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娥冤_优秀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_优秀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5 / 5窦娥冤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能力: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2.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3.理解文中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典戏曲。德育:1.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2.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教学重点】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落实背诵要求。3.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教学难点】1.戏
2、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27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教学方法】合作学习,讨论法,朗读法,研究性阅读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介绍中国古代戏剧的常识, 把握剧情,初步感知课文。一.教学导入鲁迅说: 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了解古代戏曲常识
3、,掌握元杂剧常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元杂剧,元散曲、明清传奇。古代戏曲的语言包 括曲词、宾白和科介。曲词、宾白是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科介是舞台提示,是对剧中 人物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简要说明。元代杂剧:,小令(一宫调一曲子)-'散曲元曲套(一宫调数曲子)一唱+演杂剧(散曲+ “科” + “白”)二、鉴赏戏曲语言的方法要以曲词为主,但又必须将之与宾白、科介相结合,整体鉴赏。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 注意了解曲词的富于抒情性和音韵 美的特点,以及常用的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
4、个人学习三、欣赏古代戏曲艺术手法想象、夸张和借景抒情,是古代戏曲重要的艺术手法。想象、 夸张以奇异的情节塑造人 物形象,反映生活;借景抒情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意境美的传统,是一种形象化和富于诗意的表现人物的方法。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鉴赏时,要着眼于艺术效果,通过揣摩语言来体会想象、夸张手法所表现的浪漫色彩,以及借景抒情手法所表现的优美意境,认识它们对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简介作家作品: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 远齐名,被
5、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 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2、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 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838年窦娥冤英译本流传海外, 1958年, 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 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 色派之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听故事窦娥冤,后阅读
6、课文,思考:“窦娥冤”她为何而冤?简述故事梗概。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 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 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机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
7、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发展)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一一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高潮)教师补充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结局)六、思考问题:窦娥冤又称感天动地窦娥冤,从文中找出她是怎样感天动地的?赏读课文第三折: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遭杀害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请五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折全文,体会一下戏曲是如何展现激烈的矛盾冲突的。(分窦娥、监斩官、刽子手
8、、蔡婆婆、舞台说明及科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1、问:第三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三个场面:押赴刑场一一婆媳诀别一一三桩誓愿2、问: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又是如何造成的?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3、在课文第三折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4、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10个曲牌,可以分成 3个层次。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窦娥指
9、斥天地鬼神。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大誓愿。5、学生齐读“端正好” “滚绣球”两支曲子,思考: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斥责天地鬼神?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 实面前,她觉醒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反抗的窦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6、学生自读“倘秀才” “叨叨令” “快活三” “鲍老儿”四支曲子,思
10、考: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作者越是刻画她的善良, 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也使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善良的窦娥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7、探究交流:第三折曲词中,除了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了窦娥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具体曲词进行分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除了 “冤”贯穿全篇外,还有“怨”、“悲”、“恨”的思想感情。滚绣球一曲,指斥天地鬼神,是
11、她绝望中的呼号,是她用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 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是 对人世间不公的揭露。在这一曲中,窦娥的冤是由“怨”来体现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二层,以宾白为主,通过婆媳对话,交代了窦娥孤苦无依的身世和她屈招的无奈,实 在令人悲从中来。快活三鲍老儿二曲,一字一泪,泪中含血。即使如此,她还劝婆 婆不要烦恼哭啼,则更令人悲不自胜。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三层,窦娥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反动统治者。 一个心地善良的妇女却喊出了 “着这楚州 亢旱三年”的呼声,并直斥“官吏每无心正法, 使百姓有口难言”的腐败吏治,若不是“恨
12、” 到了极点,又如何能发出如此誓言?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如下表:场面情感性格点睛句押赴刑场鸣冤(怨)(高亢激越,怨气冲天)刚烈官吏母无心:婆媳诀别诉冤(悲)(如泣如诉,哀婉凄惨)善良正法,使百三桩誓愿发誓(恨)(感情如火,激荡如潮)反抗姓启口难百8、合作探究:读剧本,看戏曲,要注意其矛盾冲突。问:本折戏中冲突双方是谁?本剧的 主题是什么?本从表面上看,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桃机(wu四声)太守、张驴儿等人。其实,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劳动人民; 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枉法的也不仅仅是桃机等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吏 治。文
13、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由此,本剧的主题可概括为: 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 揭露了元代吏治 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七、赏析“三桩誓愿”由四位同学分别担任刽子手、监斩官、窦娥的宾白、舞台说明等角色朗读;全班女同学朗读窦娥的曲词。然后思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1、窦娥临刑前发出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等三桩誓愿。2、课文第三层中运用了哪些典故?K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雪、东海孝妇3、每桩誓愿窦娥的希望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第一桩:血溅白练希 望:刑场上的人们立刻了解她的
14、冤情性格:不屈服的性格第二桩:六月飞雪不屈的窦娥希 望:自己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应性 格:坚强不屈、宁折不弯的性格第三桩:亢旱三年希望:上天能惩治邪恶性格:勇于反抗的坚强性格4、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都能应验,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 写?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都不可能实现。所引典故,只是传说而已,而这三桩誓愿却在作者笔下一一应验,这真是天从人愿,证明了窦娥的冤情?其实, 这是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 并寄托作者鲜明的爱憎, 反映人民伸张正义、 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是本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
15、,故事情节更生动, 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 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本剧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八、人物形象分析1、窦娥窦娥的基本性格特征:坚强刚烈、勤劳正直、淳朴善良、富有反抗精神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是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是社会底层的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2、蔡婆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剧)九、善良、逆来顺受、懦弱、动摇(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 合作探究:你怎样理解剧作家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的“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
16、时社会官吏昏耳贵,法制腐败,仅用于个人学习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文档收集自网络,它着力表现了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受习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 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拓展探讨: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杀尽贪文档收集自少,仅用于个人学习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 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
17、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 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 下留人,窦娥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 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 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讨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 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这样改,说明叶宪祖没有读懂原剧作的意思, 或者是他有意篡改愿意,拍封建统治者的 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 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居I。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窦藏 婆媳吠U匕临删窗警L指斥天地鸣冤叫屈L后街相见诉说冤情L怨气冲天冤情昭然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529671.html
文档标签:窦娥冤 优秀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