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润滑基础知识-20161120



《设备润滑基础知识-201611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润滑基础知识-20161120(4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设备润滑基础知识1主 要 内 容一、润滑理论基础二、润滑剂选用原则三、设备润滑方式及标准四、设备润滑故障分析五、设备润滑常见误区1、润滑理论基础、润滑理论基础:干干摩擦摩擦:既无润滑又无湿气的摩擦,金属间的摩擦系数达0.31.5,磨损严重,发热很多,寿命相对很短。流流体摩擦体摩擦(流体润滑流体润滑):两相对运动表面间被一层具有压力的流体完全隔开的摩擦。它的摩擦阻力很小,只与流体内部的分子运动阻力(即黏度)有关。摩擦系数约0.010.001或更小,摩擦损耗功率小,几乎没有磨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摩擦状态。边边界摩擦(边界润滑):界摩擦(边界润滑):在摩擦表面间存在一层即具有润滑性能,又能吸附在表面
2、上的极薄的边界膜(一般在0.1um以下),使其处于干摩擦和流体摩擦的边界状态。摩擦阻力的大小不取决于润滑剂的黏度,而与表面的吸附性质和边界膜有关。摩擦系数一般为0.150.3,能比较有效的降低摩擦阻力和减轻磨损。1.1磨擦按润滑状态分类:磨擦按润滑状态分类:a、吸附膜、吸附膜:润滑剂中的极性分子靠分子力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定向排列的分子栅,亦称为物理吸附膜。形成膜即可以是单分子层,也可以是多分子层。分子间的内聚力使吸附膜具有一定承载能力,能有效的防止两摩擦表面直接接触,构成吸附膜之间的摩擦。这种边界膜的润滑性能通常称润滑油的油性,在温度、速度和载荷不太高的情况下极易形成并起作用。此外润滑剂中
3、的活性分子靠离子键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另一种熔点低、剪切强度小的化学吸附膜,可防止粘着和降低摩擦力。在重载、高温时吸附膜很容易破裂,使金属摩擦面直接接触。b、反应膜、反应膜:在润滑剂中添加硫、氯、磷等与金属表面进行化学反应生成的膜,称为反应膜,它的熔点高、剪切强度和摩擦系数较低,主要用在重载、高滑动速度和高温作条件下。混混合摩擦(混合润滑):合摩擦(混合润滑):既有边界摩擦又有流体摩擦(即半流体摩擦)的混合状态。摩擦系数一般为0.10.01,能较有效的降低摩擦阻力,减轻磨损。是一般机械设备在实际工况下最为常见的摩擦方式,尤其是在设备开停车的阶段时通常会发生此类摩擦。1.1.1边界膜按结构形边
4、界膜按结构形式式1.2.1润润滑油的组成滑油的组成 调调 配配厂厂润滑油润滑油炼厂炼厂矿物基础油矿物基础油85-90%85-90%( (合成基础油合成基础油) )化工厂化工厂添加剂添加剂 10%10%最基本的润滑作用是由基础油提供的,加入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润滑特征,取得最基本的润滑作用是由基础油提供的,加入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润滑特征,取得最佳的润滑效果。最佳的润滑效果。1.2 润滑油润滑油黏黏度度是指润滑油抵抗剪切变型的能力,表示油液内部产生相对运动时内摩擦阻力的大小。黏度越大、内摩擦阻力愈大、流动性愈差。黏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也是润滑油选用的主要依据。常用润滑油的黏度主要有三种常用润滑油
5、的黏度主要有三种:a、动力黏度(绝对黏度)常用单位是1N.s/m或1Pa.s(帕.秒)b、运动黏度工业上常用动力黏度与同温下该流体密度的比值称运动黏度,国际单位制中运动黏度的单位是m/s,物理单位制中运动黏度的单位是斯(St)或厘斯(cSt)(1cm/s称1St),1St=100cSt=0.0001m/s一般现行标准中润滑油的牌号#号润滑油是指该油在40时运动黏度以厘斯为单位的平均值。c、相对黏度(条件黏度)除运动黏度以外还经常用比较法测定液体的黏度。中国用恩氏黏度代表符号Et:美国常用塞氏通用秒,代表符号SUS1、润滑理论基础润滑理论基础:1.2.2润滑油主要性能指标:油油性性是指润滑油中极
6、性分子湿润或吸附于摩擦表面形成一层边界油膜的性能,是影响边界润滑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吸附能力愈强,油性愈好。极极压性能压性能普通润滑油的极压性能都不好,需要依靠添加抗磨极压剂(含硫、氯、磷的有机极性化合物)来改善这种性能。闪点和燃点闪点和燃点润滑油在火焰下闪烁时的最低温度点为闪点。闪烁持续5秒以上的最低温度称燃点,这是衡量润滑油易燃性的尺度。在较高温度和易燃环境中的润滑,应选用闪点高于工作温度2030的润滑油。凝凝固点固点是指润滑油在规定条件下不能自由流动时的最高温度,它是润滑油在低温下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低温润滑时应选用凝固点低的油。其其他他包括反映腐蚀性能的酸值:反映氧化变质的氧化稳定性:
7、反映与水混合的抗乳化性:反映激烈搅动而不起泡的抗泡性等。其中有许多性能需用添加剂加以改善,如抗氧化防腐剂、抗乳化剂、抗泡剂、降凝剂、增粘剂等。在实际生产中,在许多工况下添加剂使用可以使润滑油的性能大大改善,使用寿命也可成倍的提高。表表观观包括颜色、光泽、透明度、稠度、杂质、均匀性等方面。一般在洁净、无色的玻璃上涂一薄层12mm润滑脂,对光检查。针针入度入度表征润滑脂稀稠程度的指标,标志润滑脂内阻力的大小和流动性的强弱。针入度愈小,润滑脂愈稠,承载能力强,密封性能好:反之则流动性愈强,承载能力则相对较弱,密封性能也相对差一些。滴滴点点表示润滑脂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从标准测量杯的孔口滴下第一滴时的
8、温度,它表示润滑脂耐高温的能力。选择润滑脂的使用温度上限时,一般滴点应高于实际工作温度2030以上为宜。皂皂分分在润滑脂的组分中,作为稠化剂的金属皂的含量。皂分高,机械安定性好,但起动力矩增大。机机械杂质械杂质 润滑脂中机械杂质的来源包括金属碱中的无机盐类,制脂设备上磨损的金属微粒和外界混入的杂质(如尘土、沙砾等)。润滑脂中的决不允许不允许含有机械杂质,它往往会造成设备的严重磨损和擦伤严重磨损和擦伤。其其它它 包括抗水性和机械稳定性等。在实际生产中有许多工况下添加剂使用可以使润滑脂的性能大大改善,使用寿命可成倍的提高。1、润滑理论基础润滑理论基础:1.3润滑脂的主要性能指标:润滑剂概念:用以降
9、低摩擦副的摩擦阻力、减缓其磨损的润滑介质。润润滑剂的分类:滑剂的分类:( (按其形态按其形态) )润滑油润滑油润滑脂润滑脂2.1润滑剂的概念及分类2、润滑、润滑剂选剂选用原则用原则液液体润滑剂体润滑剂主要有动植物油、合成油、水和液态金属等,一般市场上常见润滑油是由基础油(一般占润滑剂质量百分比配方的95%以上,)、化学添加剂、其他成分构成。半半液体润滑剂(润滑脂)液体润滑剂(润滑脂)俗称黄油、干油等。它是在液体润滑剂(基础油)中加入稠化剂而成的半固体膏状物。一般市场上常见润滑脂是由基础油(一般占润滑剂质量百分比65%-95%)、稠化剂(5%-35%)、化学添加剂(010%)、其他成分构成。固固
10、体润滑剂体润滑剂它是利用固体粉末、薄膜或复合材料来代替润滑油、脂,主要用于极低温、高温、高压、强辐射、真空等特殊工况或不允许污染、不易维护、无法供油的场合。常用的材料有石墨、二硫化钼、聚四氟乙烯、尼龙、铅等气气体润滑剂体润滑剂空气、氧气、氮气、氦气、二氧化碳等都可作为气体润滑剂。气体的黏度低、黏温变化小、摩擦阻力极小、温升很低,特别适用于低温、高温、高速、轻载的场合。2.2润滑剂的分类与构成:2.3润滑剂的主要功能 减少摩擦冷 却 传 热液力传递 绝 缘减振降噪 密 封 清 洗防锈防腐润滑剂的润滑剂的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润润滑滑油中添油中添加加剂的作用剂的作用粘度指数改进剂清净剂分散剂 抗磨剂抗氧
11、化剂防锈剂消泡剂 摩擦改进剂降凝剂分散燃料燃烧生成物使发动机内部保持清洁防止生锈控制泡沫保护基础油减少发动机磨损减少燃油消耗提高低温流动性抑制高温时油变稀2.4润滑油添加剂的主要功能2.5润润滑滑剂选剂选用原则用原则考虑因素选用原则a设备原始资料尽可能选用设备原始资料所推荐的润滑油品,因为优秀的产品和设计对设备所使用的润滑剂大都进行过详细的论证和细致的实验,一般情况下它们所推荐的润滑剂是非常可靠的。b同类其他设备选用时不妨寻访一下相似环境下工作的同类设备,他们所使用的是何种润滑剂,效果如何,进行技术分析比较后选用,效果一般比较理想。c相对运动速度两摩擦面相对运动速度愈高,其形成油楔的作用也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