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设计理念与手法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



《传统民居设计理念与手法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民居设计理念与手法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传统民居设计理念与手法对现代住宅设计的启示建筑学11-2班20113998 韩笑摘要:民居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精粹,是历经磨难后传承下来的最经济、适用的建筑形式。民居建筑没有过分的精雕细琢,没有生搬硬套的建筑形式,也没有所谓的复杂设计,但却本能、自发地符合人们对于居住建筑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最适宜当地环境的居住场所。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大量增长,传统的民居形式已经不适应于城市化进程,高密度的高层住宅已经成为不得不为之的趋势。然而,现代建筑带来的“居住机器”在抹杀建筑地域性的同时,也不能带给人们最佳的居住环境。本文对传统民居中院落设计理念与手法加以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以及个人住宅
2、设计作业,对将这种手法运用到现代住宅设计中提出了个人见解。关键词:传统民居 高层住宅 院落中国传统民居,因地域性而有着百花齐放的建筑形态,如老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福建的土楼,云南的“一颗印”,苗族的吊脚楼,等等。不管是何种建筑形式都是依地域性气候特点而生的。建筑,是人类为了在自然中生存,抵御天灾、猛兽,而建造的遮风避雨的场所,其雏形和出发点自然是要摆脱当地的不利气候条件。而在满足这些基本要求后,人们就会挖掘更深层次的、能够满足温饱之外的心理需求,这也使形形色色的民居出现了共性。那么,这种共性是什么呢?根据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需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需要有自己的领域。而与此同时,
3、人对于与他人交往间存在着诉求,需要半私密空间来满足这种需求。于是,顺其自然地,院落诞生了。不论是大开大合的四合院,还是精致的江南园林,即便是居于半地下的窑洞,也会在几户中围合出一片院落空间来;外表封闭坚硬的土楼,中心也是大而开敞的院落。院落空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现在城市中林立的高层住宅大多都是仅满足了居住的基本需求,出于消费者购买力、开发商收益等种种原因。这种住宅形式导致了很多的弊端,例如人们与自然的隔离,人与人之间关系愈发冷漠等等。而如何将传统民居中的优秀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高层住宅中成为了许多建筑师研究的方向。对此,我也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对将院落空间融入高层住宅提供一点小小的见解。先
4、从传统院落的设计理念讲起。庭院在辞源这样解释:庭者,堂阶前也;院者,周垣也。就是说,建筑物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由此推断,院落的产生首先要有实体对周边进行空间限定“围合”,实体可以是房屋,也可以是墙。而进行空间限定之后,院落就产生了一种空间特质,即对内部空间亲和,对外部空间排斥。这种特质具有内聚性,能够让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院落在围合后,顶面直接向天空开敞,内聚性的大小也因开口的大小而不同。北方四合院的院落大开大合,而徽派建筑中的天井开口较小,内向性更强。四合院的庭院具有室外活动的功能,而南方天井式民居把厅堂做成开敞或半开敞式,同样满足功能的需要。而在高层住宅中,要把水平的院落竖向
5、化,也就是把多个单元的院落在竖直方向上重叠。这样有别于传统院落,围合的实体变成了楼板和墙体,开敞界面并不再直接面向天空。然而,尽管并非直接“开口向天”,空中院落依然保持了其围合感,并且由于高层住宅的上层用户处在远离地面的高空环境,景观视野开阔,能获得有别于以往的观感。同时,由于“空中院落”是在垂直方向重叠的,在同样感受与天相接的同时各住户的视线不会干扰和交叉,形成相对私有的视线环境,所以也就具有了将自然引入室内,而将闹事拒室外的院落属性。另外,与传统院落相比,高层住宅的上层住户处在远离地面的高空环境,景观视线开阔。楼层高,视野开阔、通风采光好而且空气清新,还有利于避免室外街道的噪音和污染,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