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HFC双向网上行设计、调试及维护

上传者:7****0 2022-06-01 15:52:56上传 PPT文件 915KB
HFC双向网上行设计、调试及维护_第1页 HFC双向网上行设计、调试及维护_第2页 HFC双向网上行设计、调试及维护_第3页

《HFC双向网上行设计、调试及维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FC双向网上行设计、调试及维护(9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HFCHFC上行通道中基本用语解释上行通道中基本用语解释 上行电平 Upstream Level 上行信号功率(P1)与基准功率(P0)比的分贝值,即10lgP1/P0。通常也用dB表示。即以在75负载电阻上产生1电压的功率(0.0133w)为基准。 上行传输增益 Upstream Transmission Gain 在用户端口注入电平为A1的信号,经过上行传输通道,在前端或分前端CMTS射频入口处测试到的电平为A2,上行传输增益为GR=A2-A1,以dB值表示。HFCHFC上行通道中基本用语解释上行通道中基本用语解释 汇集噪声 Influx Noise 源自于用户端引入和电缆路由及传输设备自

2、身产生的各类干扰在前端或分前端汇集形成的总合干扰。以汇集到CMTS的上行信号输入口(接收端)为测量点。此条件下可能是若干上行光接收机的信号总汇而成,成分主要为窄带固定干扰、窄带脉冲干扰和宽带脉冲干扰等混合成分。HFCHFC上行通道中基本用语解释上行通道中基本用语解释 用户端口保护隔离能力 Protective Isolation Capability of Subscriber Port 当某用户端引入强干扰时,可能导致某信号频段(信道)停止服务。系统应具有可强行阻止其干扰上行传输的管理能力,其对引入干扰的抑制的分贝值称为用户端口保护隔离能力。HFCHFC上行通道中基本用语解释上行通道中基本用

3、语解释 通道串扰抑制比 Path Cross Talk Rejection Ratio 在双向系统运营时,上行信号(满负载时)可能对下行电视信号产生干扰导致传输技术指标劣化,其产物电平与下行图象载频幅度的比值称为通道串扰抑制比。HFCHFC上行通道中基本用语解释上行通道中基本用语解释 上行通道的载波/汇集噪声比(C/N) Upstream Carrier/Influx Noise Ratio 在规定上行测试信号源电平值为标称值条件下,对上行传输物理通道作广义性的传输质量判别。HFCHFC上行通道中基本用语解释上行通道中基本用语解释 用户电视端口抑噪能力 在同一用户室内(区域),规定其用户电视端

4、口(或电视传输物理通道)相对于该用户的交互式数据端口(或数据物理通道)对上行传输公共通道具有的抑制能力。目录一、几个重要观点一、几个重要观点二、双向二、双向HFCHFC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三、三、HFCHFC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 四、双向四、双向HFCHFC网络设计规范网络设计规范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七、双向七、双向HFCHFC指标分配指标分配八、上行通道的维护八、上行通道的维护 几个重要观点几个重要观点 1、汇集噪声的强度与汇集点下的光节点数量及光节点用户数的乘积成正比,即汇集点下的总

5、用户数成正比。 2、HFC上行设计、调试,主要是针对链路损耗。 3、实现上行无调试才是双向HFC设计的目标,按图施工是重要保证。 4、全网各站点实施单位增益准则,以利于后期的维护。 5、每个光节点开通个别用户不可能失败,逐渐增加用户而需逐户调试时则说明建网失败。目录一、几个重要观点一、几个重要观点二、双向二、双向HFCHFC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三、三、HFCHFC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 四、双向四、双向HFCHFC网络设计规范网络设计规范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七、双向七、双向HFCHFC指标

6、分配指标分配八、上行通道的维护八、上行通道的维护双向HFC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 由于上行系统具有多点汇聚到一点的特殊性,如何降低汇聚噪声(在中心汇集的总量)干扰,提高上行回传信号载噪比、解决汇集均衡(从各用户到中心的路由增益一致性)等。一、几个重要观点一、几个重要观点二、双向二、双向HFCHFC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三、三、HFCHFC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 四、双向四、双向HFCHFC网络设计规范网络设计规范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七、双向七、双向HFCHFC指标分配指标分配八、上行通道的维

7、护八、上行通道的维护HFCHFC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一一、馈入噪声干扰:馈入噪声干扰:由用户端及系统空置端口侵由用户端及系统空置端口侵入的噪声干扰;入的噪声干扰;二、脉冲噪声干扰: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瞬时耦二、脉冲噪声干扰: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瞬时耦合强干扰脉冲噪声。合强干扰脉冲噪声。三、用户上行信号回传汇集在光接收机处呈现的三、用户上行信号回传汇集在光接收机处呈现的电平值不一致,造成信号电平汇集均衡干扰;电平值不一致,造成信号电平汇集均衡干扰;四、四、公共路径失真:电缆连接器件的表面氧化,公共路径失真:电缆连接器件的表面氧化,产生了类似二级管的混频效果;产生了类似二级管的

8、混频效果;HFCHFC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五、五、CSOCSO、CTB CTB 失真产物;失真产物;六、系统传输链路设备的热噪声;六、系统传输链路设备的热噪声;七、微反射:由不正确的电缆布放,分配器阻抗失七、微反射:由不正确的电缆布放,分配器阻抗失配或低损耗的小分支器相邻端口之间隔离度差引配或低损耗的小分支器相邻端口之间隔离度差引起的;起的;八、群时延失真:经过双工滤波(八、群时延失真:经过双工滤波(L L、C C)后,引起)后,引起幅度、失真时延。幅度、失真时延。侵入噪声的分类、产生原因及其特点 一种是窄带噪声,它的能量集中在相当窄的频带内(约100KHZ),出现和消

9、失相对较慢,时间周期至少数毫秒,主要是短波信号、无线电信号 ; 另一种宽带噪声它是脉冲干扰,特点是偶然性非常强、幅度大、持续周期短、频带宽、干扰冲击强度大、难以预防,对HFC网络上行通道的工作有更大的、致命的影响 侵入噪声是由于分支器件屏蔽不良或接头松脱、不用的用户端口连接其它设备或无匹配终端负载、用户盒打开或屏蔽不良 、网络器件屏蔽不良、网络线路匹配不好等原因造成外界各种干扰侵入上行通道形成的噪声。回传信号电平汇集均衡干扰回传信号电平汇集均衡干扰 同轴电缆的传输损耗与信号频率的平方根成正比,同轴电缆的传输损耗与信号频率有关。而分支分配器的传输损耗,本质上是由于信号能量的分配关系,基本上可近似

10、地视为损耗与频率无关。 越靠近放大器的用户,由于分支损耗大所以上行电平低;而在远端的用户由于分支损耗小,同时电缆在低频(65MHZ以下)的损耗也小,因此上行噪声信号电平也高,系统的汇聚载噪比将以此为准。在系统中的严重的路由增益差会造成非线性干扰。 系统传输链路设备的噪声系统传输链路设备的噪声 来源可分为:元件热噪声、链路失调噪声。 上行通道构成威胁的噪声还有系统内部噪声的公共路由失真。公共路由失真是由干线路上机械触点氧化产生电势差类形成了一个微型二极管,下行信号经过这些触点时,由于二极管的非线性将导致下行信号间相互混频,混频中的差拍产物有一部分落入上行通道中而产生干扰上行通道的损害 。一、几个

11、重要观点一、几个重要观点二、双向二、双向HFCHFC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三、三、HFCHFC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 四、双向四、双向HFCHFC网络设计规范网络设计规范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七、双向七、双向HFCHFC指标分配指标分配八、上行通道的维护八、上行通道的维护HFCHFC双向网络改造设计双向网络改造设计的总体指导原则的总体指导原则 按下行传输原则确定放大器间距,按上行传输的原则进行反向电平(增益)设计,调试按下行传输从中心到末端进行调试,对上行则应分区(按光节点乃至由用户单元从下至

12、上)验证或调试(如果设计,施工,器材均为良好,可做到几乎不调试而直接成功验收)。回传回传( (双向双向) )设计设计准则准则 光链路单位增益准则(调整) RF单位增益准则 适当RF运行电平准则-30dB法则(28dBmV) 用户电平差异准则-6dB法则 前端混合准则 每Hz固定功率法准则(设计和应用)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部分标准)部分标准)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1999) 市县级有线广播电视网设计规范(GY5063-1998)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GY/T180-2001)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设计指标设计指标 下行传输通道主要技

13、术要求参照下行传输通道主要技术要求参照GY/T106-GY/T106-1999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要求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要求上行传输通道主要技术要求上行传输通道主要技术要求 项目技术指标说明标称系统特性阻抗()75上行通道频率范围(MHz)5-65基本信道标称上行端口输入电平(dBV)100此电平为设计标称值上行传输路由增益差(dB)10服务区内任意用户端口上行上行通道频率响应(dB)107.4MHz61.8MHz1.57.4MHz-61.8MHz任意3.2MHz范围内上行最大过载电平(dBV)112三路载波输入,当二次或三次非线性产物为-40dBc时测量上行汇集CNR20(

14、Ra波段)按户户通条件下,在CMTS输入端口测试26(Rb、Rc波段)按户户通条件下,在CMTS输入端口测试上行通道传输延时(s)800CM到CMTS的传输路由小于30KM时可不作网络测试回波值(%)10在器材严格要求反射损耗大于12dB时可不作网络测试上行通道群延时(s)300任意3.2MHz信号交流声调制比(%)7按照GY/T 106-1999和GY/T 180-2000标准用户电视端口噪声抑制能力(dB)40按照GY/T 180-2000标准通道串扰抑制比(dB)54按照GY/T 180-2000标准上行调制方式依据网络环境,设定上行调制方式光缆传输部分双向设计规范光缆传输部分双向设计规

15、范 光缆传输部分是指HFC网中总(分)前端到光节点之间的部分。 回传设计系统热噪声主要考虑光纤链路噪声:链路越长,噪声越坏。光缆结构的设计原则光缆结构的设计原则 A、根据城市规模,每个分前端覆盖2-3万用户。总体网络结构为环(星)型,具体为总前端到分前端的光链路采用环型结构,分前端到光节点一般用星型结构。 B、每节点的光纤资源根据用户群结构和未来业务营运发展模型考虑预留。 C、对在建和已规划的小区根据用户规模进行光节点适当预留。光节点光节点光节点覆盖的用户数:光节点覆盖的用户数: 860MHz的双向HFC网络,光节点覆盖的用户数,按光节点在200M服务范围内来进行规划。建议最大不超过300户。

16、光节点下的放大器级数:光节点下的放大器级数: 860MHz的双向HFC网络,推荐光节点直接覆盖到楼栋用户群;在需用放大器延长,建议光节点以下延长放大器级数为一级。光节点光节点 光节点设备的选择(指光站或光接收机):光节点设备的选择(指光站或光接收机): 端口数及电平值:端口数及电平值: 一般为二或四端口,各端口输出电平为100-108dBuv的双向光工作站(或双向光接收机),要求每端口可独立上行调试。 光站特征功能:光站特征功能: 采用优质光接收模块、优质上行光发射模块,下行放大部分采用优质超线性砷化镓模块,上行放大部分采用进口200MHz放大模块;光站特征功能:(续)光站特征功能:(续) 上

17、行各射频端口应具备各自独立的电平衰减和斜率调整功能,以更好地解块“汇集均衡”问题,衰减和斜率有固定或连续可调选择; 具有本地馈电口,并且具有本地馈入功能,以方便本地多种业务开展时对光设备的综合利用,同时具有向下级放大器或有源器件供电的能力,同时馈电口应具有防雷功能。光节点光节点 光节点的工作电平范围光节点的工作电平范围 : 下行接收光功率:不低于-2dBm; 下行输出电平:主要考虑到非线性指标要求和对上行系统的干扰,可采用平坦输出(或倾斜输出),其电平值一般预留3dB余量,建议输出为106dBuv左右; 上行输入电平:上行输入电平的关键取决于上行光发射模块的激励电平的动态范围(NPR),一般上

18、行光发射模块的激励电平为100dBuv。因此,四端口光工作站的上行信道输入电平建议为85dBuv; 上行光输出功率:符合该设备铭牌标称值。噪声槽测试信号NPR噪声功率比(DFB) HFCHFC同轴电缆部分双向设计规范同轴电缆部分双向设计规范 同轴电缆部分实现从光节点到用户端设备间实现交互式信息传输,其设计主要依据业务模型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设备、同轴电缆及器件、施工工艺等 同轴电缆部分拓扑结构设计原则同轴电缆部分拓扑结构设计原则 从光节点星型引出出线至各放大器、分配器,再从放大器、分配器星型引出出线至各小区楼栋单元进行集中分配,楼栋单元内采用集中分配方式至各用户端双向交互设备,总体为多级

19、星型拓扑结构。 同轴分配网,同一汇聚点不同路由尽可能按照对称性设计。传输通道技术指标依据传输通道技术指标依据 下行传输通道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上行传输通道主要技术参数应符合GY/T180-2001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的规定。同轴电缆部分设计同轴电缆部分设计 尽量使用小分支器(分支损耗不大于12dB),尽量使用分配器。 尽量减少无源器件的多级级连,分支分配器应采用屏蔽一体化并支持双向功能和5-1000MHz频率范围; 要仔细计算各路由上行传输增益,采用“单位增益法”进行计算。 光节点下任意两个用户端上行回传信号汇集到光节点的增益

20、差6dB,汇集到前端电平差10dB;同时注意在光节点或放大器的输出端口处使下行信号电平与上行信号电平差不超过20dB; 楼栋单元内选用集中分配的设备。同轴电缆部分设计同轴电缆部分设计 同轴分配网部分:同轴分配网部分:同轴电缆必须采用物理发泡型,采用PE外护套(加抗紫外线老化剂),支干线电缆外屏蔽可选用无缝铝管或编织网;用户电缆采用PVC外护套,优质二屏蔽结构,编织网采用96*64编高密度镀锡铜网。 电缆接头及接头工艺要求:电缆接头及接头工艺要求: -5同轴头采用冷压一次成型的F型接头,特性阻抗75。 支干电缆接头建议采用直接连接器,特性阻抗75,接头部位应采用热塑套管、防水胶带或密封胶封闭作防

21、水和氧化处理。 线缆盘绕时必须严格按照弯曲半径,并做好滴水弯。根据网络实际状况确需在支干电缆中间开分支分配时,建议尽量按星型模式合理分配,同时接头注意做好防水和氧化处理。同轴电缆部分器件要求同轴电缆部分器件要求 放大器设备的选择:放大器设备的选择: 端口数及电平值:一般为二端口,端口采用分配方式; 各端口输出电平为96-106dBuv的双向放大器。 上行采用20dB左右增益的放大器。放大器应具备的功能放大器应具备的功能a、提供60V交流集中供电能力,野外防雨型。 b、下行放大部分采用优质模块,上行放大部分采用优质200MHz放大模块。c、可选择具有网络远程管理功能。d、放大器上行射频通道具备独

22、立电平衰减(或斜率)调节功能,以更好地解决“汇集均衡”问题,衰减(或斜率)有连续或固定可调选择。e、放大器各端口尽量采用直接连接器(即贯通头),以减少外接噪声干扰,并做好接头工艺(包括防水、氧化等)。f、严禁使用上行无增益下行高增益的放大器。放大器的工作电平范围放大器的工作电平范围 A、下行输入输出电平:平坦输出(或倾斜输出),其电平值一般预留2-3dB余量,实际输出为96dBuv左右;下行输入电平一般为722dBuv。B 、上行输入电平:放大器的上行输入电平为85dBuv。上行输出电平100-105dBuv(设计标称值)。楼栋单元设备的选择楼栋单元设备的选择 a、设备要求:集中分配的设备。“

23、集中分配器”代替传统的“分支串”好处:“回传损耗一致”。b、端口数:端口数为楼栋单元中的用户数。c、下行输出电平:楼栋单元设备端口平坦输出(或倾斜输出),其输出电平值一般为72dBuv。 d、上行输入电平:用户端设备的上行输出电平100-105dBuv,楼栋单元设备的上行输出电平为85dBuv。用户终端器件用户终端器件 a、考虑到电视机的中频、本振泄露及电磁等对上行频段的干扰情况,建议在用户端使用频段分路器,将电视机产生的干扰抑制掉,干扰抑制40dB。b、频段分路器应具备至少2个端口,TV口、DATA(数据)口等。c、设备的端口建议采用F座,75阻抗。一、几个重要观点一、几个重要观点二、双向二

24、、双向HFCHFC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三、三、HFCHFC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 四、双向四、双向HFCHFC网络设计规范网络设计规范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七、双向七、双向HFCHFC指标分配指标分配八、上行通道的维护八、上行通道的维护上行系统信道规划上行系统信道规划 上行信道的业务:上行信道的业务:a、上行信道主要的业务有:cable modem、 机顶盒、电缆电话、系统的状态监控、以及自动抄三表、防火防盗煤气泄露报警等。b、上行系统信道设置的原则:不论如何改变信道设置,反向激光器总的加载

25、功率不能超过所允许的最大总功率。上行系统信道规划上行系统信道规划 上行频率的设置:上行频率的设置: 上行频率范围从5MHz65MHz,由于5MHz-20MHz段有较大的干扰,62MHz65MHz有较大的时延,上行业务信道一般设置在20Hz-62 MHz范围内(网管信号一般用6-12MHz范围)。上行系统信道规划上行系统信道规划 上行带宽的设置:上行带宽的设置: 根据DOCSIS标准所规定的不同的信道带宽所对应的符号率和信道传输速率要求,结合当地外界干扰的程度,建议:选用当地较为干净的上行频段,新改造小区可以采用1.6MHz、 3.2MHz或6.4MHz上行信道带宽,非标准改造的小区可以采用80

26、0KHz或400KHz上行信道带宽 。上行系统信道规划上行系统信道规划 上行链路关键点电平设计:上行链路关键点电平设计: 在双向HFC网络中,按照网络结构不同的特点,可以将整个上行链路系统分成四个部分即:头端系统、光传输系统、支干线电缆分配系统和用户分配系统。根据GY/T180-2001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标准规定,标称上行端口输入电平为100 dBV,在整个上行链路系统设计中建议掌握7个关键点电平,如下图所示:上行链路系统设计上行链路系统设计7 7个关键点电平:个关键点电平:支干线电缆分配系统支干线电缆分配系统同轴分配网参考点支干线电缆分配系统支干线电缆分配系统光链路参考点局端

27、cmts业务参考点7 7个关键点电平范围个关键点电平范围 : 在上行系统中,抓住用户端同时也是头端,头端同时也是用户端这个特点来理解关键点电平。 A:CM上行频点发送电平范围为65118 dBV,该电平值是由CMTS根据传输链路损耗自动调控,我们对网络设计和调试的目的是让其工作于我们指定的理想电平值,一般设置在100-105dBV,留10dB余量。 B:用户(单元组群)分配网上行输出设置为80-85 dBv。 C:此点为支干线电缆分配系统中放大器上行电平输入点,一般80 dBV(单位增益法)。7 7个关键点电平范围:个关键点电平范围: D:此点电平为光节点端口上行输入电平,关键取决于上行光发射

28、模块激励电平的动态范围(NPR值),光工作站的上行输入电平值建议85 dBV。对于上行光发射激光器激励电平按节点覆盖用户,上行全频带满负荷设计。一般情况下,推荐激光器激励电平设置为95dBV。 E:此点为上行系统中关键点即反向光收输出电平,一般情况下,建议输出电平在95 dBV。既考虑到将来增加业务时接收机的输出总功率,又考虑到尽量地使之输出在高电平状态及兼顾链路损耗大的回传节点具有一定余量的调节范围 F:此点为头端系统的上行输入电平,CMTS接收电平可设置范围为4575dBV,推荐工作点设置在60-70dBV。 G:即用户CMTS的下行发射电平(上变频器的输出电平)。考虑到数据信号功率对模拟

29、电视射频信号的影响,QAM调制信号的频谱带宽内平均功率,建议此点发送电平在进入数/模混合器之前设置64QAM低于模拟频道10dB,256QAM低于模拟频道6dB,国标要求:相邻频道间3dB,任意数字频道间10dB。 由于CMTS的控制作用,如果改变CMTS上行端口接收电平的设置,那么整个上行链路中所有各点的上行电平也将随着相应改变。例如将上行接收电平由原来的70 dBV提高到73 dBV ,那么反向激光器的输入端电平也会同时提高3dB,其它各点也同样提高3dB,所有CM的发射电平也比原来提高了3dB。7个关键点电平范围:个关键点电平范围:上行信号混合设计上行信号混合设计 下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混

30、合方法: 上行信号混合设计上行信号混合设计(续)(续) 1)在业务开展初期,用户量较少,用户分散在各个光节点下的情况。可共用前端一台CMTS,将多路上行信号在前端进行混合。 2)当用户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可以将CMTS设置在分前端。上行信号在前端的混合,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A、方便将来CMTS扩容、备份。 B、为其它上行业务留出合适电平的接口。 C、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混合。 D、在用户增多时很方便去掉混合。 E、服务质量要求较高时,应该考虑端口信道的备份。 F、选择参考光链路 在业务开展初期,为了使多条光链路能够有机的混合在一起,应选择一条具有代表性参考链路,其它的输出电平按照这个参考链

31、路进行设置。常见的有0dBm、+3dBm二种。如果各个光节点的距离比较近,差异又不大,约3公里以内,建议尽量使用0dBm的反向激光器,同时采用具有自适应的上行光接收机,以使所有光链路的CNR大致相同。 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承载对系统的要求可采用不同的混合方案,可得到不同系统混合载噪比。上行信号混合设计上行信号混合设计(续)(续)分前端上行链路设置分前端上行链路设置 建网初期用户数量少,CMTS设置在前端,很多光节点的上行信号都要经过分前端才能够到达前端,可以将光节点上行信号,通过跳纤直接送到总前端,不在分前端处理。 下行设计与上行设计的特殊点 1.1 电缆的频率特性对上行和下行的损耗不一致

32、. 1.2 分支器和分配器对上行及下行信号的传输损耗大致相同。 1.3 要求现场地理勘查,依据测量的用户分布地理和距离图作工程设计.上行传输频率低,电缆长度误差一般可忽略不计。 设计原则:针对汇集均衡和抗干扰 2.1 按上行回传路由增益一致为基本原则, 以上行无须调试为设计目标. 2.2“上行路由增益差”的指标分配 2.3下行电平可高不可低的含意 2.4 尽量采用对称结构,减少设计难度。 2.5 关于光链路上行增益不一致的问题。 2.6 回传电平设计与抗干扰能力.下行输出电平与上行输入电平(大于85dBuv)在同端口的差值不应大于20dB, 上行标称输出电平一般为100-105dB. 一、几个

33、重要观点一、几个重要观点二、双向二、双向HFCHFC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三、三、HFCHFC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 四、双向四、双向HFCHFC网络设计规范网络设计规范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七、双向七、双向HFCHFC指标分配指标分配八、上行通道的维护八、上行通道的维护 在调试之前,需准备以下仪器:CW载波信号发生器、频谱仪、场强仪、光功率计等,需针对所选择设备的具体参数,并结合网络设计实际情况,设置确定下面关键点的电平值: CMTS接收电平 反向光接收机信道输出电平 光节点端口上行信道输入

34、电平 放大器端口上行信道输入电平 楼栋单元上行信道输出电平 CM上行信道输出电平 CMTS下行频点发送电平调试的基本原则调试的基本原则 先按下行传输链路调整用户正向接收电平,依据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网络调试和验收,而所谓上行“调整”实际上是设置链路损耗的大小,关键在于设计和按照设计图施工。网络下行调试检测网络下行调试检测 网络用户终端下行电平要求:网络用户终端下行电平要求: 用户终端电平为644dB。 相邻频道电平差异3 dB。 任意60MHz内电平差异8dB。 任意频道间电平差异10dB。 载噪比43 dB。 C/CTB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54 dB。 C

35、/CSO载波复合三次差拍比54 dB。 其余指标按行业标准GY/T106-1999有线电视系统规范验收。 器件及线缆检测器件及线缆检测 如分支分配口、放大器输入输出、测试口、光节点等有无空射频口,如有应加以75负载,检查线缆有无破损、变形、弯折等。 各连接头是否严格按照工艺要求制作。 上行通道调试步骤上行通道调试步骤 有线电视双向HFC网络,下行信号传输是以点到面的广播式的传送过程,对于回传则是众用户向中心前端(CMTS)的汇集,对于上行通道的调试通常采用信号注入方法由用户端向中心前端逐级调试验证:根据网络结构和设计要求按以下顺序分为4个步骤进行:楼栋分配单元和电缆干线传输系统光节点(双向光工

36、作站)上行光接收机CMTS楼栋分配单元的反向调试楼栋分配单元的反向调试 按系统,推荐三载波以上,以便于检查上行通道的传输特性,使用多路载波测试时以某一路载波为准,框图在A点注入上行测试信号(使用多路载波的信号发生器回传频带为565M的网络,由于频带较窄,频率低,一般以中间段35MHz左右为准,输入的测试信号功率。楼栋分配单元的反向调试楼栋分配单元的反向调试(续)(续) 按照GY/T180-2001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标准规定,标称上行端口输入电平为100 dBV。在B、C点进行测试和线路调整,通过调整B、C间的相关设备中衰减器,调试参数依据网络设计值(设计图),目的是保证各用户通

37、过各传输支路汇集到光节点处电平保持一致,各用户上行信号汇集到光节点电平差异应小于6 dB。网络采用对称性逐级星型结构设计,以及验算各支路回传损耗,通过分支、分配器的合理搭配,使各条支路回传到双向放大器和光节点的路由增益差保持一致,可以做到电缆传输部分基本无需调试。多输出口的双向放大器每个端口具有独立的双工滤波器和回传调节可以简化网络设计和调试。光节点光节点(双向光工作站)(双向光工作站) 光工作站下的双向放大器调试好后,在光站输出端口服务的用户端输入上行调试信号,其功率任然选择100 dBV。调试光站的相应上行衰减,使该信号送到上行光模块的激励电平值为95 dBV。(如果上行光模块内部具有前置

38、放大电路,该电平应调试为按节点覆盖用户,上行全频带满负荷所推荐的激励电平)。光站的其它支路也采用相同的办法。上行光接收部分上行光接收部分 光工作站调试好后,在上行光接收机所对应的光节点用户端输入上行调试信号,其功率任然选择100 dBV。调试上行光接收机增益,使其输出电平为95 dBV; 选用具有自动光链路补偿的上行光接收机可以做到该部分无需调试。CMTSCMTS CMTS所服务的光节点回传光接收机都调试好后,经过上行混合器混合衰减,在外加衰减,使CMTS的上行溃入口电平为65 dBV(用户端输入100 dBV的测试信号),总衰减为35dB。回传通道主要指标测试回传通道主要指标测试 C/NC/

39、N载噪比测试载噪比测试 : 依据GY/T180-2001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上行载波/汇集噪声比应达到ra波段20 dB(520.2MHz),rb、rc波段26 dB(520.2MHz)。对于单个光节点的测试验收可参考如下公式:C/NC/N载噪比测试载噪比测试CMTS服务头端下光节点数量CMTS服务头端下光节点数量网络运营指标余量网络运营指标余量各光节点回传信号的不均衡误差各光节点回传信号的不均衡误差GY/T180规定的系统上行载噪比GY/T180规定的系统上行载噪比C/Ni 26 + 2 + 3 + 10lgN光节点i的上行载噪比光节点i的上行载噪比上行路由增益差测试上行路由

40、增益差测试 服务区内任意用户端口的上行信号回传到头端的电平差异10dB,验收一个300户的光节点,每个光节点的用户测量点应不少于10个。利用利用CMTSCMTS检查网络传输状况检查网络传输状况 HFC双向网络上行信道调试完毕后,除可在前端测试上行链路CNR验证设计合格之外,还可以通过CMTS有关命令查看CM接收电平和发送电平,掌握接收高、发送低,接收低、发送高的特点,如有违背该规律,则表明上行链路仍存在问题。一、几个重要观点一、几个重要观点二、双向二、双向HFCHFC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三、三、HFCHFC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 四、双向四、双向H

41、FCHFC网络设计规范网络设计规范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七、双向七、双向HFCHFC指标分配指标分配八、上行通道的维护八、上行通道的维护双向双向HFCHFC指标分配指标分配HFC上行路由总增益G 一般为 -35dB G=Gp+ Gc Gp:光链路电增益(约5dB) Gc:同轴电缆上行增益,光节点以下电缆(约-20dB)和机房电缆两部份(约-20dB) 注:光节点下电缆-20dB,指单元上行输入点到光站的链损。 上行路由增益差:G (从所有用户端到分前端的汇集点) 标准要求:G 10 dB 指标分解:光缆部分Gp 4dB 电缆部分Gc 6

42、dB 对于电缆部分的Gc 在调试时灵活使用,一般采用3dB原则。关于如何保证Gp 选择优秀的上行光接收机。(如上行光功率的精度指示数显和数控,输入光功率从0dBm至-10dBm自适应功能 双向光工作站的每个端口上行激励电平可独立预设增益。关于如何保证Gc 放大器按逐级对称性设计; 使用真正意义的双向放大器; 按上行增益设计,下行输入电平可高不可低; 按单元(十余户)集中分配,保证该部分的Gc2dB 。 一、几个重要观点一、几个重要观点二、双向二、双向HFCHFC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网络建设改造的关键问题三、三、HFCHFC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网络的上行通道噪声分析 四、双向四、双向HFCH

43、FC网络设计规范网络设计规范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五、上行系统信道设计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六、上行系统链路调试七、双向七、双向HFCHFC指标分配指标分配八、上行通道的维护八、上行通道的维护常见故障原因1、设计 不当的设计(是否满足30dB,6dB准则?)2、调试 是否单位增益? 仪器是否正确操作? 回传模块更换后是否重新调测?3、工艺 电缆的不当弯曲、 电缆接头工艺、 裸露的 电缆接头腐蚀,氧化、 接地、 光纤接头清洁 光缆受到外力拉伸、 外界的异常干扰对不同时间的噪声强度的统计 侵入噪声的出现与时间有关。 每天18:00左右上行通道的噪声开始增加,在2045MHz频带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窄带尖峰

44、干扰。 19:0022:30左右噪声普遍最为严重,545MHz频带的噪声整体幅度增加510dB,有的甚至更多,而且一些小区在某些频点会持续出现稳定的干扰信号。 23:30左右噪声干扰开始逐步减少。 使用高峰期的宽带噪声20MHz内的强噪声偶发性的强脉冲信号对不同网络改造方案噪声比较 采用集中分配方式的入户分配器材对小区旧网进行分配系统改造是改善上行通道噪声及电平汇集均衡干是一个好办法 。 即上行信号的起点(也是下行信号的设计终点),其主要思路是将原有的树形网络改为大部分是星形的混合网络,使分支分配器及接头大大减少,尽可能地消除嗓声侵入的途径,简化了上行的设计和调试。 维护上行通道的对策和措施 足够的载波干扰比和良好的接地是抑制噪声干扰最有力的两项措施 ,保证有较高的C/N,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增加HFC光节点,减少其覆盖的用户数和放大器数,通常以每个光节点覆盖的用户数在300户以内为宜; 对未开通上行业务的支路加入高通滤波器(HPF)或终端负载是阻止侵入噪声进入上行通道的有力手段; 用户室内装修后线路安装的不规范,使得报装CM出现不同步的情况不少,有效的解决手段就是新装入户线; 提高上行通道的工程施工质量。 欢迎互动交流13342988892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517561.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