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洗澡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洗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财务洗澡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Word参考资料,下载后可编辑上市公司财务洗澡分析 摘要:文章选择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界定财务“洗澡”定义的根底上,设计衡量指标,并从高管变更、扭亏为盈、平滑业绩三个方面探讨企业进行财务“洗澡”的动机。结果讲明:进行财务“洗澡”的企业资产减值预备显著高于非财务“洗澡”企业,每年有5%左右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洗澡”,2018年财务“洗澡”进入爆发期;扭亏为盈和平滑业绩分别是利润亏损企业和盈利企业进行财务“洗澡”的主要动机。 关键词:财务洗澡;扭亏为盈;平滑盈余;存在性检验 一、引言 2019年1月,我国A股上市公司出现了的集体业绩“爆雷”的一幕,数量之多、金额之大(十几亿、
2、几十亿的亏损)无不令人咋舌,也让投资者错不急防。而随之又出现的是,局部上市公司在2018年巨亏之下,2019年1季度则预告业绩大幅增长。可见上市公司业绩的忽然“变脸”,除了少数企业是业绩真实亏损外,绝大多数企业的业绩“爆雷”与企业财务“洗澡”有关。所谓财务“洗澡”,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对当年度的资产进行提取大额减值预备,使当年企业盈利大幅下降或者大幅亏损,从而能在将来年度实现盈利高增长或扭亏为盈的一种财务行为。财务“洗澡”更像是一种偏向于主观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但与盈余管理既可能“正向管理”(刺激股价等目的)也可能“负向管理”(定向增发等目的)比照,财务“洗澡”主要是负向管理,即做差当年业绩,同时
3、手段也相对单一,主要通过调整计提资产减值预备来调节业绩。企业之所以不惜公司股价下挫和形象受损的风险进行财务“洗澡”,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动机:一是高管变更。当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上任时,为凸显其治理业绩,往往会进行大额减值预备,以实现将来年度更靓丽的财务报表。二是扭亏为盈。扭亏为盈也是大多数企业进行财务“洗澡”的原因,当企业无法防止亏损甚至在第一年被“ST”处理后,企业就会选择财务“洗澡”,通过大额调整资产减值预备把当年业绩做的更差,在第二年释放之前的利润,到达第二年盈利和ST“摘帽”的目的。三是平滑业绩。局部企业管理者为到达每年大股东对管理者治理的鼓励条件,会在业绩增长过快的年度实施业绩平滑,下降
4、业绩增速,这样能在将来由于行业或宏观经济下滑时释放出更多利润。资本市场中也青睐于业绩持续稳定增长的企业,认为这类企业具有良好的管理和投资策略。财务“洗澡”行为尽管合法合规,但总体来看是一种财务舞弊行为,不仅不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还扰乱了市场环境。为此,就需要找出我国A股上市公司实施财务“洗澡”的真正动机,以此遏制和消除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资产减值预备行为。但是,财务“洗澡”行为具有较高的隐蔽性,此外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衡量标准,目前学术上对于财务“洗澡”也多从定性的角度或盈余管理的角度展开研究,很少从定量的角度考察我国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财务“洗澡”及其严峻程度。本文创新之处在于两点,一是从定
5、量的角度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洗澡”行为的存在性,二是分析了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洗澡”的现实动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如 2008年金融危机后,特别是2012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进入转型调整期,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即使作为最好企业的“上市公司”,也频繁发生亏损,这也促使企业管理者想方设法通过盈余管理、财务“洗澡”等非常规手段来挽救企业。因此可以相信在面临业绩剧烈波动时,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资产减值预备盈余管理动机,通过资产减值预备来到达“亏损一年、增长数年”的“优质企业形象”目标。目前已有一些学者就企业资产减值预备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展开研究,进而推断财务“洗澡”行为的存在性。郭莲丽
6、和张华伦1研究发觉资产减值前亏损且无法到达盈利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为一下年盈利做预备,而微利企业计提大量减值预备更加明显。李享2分析发觉亏损上市公司在亏损年度通过超额计提长期资产减值进行“大洗澡”。朱朝晖和沈玲3研究发觉减值前亏损的企业存在计提短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其目的在于防止亏损和财务“洗澡”。这些学者的研究背景都是基于新会计准则变迁和金融危机,但宏观经济增速证明(GDP增长率从14%下降到6.5%)近几年企业的经营压力比20072008年更大,这也促使更多上市公司高管在经营不善下,为了到达利益最大化或刺激股价的目的,选择业绩“爆雷”和财务“洗澡”。基于此,本文认
7、为,在会计准则尚未完善前,上市公司通过资产减值预备进行财务“洗澡”的行为将越来越明显。为此,本文提出假如:假如1a: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财务“洗澡”行为,且发生财务“洗澡”的上升公司比例逐年上升假如1b:发生财务“洗澡”的上市公司中,亏损企业比业绩下滑(不亏损)的企业数量多前面指出,企业不顾声誉,也不惧怕投资者“用足投票”风险而实施财务“洗澡”,除了正常的经营因素外,另有三种主观层面的动机:高管变更、扭亏为盈、平滑盈余。当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更换时,新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会急着表现一番,但是当接手的是“烂摊子”时,新任高管必定会将“劣质资产”甩掉,以求轻装上阵,这样能在将来年度有更好的业绩表现。St
8、rong&Meyer4分析发觉企业高层管理的变更与企业资产减值存在正相关,并且高层来自外部时,正相关程度更高。本文认为,当一般上市公司高管变更时,无法变更企业财务战略,但当董事长或总经理发生变更时,会通过干预董事会、财务总监而干预财务工作,进而增加企业财务“洗澡”的概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假如:假如2: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变更是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洗澡”的显著动机之一托付关系和鼓励理论讲明企业经理人与大股东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由此在治理中存在利己动机,为防止管理者侵害企业价值,大股东就会对管理者实施鼓励政策。纵观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鼓励实施,大多数企业的鼓励目标是利润增长率。在此背景下,假如
9、企业当年经营业绩离目标很远,甚至发生了亏损,通过一般的盈余管理仍然无法实现鼓励条件,管理者就有可能实施财务“洗澡”,将原本逐年做减值预备的资产一次性减值完,这样在将来年份可以减轻企业的盈利负担,同时与上一年巨亏或者严峻下滑的业绩比照,利润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率。朱朝晖和沈玲3均发觉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预备进行财务“洗澡”的存在事实。基于此,本文提出假如:假如3:扭亏反转是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洗澡”的显著动机之一盈余平滑是企业盈余管理的主要表现。企业进行利润平滑主要有两个动机:一是保证企业绩效稳健增长。相对于业绩大起大落的企业,投资者更偏好风险低、成长稳定的企业,并且将这些企业称为“白买股”,而
10、为了实现业绩平滑这一目标,企业会在业绩增长较快的年份加大资产减值预备,在业绩增长较慢的年份减少资产减值预备;二是管理层的利益动机,假如企业在某一年度利润增长过快、利润较高,那么下一年度实现同样的鼓励目标难度将增加(基数越高),因此为每年达成鼓励条件,管理层会有意地通过资产减值预备进行财务“洗澡”。Zucca&Campbell5分析指出平滑利润动机是企业进行财务“洗澡”行为的原因。本文认为,由于资产减值预备项目的相对自由,已经成为高管在盈余管理和财务“洗澡”中的主要手段。为此,本文提出假如:假如4:平滑盈余是上市公司发生财务“洗澡”的显著动机之一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1、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剔除金融行业的企业,剔除掉在样本期间不连续存在的企业以及主要变量缺失的企业。依据上述处理,最终得到2017家企业。本文分析所需要的全部变量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二)变量定义。(1)财务“洗澡”。目前对于财务“洗澡”主要停留在定性分析,对财务“洗澡”的衡量指标也未有统一的标准。结合前面对企业财务“洗澡”的定义,本文的衡量指标界定为:假如企业上一年和下一年计提的资产减值预备变化率幅度低于15%(绝对值)且本年的计提资产减值预备变化率下降50%及以上;本年计提的资产减值预备大于0,且大于上一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