动中从顶棚跌下,当场停止了呼吸。剧院院长把儿子的父亲接了去,问他有什么要求,那位几次从昏迷中醒来的父亲把头摇摇,说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看看。 那是一个寂静的冬夜,院长叫人把剧场大门打开,领着他走到台前。父亲实在憋不住,一下子扑倒在儿子摔下来的地方,再也无力站起整个剧场空空荡荡,无声无息,“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这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至今,在那个家中,儿子住过的房间还完整地保留着。每天上班,父亲总得在门口轻轻说声:“儿子,再见!”回来时又说一声:“爸爸回来了,儿子!”吃饭时,儿子坐过的桌边依然放着一双筷子,它无声地向父亲诉说着他在另一个世界的一切。 我一直不敢从

3、离我住处不远的那条街上走,不为别的,只怕看到一位伫立在街头的老人。他几乎每天都在人们下班的时间站在那里,面对着澎湃的自行车流和人流,眺望着,等待着,寻觅着他那早已离开人间的儿子。 父亲是伟大的,是坚强的。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也给自己带来无尽的欢乐。1.第一段划线句意思?文章开头为什么说“我们对父亲是那样地熟悉,又是那样地陌生”?儿女不能全部回报父母的恩情,或父母给予的多、儿女回报的少。 因为儿女与并不真正认识和读懂父亲。2.文章第一段中的“这”指代什么内容?父亲

4、为儿女吃尽了天下苦,受尽了世界罪,宁愿献出属于自己仅一次的生命。 3.为什么说父亲伟大?父亲“无尽的快乐”指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严酷的现实常常扭曲了父亲的情感,沉重的负担常常压得父亲喘不过气来,天灾人祸,狂风暴雨都被父亲征服了。是他用点点血汗,以透支的生命为儿女们开出一条成功之路。4.概括文章大意;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答: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5、“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具体含义是什么?父母无私的把所有献给子女(特别是中国父母),子女为了自己常常会忽略父母的感受6、文中7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渲染。记叙文中,运用渲染这种表

5、现手法,对文章中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烘托,以加强气愤,深化主题。 渲染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1)反复:它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如周总理,您在哪里一文。 (2)烘托:它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情绪。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就是这样,这样的环境和气氛,对人物凄楚心理和作品的主题,起着有力的渲染作用。渲染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以强化和丰富艺术形象,增强审美效果。后被借用为写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写作中的渲染手

6、法的作用如下:可以渲染一种气氛。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无非是说到集市上买了战马和马具,实际上也不可能到某一市上买一样东西。这样详细地铺写,就增强了为从军而作准备的紧张繁忙的气氛。可以渲染一种感情或倾向。如鲁迅的社戏,写“我”看戏时的乏味心情,却又想看看名角小叫天,而耐着性子等待: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这里的语言看起来有点絮烦、罗嗦,从“九点到十二点”七个字可以表达的效果,却分成四句用了三十二个字。但是只有这样写,才恰倒好处地表现了“我”厌烦、忍耐、盼望糅在一起的复杂心情。7、文章中两件事是否能删掉一件?为什么?最好不删,两个故事有承接作用8、下面句子好在那里(1)一只只椅背像大海的波涛,在着苦难的父亲的胸中掀起了滔天的巨澜。(2)泪水爬满了他那苍老的面颊,流进那不停嚅动的嘴唇。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写出父亲丧子的痛哭 9在儿子死后,钢琴家寄托哀思的方法: 完整地保留着儿子的房间; 保留着打招呼的习惯 保留着吃饭时的位置 伫立在街头等待儿子。 10“读不懂父亲”指的是: “认识父亲”指的是:不理解父亲或不体谅父亲。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2分) 赞美父爱。 唤起儿女们的责任感。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397763.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