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财务报表(告)概要



《第2章财务报表(告)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财务报表(告)概要(5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1第2章 财务报表(告)概要u财务报表主要项目解释u财务报表项目的质量分析u与财务报表有关的其他重要信息2财务报表主要项目解释u资产负债表u利润表3资产负债表u现金包括:库存现金、一般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不包括:限定用途的存款(如偿债基金存款)和被冻结的存款。u有价证券(短期投资)不超过一年的各类证券及其他投资。美国规定(1993年起),所有证券的计价基础均为公平市价(此前,债务性证券按成本计价,权益性证券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我国规定采用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计价-“短期 4资产负债表(续1)u投资跌价准备”的余额列为 “短期投资”之减项。u应收帐款毛额、准备、净额。 “坏帐准备”为负数
2、,表示坏帐注销数大于计提数。u应收票据已向银行贴现或已背书转让者,不包括于其中。另外,已贴现的商业承兑票据须在附注中单独披露。u存货我国可选择的计价方法有FIFO、LIFO、一次加权平均、移动加权平均、5资产负债表(续2)u个别计价。中期及年度末,应就存货成本不可收回的部分(含预计售价低于成本部分)提取 “存货跌价准备”,列为存货之减项。u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净值。(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原价已包括于其中,但其原价应在报表附注中披露)。u对外投资:美国规定(1993起),债权性投资中拟持有至到期日的部分,按(折价或溢价)摊余后的实际成本反映; 债权性投资中拟6资产负债表(续3)u在到期前出售
3、的部分,按公平市价反映;权益性投资按公平市价反映,但是,若所持普通股对受资公司有显著影响时,须按权益法反映。我国规定,中期及年度末,应对长期投资逐项检查,若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值,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将来不可恢复,7资产负债表(续4)u则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的差额作为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反映,在报表上列为 “长期投资”之减项。u无形资产一般惯例有:摊销期限按有效使用期或法定寿命期孰短的原则确定,最长不超过40年(我国为10年);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时作费用处理;开办费按不超过5年的期限摊销(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于开始营业当月一次列
4、入 “管理费用”)。8资产负债表(续5)u长期借款本、息、及汇兑损益。u应付债券尚未偿还的债券本息(加或减溢价或折价的未摊销部分)。u递延税款贷项时间性差异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u 可赎回优先股通常应作为负债考虑,因其更接近负债的属性。9资产负债表(续6)u少数股权反映被合并但未100%控制的子公司少数股东的所有权。它既非负债,也非权益。若数额不大,就无所谓;若金额大,则可做两次分析:先将其作负债处理,再将其作股东权益处理。我国规定,将其在合并的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类之前,单列一类,以总额反映。u贷款协议附注中披露,非负债,但对公司有利(融资保证)。10利润
5、表u一般项目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营业利润(毛利); -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支; -所得税11利润表u 非常项目如出售证券收益、坏帐、存货削价损失等。一般与正常的收入、费用、收益、及损失列在一起,我国亦然。若金额较大,则应在所得税前单独列示。u非合并子公司的股权收益这会给分析带来一些问题,因为股权收益来自其他企业,而非企业经营直接带来,因此,在计算有关比率(如销售利润率)时,就会因此而使分子与分母口径不一致。12利润表(续1)u会计原则变更的累计影响实际中,经常不予列示,因为如果予以列示,对当年损益可能影响很大,但事实上它与当年经营无关
6、。故此,如果列示于利润表,不利于分析和预测。u 少数股权收益作为减项列示。因为,这部分收益不属于合并报表编制公司的收益。13财务报表项目的质量分析u资产质量分析u利润质量分析u现金流量质量分析14资产质量分析u资产质量分析:指分析资产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差异。u预期按帐面价值实现的资产:货币资金。u预期按低于帐面价值的金额实现的资产,包括:1短期债权。因为有坏帐,且坏帐准备可能不足(须关注具体债务人的尝债能力)。2部分短期投资。因为股价可能下跌,且计提的跌价损失未必充分(须关注企业持有的股票及其股价走势)。15资产质量分析(续1)u3部分存货。因为存货可能贬值,且存货跌价准备未必计提充
7、分(计提过程的主观性)。4部分固定资产。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资产。还要关注企业折旧政策。5部分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加速贬值。6纯粹摊销性的“资产”,包括待摊费用、待处理资产净损失、递延资产等。16资产质量分析(续2)u预期按高于帐面价值的金额实现的资产,包括:1大部分存货。因为存货按“历史成本”揭示,而多会“正常”出售。2部分对外投资。尤其是在“成本法”下。3部分固定资产。尤其是不动产。4“帐/表”外资产,如已提足折旧但企业仍在使用的固定资产、已销帐的低值易耗品、研究开发成果/投入、广告投入、人力资源。17利润质量分析u利润质量分析:指分析利润形成的真实与合理性,以及对现金流转
8、的影响。u营业收入的质量分析,应关注:1营业收入的品种结构;2营业收入的地区结构;3与关联方交易实现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4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对企业业务收入实现的贡献。u投资收益的质量分析,应关注:投资收益是否有对应的现金/营运资金流入。18利润质量分析(续1)u营业成本的质量分析,应关注:1成本计算是否真实?2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当”/稳健?3折旧是否正常计提?4营业成本水平的下降是否为暂时性因素所致?5关联方交易和地方或部门保护主义对企业“低成本”的贡献。u营业及管理费用的质量分析,应关注:1折旧及其他摊销性费用是否作正常19利润质量分析(续2)u处理?2企业营业及管理费用的控制是否
9、具有短期行为?u财务费用的质量分析,应关注:1企业是否“过少”地负债?2企业是否过分依赖于短期借款?3企业是否过分依赖于自然负债?u企业利润质量恶化的特征归纳:1经营上的短期行为或决策失误导致的未来20利润质量分析(续3)u收入下降趋势;2成本控制上的短期行为导致的效率损伤;3纯粹的利润操纵行为导致的帐面利润虚增;4过度负债导致的与高利润相伴的财务高风险;5企业利润过分依赖于非主营业务;6资产(尤其是存货与应收款)周转效率偏低;7非正常的会计政策变更;8审计报告出现异常(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表达意见)。21现金流量质量分析u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1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
10、零,一般意味着经营过程的现金流转存在问题,经营中“入不敷出”。2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等于零,则意味着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收支平衡”,从短期看,可以维持;但从长期看,则不可维持。3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但不足以补偿当期的非现22现金流量质量分析(续1)u付成本,这与情形2只有量的差别,但没有质的差别。4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恰能补偿当期的非现付成本,则说明企业能在现金流转上维持“简单再生产”。5如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并在补偿当期的非现付成本后还有剩余,这意味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将会对企业投资发展作出贡献。23现金流量质量分析(续2)u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1、的质量分析:1如果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意味着投资活动本身的现金流转“入不敷出”,这通常是正常现象,但须关注投资支出的合理性和投资收益的实现状况。2如果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或等于零,这通常是非正常现象,但须关注长期资产处置/变现、投资收益实现、以及投资支出过少的可能原因。24现金流量质量分析(续3)u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1如果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大于零,则须关注:筹资与投资及经营规划是否协调?2如果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小于零,则须关注:企业是否面临偿债压力而又缺乏新的筹资能力?企业是否无新的投资发展机会?25与财务报表有关的其他重要信息u财务报表附注的基本内容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