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药的鉴定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药的鉴定好(66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 生药的鉴定生药的鉴定(identification of crude drug),是指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是指综合利用传统的和现代的 检测手段,对生药进行检测手段,对生药进行真实性、纯度和真实性、纯度和 品质优良度品质优良度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的评价,最终达到确保生药 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中药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现象普遍存在。 同名异物现象如女贞子,正品为木犀科同名异物现象如女贞子,正品为木犀科 植物女贞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Ligustrum lucidum AitAit. .的果的果 实,
2、而某些地区把冬青科植物冬青实,而某些地区把冬青科植物冬青Ilex Ilex chinensischinensis Sims Sims的果实当女贞子药用;的果实当女贞子药用; 同物异名同物异名现象如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现象如大血藤科植物大血藤 Sargentodoxa cuneata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 (Oliv.) Rehd. et Wils.et Wils.的藤茎,有的地方称的藤茎,有的地方称“红藤红藤”, 有的地方称有的地方称“鸡血藤鸡血藤”,又如豆科植物,又如豆科植物 密花豆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Spatholo
3、bus suberectus Dunn Dunn的的 藤茎为藤茎为“鸡血藤鸡血藤”,有的地方又称其,有的地方又称其 “大血藤大血藤”。 在生药商品流通中,有时发现一些在生药商品流通中,有时发现一些以次以次 充好、以假充真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特别是一些贵的现象,特别是一些贵 重生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羊角、重生药如麝香、血竭、熊胆、羚羊角、 西红花、冬虫夏草等。西红花、冬虫夏草等。 第二节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一一 生药的取样生药的取样 要有代表性要有代表性 (1 1)抽取样品前抽取样品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 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
4、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 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它物质污染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它物质污染 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等情况,并详细记录。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 应单独检验。应单独检验。 (2 2)从)从同批药材包件中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 原则:原则:药材总包件数不足药材总包件数不足5 5件的,逐件取样;件的,逐件取样; 5-995-99件,随机抽件,随机抽5 5件取样;件取样;1001001 0001 000件,按件,按 5%5%比例取样;超过比例取样;超过1 0001 000件的,超过部分按
5、件的,超过部分按1%1% 比例取样;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比例取样;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 样。样。 (3 3)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 1cmcm以下的以下的 药材,可用采样器药材,可用采样器( (探子探子) )抽取样品。抽取样品。每一包件每一包件 至少在至少在2 23 3个不同部位各取样品个不同部位各取样品1 1份,包件大份,包件大 的应从的应从1010cmcm以下的深处在不同部位分别抽取。以下的深处在不同部位分别抽取。 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药材抽取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药材抽取100100g g500g500g; 粉末状药材抽取粉末状药材抽
6、取2525g g50g50g;贵重药材抽取贵重药材抽取5 5g g 10g10g;对包件较大或药材个体较大的药材,可对包件较大或药材个体较大的药材,可 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4 4)将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抽取样品总量将抽取的样品混匀,即为抽取样品总量。 若抽取样品总量超过检验用量数倍时,可按四若抽取样品总量超过检验用量数倍时,可按四 分法再取样,即将所有样品摊成正方形,依对分法再取样,即将所有样品摊成正方形,依对 角线划角线划“”,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份。,使分为四等分,取用对角两份。 再如上操作,反复数次,直至最后剩余量足够再如上操作,反复数
7、次,直至最后剩余量足够 完成所有必要的检验和留样为止。完成所有必要的检验和留样为止。 (5 5)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品量一般不得少 于检验需用量的于检验需用量的3 3倍倍,即,即1/31/3供实验室分析用,供实验室分析用, 另另1/31/3供复核用,剩余供复核用,剩余1/31/3则作留样保存。则作留样保存。 二二 生药的常规检查生药的常规检查 1.1.杂质检查杂质检查 2.2.水分测定水分测定 3.3.灰分测定灰分测定 4.4.浸出物测定浸出物测定 5.5.挥发油测定挥发油测定 2 水分测定:水分测定: (1)烘干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生药;适
8、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生药; (2)甲苯法)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生药;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生药; (3)减压干燥法)减压干燥法:适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生药。适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生药。 3 灰分测定:灰分测定: (1)影响灰分的因素:)影响灰分的因素: 1)自然界的泥沙;)自然界的泥沙; 2)生药本身的细胞内含物。)生药本身的细胞内含物。 (2)测定内容:)测定内容: 1)总灰分测定)总灰分测定 2)酸不溶性灰分测定)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浸出物测定:浸出物测定: (1)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水溶性浸出物测定 1)冷浸法;)冷浸法; 2)热浸法。)热浸法。 (2)醇溶性浸出物测定)醇溶性浸出物测
9、定 (3)醚溶性浸出物测定)醚溶性浸出物测定 5. 挥发油测定:挥发油测定: (1)甲法)甲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小于适用于相对密度小于1.0的挥发油;的挥发油; (2)乙法)乙法:适用于相对密度大于适用于相对密度大于1.0的挥发油。的挥发油。 三三 生药的限量检查生药的限量检查 1.1.砷盐的检查砷盐的检查 2.2.重金属的检查重金属的检查 3.3.农药残留量的检查农药残留量的检查 4.4.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查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查 第四节第四节 生药的性状鉴定生药的性状鉴定 1.1.形状形状 2.2.大小大小 3.3.色泽色泽 4.4.表面特征表面特征 5.5.质地质地 6.6.断面断面 7.7.气
10、气 8.8.味味 性状鉴定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鉴别生药长期积性状鉴定是我国中医药工作者鉴别生药长期积 累的丰富经验之总结,故又称传统经验鉴别。累的丰富经验之总结,故又称传统经验鉴别。 该法简单、快速、易行,是保证质量行之有效该法简单、快速、易行,是保证质量行之有效 的重要鉴定方法之一,必要时可配合其它鉴定的重要鉴定方法之一,必要时可配合其它鉴定 方法加以确证。性状鉴定适于完整的生药及饮方法加以确证。性状鉴定适于完整的生药及饮 片的鉴别。片的鉴别。 一、对照生药的性状特征 应用植物分类学知识,仔细观察植物体 各部分的形态,查阅中国植物志、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专业书籍和刊 物,必要时需查阅原始记载,
11、进行鉴定。 二、性状特征的观察、描述方法 应用看、摸、闻、尝及水试、火试等直 观的方法,仔细观察生药的形状、大小、 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等特 征,应用适当的语言加以描述,并用适 当的方法(照相或描绘)记录。 三、性状鉴定的内容 1. 形状(shape) 形状是指干燥药材的形态。 观察时一般不需要预处理,但如观察皱 缩的全草、叶或花类生药时,可先浸湿 使软,展平。 观察某些果实种子类生药时,如有必要 可浸软后,取下果皮或种皮,以观察内 部特征。 生药的形状特征,与药用部位有关。如 根类生药有圆柱形、圆锥形、纺锤形等; 根茎类生药中根状茎的形状与根类同, 块茎常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球茎和
12、鳞 茎常呈球形、类球形或扁球形;皮类生 药有卷筒状、板片状等;种子类生药有 圆球形、扁球形等。 山参 芦长碗密枣核艼, 紧皮细纹珍珠须。 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2. 大小(size) 大小系指药材的长短、粗细(直径)和 厚薄。一般应测量较多的供试品。测量 时可用毫米刻度尺。对细小的种子类生 药,如葶苈子、车前子、菟丝子等,可 放在有毫米方格线的纸上,每10个种子 紧密排列成一行,测量后求其平均值。 3.色泽色泽(color) 药材的色泽,包括表面和断面的色泽, 一般应在日光灯下观察。 如用两种色调描述色泽时,以后一种色 调为主。例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各种生药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而同一生 药
13、的色泽变化与生药质量有关。如玄参 要黑、丹参要紫、茜草要红、黄连要黄。 如加工条件变化、贮藏时间不同或消毒 不当等,就会改变生药的固有色泽,甚 至引起内在质量的变化。如黄芩主要含 黄芩苷、汉黄芩苷等,如保管或加工不 当,黄芩苷在黄芩酶作用下水解成葡萄 糖醛酸与黄芩素,黄芩素具3个邻位酚羟 基,易氧化成醌类而显绿色,故黄芩变 绿后质量降低。 4. 4. 表面表面(surface) 指药材的表面所能看到的特征,如光滑、 粗糙、皱纹、皮孔或毛茸及其它附属物 等,皮类生药的表面特征包括外表面和 内表面,叶类生药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 5. 5. 质地质地(texture) 指折试药材所感知的特征,一般用
14、软硬、 坚韧、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轻重、 油润、绵性、角质、柴性等术语形容。 描述及折试时,需用未经处理的干燥药 材,并要注意药用部位或加工方法不同 的药材质地。如盐附子易吸潮变软,黑 顺片则质硬而脆;含淀粉多的生药,经 蒸煮加工干燥后,会因淀粉糊化而变得 质地坚实。 在经验鉴别中,用于形容生药质地的术 语很多,如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谓 之“松泡”,如南沙参;生药富含淀粉, 折断时有粉尘散落,谓之“粉性”,如 山药;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谓之 “油润”,如当归;质地坚硬,断面半 透明状或有光泽,谓之“角质”,如郁 金等。 6. 6. 断面断面(fracture) 包括自然折断面和用刀横切
15、(或削)的 平面。 折断面主要观察和描述折断时的现象, 如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 响声等;折断时的断面特征,如平坦、 纤维性、刺状、颗粒性、裂片状、胶丝 状,是否可以层层剥离等。 对于根及根茎、茎和皮类生药的鉴别, 折断面观察很重要。如 茅苍术易折断,断面放置能“起霜” (析出白毛状结晶) 白术不易折断,断面放置不“起霜”; 甘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淀粉); 杜仲折断时有胶丝相连; 黄柏折断面,呈纤维性; 苦楝皮的折断面,裂片状分层; 厚朴折断面可见亮星。 横切(削)面,注意观察皮部与木部 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 分布、油点的多少等。常用的术语有 “菊花心”,如黄芪等; “车
16、轮纹”,如粉防己等; “朱砂点”,如茅苍术等; “星点”,如大黄等; “云锦纹”,如何首乌等; “罗盘纹”,如商陆等。 7. 7. 气气(odour) 指药材具有的特殊气,是用嗅法识别药 材。一般直接嗅闻干燥的药材,也可在 折断、破碎或揉搓时进行,必要时可用 热水湿润后检查。药材的气是由于生药 中含有挥发性物质的缘故,有些药材的 气十分特殊,可作为鉴别该生药主要依 据之一,如檀香具有其固有的特异芳香 气,阿魏具强烈的蒜样臭气,白鲜皮有 似羊膻气等。 8. 8. 味味(taste) 味是用味觉来识别药材,又称尝法。 检查味感时,可取少量直接口尝,或加 开水浸泡后尝浸泡液。有毒的药材如需 尝味时,
17、应注意防止中毒。 尝味时应注意,由于舌尖部对甜味敏感, 近舌根部对苦味敏感,所以口尝时要取 少量代表性的生药在口里咀嚼约1分钟, 使舌头的各部分都接触到药液。 尝药时还要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因为生 药的各部分味感可能不同,如果实的果 皮与种子,树皮的外侧和内侧,根的皮 部和木部等。 生药的味与其含有的成分有关,每种生 药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生药的味感也 是衡量生药品质的标准之一,如乌梅、 木瓜、山楂均以味酸为好;黄连、黄柏 以味越苦越好;甘草、党参以味甜为好 等,生药的味感与生药所含成分及含量 有密切关系。若生药的味感改变,就要 考虑其品种或质量是否有问题。 9. 9. 水试水试 (water-
18、based test) 水试法是利用生药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 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 旋转性、粘性、酸碱变化等特殊现象进 行鉴别生药的一种方法。 9. 9. 水试水试 (water-based test) 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 其花色不褪; 秦皮水浸,浸出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浸泡,则种子变粘 滑,且体积膨胀; 熊胆粉末投入清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 呈黄色线状下沉而不扩散。 10. 10. 火试火试 (fire-based test) 火试指用火烧、煅药材,观察所产生的 现象,以鉴别药材。有些生药用火烧, 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
19、和响声等现象,作为鉴别手段之一。 10. 10. 火试火试 (fire-based test) 如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有油 流出,烧后留有白灰; 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爆鸣声,起油点, 似烧毛发但无臭气,灰为白色; 海金沙易点燃而产生爆鸣声及闪光,而松 花粉及蒲黄无此现象,可资鉴别。 四、各类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 1. 根类(roots) 根类生药大多取自被子植物的根,包括 药用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生 药。 根上通常没有节和节间,一般无芽,少 数双子叶植物根有不定芽。 要注意辨别其为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 植物的根。 双子叶植物根类生药一般呈圆柱形或圆 锥形,平直或稍弯曲、扭转、
20、有的分枝, 上端常连接短缩的根茎(习称“芦头”); 表面常较粗糙,多数有木栓、皮孔及支 根痕;横断面呈放射状结构,形成层环 大多明显,中心常无髓,少数生药有异 型构造。 单子叶植物根类生药多为须根或须根膨 大成块状根,块状根的形状比较多样, 如麦冬、天冬呈纺锤形,表面常较光滑, 无木栓及皮孔,断面不呈放射状,内皮 层环较明显,中心有髓。 2.根茎类(rhizomes) 根茎类生药是以植物的地下茎入药,包 括根状茎(常称根茎)、块茎、鳞茎或球 茎。 根茎类生药表面有节和节间,以单子叶 植物的根茎为明显,节上常见有退化的 鳞片状叶,有时可见叶痕和芽痕,周围 或下侧有不定根或根痕。 蕨类植物根茎的表
21、面常有鳞片或鳞毛, 有的周围密布整齐的叶柄基。 观察根茎类生药的横断面,双子叶植物 根茎呈放射状结构,中心有明显的髓; 单子叶植物的根茎不呈放射状,内皮层 环大多明显,环圈内外均散有维管束小 点;蕨类植物根茎有的中心为木部,无 髓,有的木部呈完整的环圈,中心有髓, 有的为数个分体中柱断续排列成圈状。 蕨类植物根茎也可将观察叶柄基横断面 分体中柱的数目和排列状况作为鉴别点。 3.茎类(stems) 茎类生药是以植物的地上茎或茎的一部 分入药,包括木本植物的枝条、木质藤 本的茎、草本植物的茎或茎髓等。 一般茎类生药呈圆柱形,也有呈方柱形 或扁圆柱形,大多有明显的节和节间, 有的节部膨大并残存小枝痕
22、、叶痕或芽 痕,若叶痕显著可供观察叶序。 草质茎干缩后因维管束或机械组织的存 在,常形成纵向隆起的棱线及凹沟;木 质茎表面较粗糙,木栓层时有纵横裂纹, 皮孔易察见。 双子叶植物茎的横断面呈放射状结构, 草质茎木部不发达,髓疏松或成空洞, 木质茎木部发达,皮部薄;单子叶植物 茎不呈放射状结构,维管束散列,无明 显的髓。 4. 木类(woods) 木类生药系采自树木形成层以内的部分, 通常以心材入药。一般将木材锯截成段, 或劈成条块或刨成薄片。观察其形状、 色泽、表面纹理与斑块、质地、气味, 以及横切面、纵切面所呈现的年轮、射 线等纹理。 5. 皮类(barks) 皮类生药系采自木本双子叶植物或裸
23、子 植物树干、枝条或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 分,可分为树皮(干皮) 、枝皮及根皮。 有的皮类生药已刮去外皮而以“内 皮”(主为韧皮部)入药。 皮类生药因所采部位、厚度及加工方法 的不同,可呈板片状、卷片状、槽状、 筒状或双筒状,根皮形状较不规则,卷 曲度不均一,近地面处剥下的根皮有的 呈靴状。 皮类生药的外表面较粗糙,有纵横裂纹, 并有不同形状、大小的皮孔,有时栓皮 呈鳞片状剥落,有的干皮附着灰白色地 衣斑块,有的着生钉刺或毛刺,若外皮 已刮去则较平滑;内表面一般平滑,颜 色较深,常可见纵向细纹理(纤维束)或 网状皱纹。 皮类生药有的易折断,有的不易折断, 这与皮的厚薄及有无纤维层有关。折断 面有
24、的平坦或呈颗粒状(示有石细胞群), 有的呈纤维状或裂片状,且可层层撕离 (示有纤维层),也有折断时有胶质丝状 物相连或有粉尘。 6.叶类(leaves or leaflets) 大多以单叶入药,也有为复叶的小叶或 是带叶的枝梢。 观察叶类生药时,首先将皱缩的叶片湿 润展平,观看叶的组成判断是单叶或是 复叶(如夹有梗枝,其叶痕在同一水平面 上,叶痕旁无芽痕,则为复叶的小叶轴; 若叶痕为互生或对生,则为茎枝)。 再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色泽、叶端、 叶基、叶缘、叶脉、上下表面,质地以 及叶柄的有无或长短。 叶面的表面特征比较多样,有的具较厚 的角质层,光滑无毛;有的一面或两面 被毛;有的在放大镜下
25、可见腺鳞;有的 叶片对光透视可见透明的腺点(油室)。 叶柄的平直或扭曲也有鉴别意义。 小叶片的基部常不对称。 7.花类(flowers or inflorescences) 花类生药包括未开放的花蕾或已开放的 花;或花的某一部分如花瓣、花冠、柱 头、花粉;或是完整的花序。花的形状 比较特异,大多有鲜明的颜色和香气, 故较易鉴别。 观察内容包括花的状态、全形、大小、 花各部分的形状、色泽、数目、排列、 有无毛茸以及气味等,必要时湿润后在 解剖镜下观察。若是以花序入药的,注 意花序的类型及苞片或总苞的形状。 8.果实类(fruits) 果实类生药包括完整的果实;果实的一 部分如果皮、果核、果皮维管
26、束;整个 果穗以及果柄、宿萼等。另有商品以果 实出售,临用时除去果皮取种子入药的, 也归列于果实类。 果实类生药的性状鉴定首先观察果实的 类型、形状、大小、颜色、顶部、基部、 表面和切断面特征,以及有无残存苞片、 花萼、雄蕊、柱基及果柄。果实类生药 的表面有的具光泽或被粉霜,有的有隆 起的棱线,有的有凹下的油点(油室), 有的着生毛茸。对完整的果实,注意所 含种子的数目、形状、大小、色泽及表 面特征。 9.种子(seeds) 种子类生药大多用完整的种子,少数用 种皮、种仁,或以附属物假种皮入药。 种子类生药的性状鉴定首先观察种子的 形状、大小、颜色及表面特征,如种脐、 种脊、合点、珠孔位置和形
27、状,各种纹 理、突起、毛茸、种阜的有无以及纵横 剖面等。 剥去种皮后,注意有无胚乳。一般无胚 乳种子的内胚乳仅为一层透明膜状物, 子叶发达;有胚乳种子的内胚乳有的富 油质,有的角质样,子叶富油质或粉性。 10.全草(herbs) 是以草本植物的全株入药,也有将草本 植物的地上部分或带叶的花枝、果枝归 入全草类的,其中少数为灌木的草质茎。 全草类生药的叶大多干缩或破碎,可湿 润后摊平观察。若花、果实完整,可依 植物鉴定的方法进行观察;若残缺,可 根据各部分形态,参照有关类别进行观 察。 11.动物类(animals) 以动物全体或其器官或代谢产物、分泌 物入药,动物基源可以通过文献核对、 标本核
28、对来进行形态观察,如肌肉、骨、 皮肤、毛、角等各部分。 12.矿物类(minerals) 主要观察其结晶形状、结晶习性、透明 度、颜色、光泽、硬度、脆性、延展性、 弹性、磁性、比重、解理、断口、气味 等,此外需靠理化试验等方法鉴别。 以上所述是针对完整药材的性状鉴别, 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鉴别药材饮片。 药材饮片,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 或炮炙,制成的一定规格、直接供配方、 制剂使用的加工药材。饮片不同于完整 药材的鉴别特征是,其改变了形状、大 小、颜色,甚至气味(某些炮制品)。 加之用机器切片也改变了原手工饮片 (如圆片、斜片、平片、节片等)的规 则性,在学习时应结合完整药材的特征, 特
29、别是横切面、表面和气味的特征来对 比识别。 有的饮片特征十分突出,如大血藤 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 et Wils.,只要一片饮片(茎藤横切面), 即可鉴定出植物种。类似实例还有狗脊、 槟榔、千年健、藕节等。 第二节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2 水分测定:水分测定: (1)烘干法)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生药;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生药; (2)甲苯法)甲苯法: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生药;适用于含挥发性成分生药; (3)减压干燥法)减压干燥法:适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生药。适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生药。 四、各类药
30、材的性状鉴别要点 1. 根类(roots) 根类生药大多取自被子植物的根,包括 药用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生 药。 根上通常没有节和节间,一般无芽,少 数双子叶植物根有不定芽。 要注意辨别其为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 植物的根。 双子叶植物根类生药一般呈圆柱形或圆 锥形,平直或稍弯曲、扭转、有的分枝, 上端常连接短缩的根茎(习称“芦头”); 表面常较粗糙,多数有木栓、皮孔及支 根痕;横断面呈放射状结构,形成层环 大多明显,中心常无髓,少数生药有异 型构造。 单子叶植物根类生药多为须根或须根膨 大成块状根,块状根的形状比较多样, 如麦冬、天冬呈纺锤形,表面常较光滑, 无木栓及皮孔,断面不呈放射
31、状,内皮 层环较明显,中心有髓。 再观察叶片的形状、大小、色泽、叶端、 叶基、叶缘、叶脉、上下表面,质地以 及叶柄的有无或长短。 叶面的表面特征比较多样,有的具较厚 的角质层,光滑无毛;有的一面或两面 被毛;有的在放大镜下可见腺鳞;有的 叶片对光透视可见透明的腺点(油室)。 叶柄的平直或扭曲也有鉴别意义。 小叶片的基部常不对称。 8.果实类(fruits) 果实类生药包括完整的果实;果实的一 部分如果皮、果核、果皮维管束;整个 果穗以及果柄、宿萼等。另有商品以果 实出售,临用时除去果皮取种子入药的, 也归列于果实类。 9.种子(seeds) 种子类生药大多用完整的种子,少数用 种皮、种仁,或以
32、附属物假种皮入药。 种子类生药的性状鉴定首先观察种子的 形状、大小、颜色及表面特征,如种脐、 种脊、合点、珠孔位置和形状,各种纹 理、突起、毛茸、种阜的有无以及纵横 剖面等。 剥去种皮后,注意有无胚乳。一般无胚 乳种子的内胚乳仅为一层透明膜状物, 子叶发达;有胚乳种子的内胚乳有的富 油质,有的角质样,子叶富油质或粉性。 以上所述是针对完整药材的性状鉴别, 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需要鉴别药材饮片。 药材饮片,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 或炮炙,制成的一定规格、直接供配方、 制剂使用的加工药材。饮片不同于完整 药材的鉴别特征是,其改变了形状、大 小、颜色,甚至气味(某些炮制品)。 加之用机器切片也改变了原手工饮片 (如圆片、斜片、平片、节片等)的规 则性,在学习时应结合完整药材的特征, 特别是横切面、表面和气味的特征来对 比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