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莫三嗪片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莫三嗪片说明书(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拉莫三嗪片核准日期: 2007年 1月29日修订日期: 2011年 1月24日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拉莫三嗪片商品名称】利必通 ? Lamictal?英文名称】Lamotrigine Tablets汉语拼音】La Mo San Qin Pian成份: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 3,5-二氨基-6-(2 , 3-二氯苯基 )-as- 三吖嗪其结构式为分子式 C 9H7N5Cl 2分子量所属类别:化药及生物制品 >> 神经系统药物 >> 抗癫痫药 >> 钠通道调节药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方圆形片。一面为多面形,另一面压印 “ Lamictal 50 ” (50mg
2、片剂 ) 或 “ Lamictal 100 ” (100mg 片剂 ) 。适应症: 癫痫: 对 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单药治疗:1. 简单部分性发作2. 复杂部分性发作3. 续发性全身强直 - 阵挛性发作4. 原发性全身强直 - 阵挛性发作目前暂不推荐对十二岁以下儿童采用单药治疗, 因为尚未得到对这类特殊目标人群所进行的 对照试验的相应数据。两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的添加疗法 ( add-on therapy ) :1. 简单部分性发作2. 复杂部分性发作3. 续发性全身强直 - 阵挛性发作4. 原发性全身强直 - 阵挛性发作 本品也可用于治疗合并有 Lennox-Gastaut 综合征的癫痫发作。
3、规格:利必通片有两种规格,分别含拉莫三嗪50mg和 100mg。用法用量:服用方法: 本品应用少量水整片吞服。 为保证治疗剂量的维持,需监测病人体重,在体重发生变化时要核查剂量。 如果计算出的拉莫三嗪的剂量 (用于儿童和肝功能受损患者 )不是整片数, 则所用的剂量应取 低限的整片数。当采用本品单药治疗而停用其它联用的抗癫痫药物或其它抗癫痫药物增加到本品的添加治 疗方案中,应考虑上述变化对拉莫三嗪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参见【药物相互作用】 ) 。 单药治疗剂量:成人及 12岁以上儿童:本品单药治疗的初始剂量是 25mg,每日一次,连服两周;随后用 50mg, 每日一次,连服两 周。此后,每隔 1
4、 2周增加剂量,最大增加量为 50100mg, 直至达到最佳疗效。通常达到 最佳疗效的维持剂量为 100 200mg/ 日,每日一次或分两次给药。但有些病人每日需服用 500mg拉莫三嗪才能达到所期望的疗效。成人及 12岁以上儿童单药治疗时所推荐的剂量递增方法见下表:为降低皮疹发生的危险,初始剂量和随后的剂量递增都不要超过上表 (参见【注意事项】 ) 。 添加疗法 ( add-on therapy) 的剂量:成人及 12岁以上儿童:对合用丙戊酸钠的病人, 不论其是否服用其他抗癫痫药, 本品的初始剂量为 25mg,隔日服用, 连服两周; 随后两周每日一次, 每次25mg。此后,应每隔 12周增加
5、剂量, 最大增加量为 25 50mg,直至达到最佳的疗效。 通常达到最佳疗效的维持量为每日 100 200mg,一次或分两次 服用。对那些合用具酶诱导作用的抗癫痫药的病人,不论是否服用其他抗癫痫药 ( 丙戊酸钠除外 ) , 本品的初始剂量为 50mg, 每日一次,连服两周;随后两周每日 100mg,分两次服用。此后, 每隔 12周增加一次剂量, 最大增加量为 100mg,直至达到最佳疗效。 通常达到最佳疗效的 维持量为每日 200 400mg,分两次服用。 有些病人需每日服用本品 700mg, 才能达到所期望 的疗效。如病人所服用的抗癫痫药与拉莫三嗪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时, 所增加
6、的剂量 应该采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合用时的推荐剂量,随后,剂量应增加至达到最佳疗效。为降低皮疹发生的危险,初始剂量和随后的剂量递增都不要超过上表 (参见【注意事项】 ) 。 肝功能受损患者的剂量:拉莫三嗪的初始、递增和维持剂量在中度 (Child-Pugh B 级)和重度 (Child-Pugh C 级)肝功 能受损患者通常应分别减少约 50%和 75%。递增和维持剂量应按临床疗效进行调整。不良反应:在双盲、附加临床试验中,服用拉莫三嗪的病人中皮疹的发生率高达10%,服用安慰剂的病人为 5%。2%的病人因皮疹而导致停止拉莫三嗪的治疗。这种皮疹在外观上一般是斑丘疹, 通常在治疗开始的前 8周出现
7、,停用拉莫三嗪后消失 (参见注意事项 ) 。曾有报告出现罕见的、 严重的、 潜在威胁生命的皮疹, 包括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和中毒 性表皮坏死溶解 (Lyell 综合征 ) 。尽管停药后大部分病人可以恢复,但一些患者经历了不可 逆性斑痕,曾出现与死亡相关的罕见病例 (参见注意事项 ) 。严重皮疹的报告,如成人及 12岁以上儿童的发生率约为 1: 1000。12岁以下儿童出现的危险 高于成人。有研究表明, 12岁以下儿童发生皮疹且需住院治疗的比率为1:300至1: 100( 参见 注意事项 ) 。儿童最初发生的皮疹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感染;在本品治疗的前8周,如果儿童出现皮疹和发热
8、症状医生应该考虑有药物反应的可能性。此外,发生皮疹总的危险性与下列因素很有关系: 拉莫三嗪的初始剂量太高和随后增加的剂量超过推荐剂量(参见用法用量 ) 。同时应用丙戊酸钠 (参见用法用量 ) 。出现皮疹的所有病人 (成人和儿童 ) 都应迅速被评估, 并立即停用拉莫三嗪, 除非可确诊皮疹 与此药无关。也有报告认为皮疹是过敏综合征的一部分, 伴有多种形式的全身症状, 包括发热、 淋巴腺病、 颜面水肿和血液及肝的异常。 这种综合征引起临床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很大区别; 罕见弥漫性 血管内凝血 (DIC) 和多器官衰竭。 即使皮疹不明显, 注意过敏反应的早期表现 (如发热、 淋巴 腺病 )是十分重要的。如
9、果出现症状和体征,应告知病人立即寻医。如早期反应的体征和症 状出现,应立即评估病人;如不能确定另有病因,应停用本品。在利必通单药治疗的试验中,不良反应的报告包括头痛、疲倦、皮疹、恶心、头晕、嗜睡和 失眠。其他的不良体验包括复视、视力模糊、结膜炎、头昏、嗜睡、头痛、疲倦、胃肠道紊乱 ( 包 括呕吐和腹泻 )、激惹/ 攻击行为、共济失调、焦虑、精神混乱和幻觉。曾有与过敏综合征有 关或无关的血液学异常的报告, 包括中性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 贫血、血小板减少症、 全血细胞减少症和非常罕见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曾有运动紊乱如抽搐、不安、共济失调、 眼球震颤和震颤的报告。 曾有先前患有帕
10、金森氏病 的患者, 服用本品加重其帕金森氏症状的报告, 个别有锥体外系作用和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的 报告。曾有肝功能检查升高的报告, 罕有肝功能异常包括肝功能衰竭的报告。 肝功能异常的出现通 常与过敏反应有关,但也有无明显过敏征象的个别病例的报告。禁用于已知对拉莫三嗪和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注意事项:曾有皮肤不良反应的报告,一般发生在拉莫三嗪(利必通 )开始治疗的前 8周。大多数皮疹是轻微的和自限性的。 但是,曾罕见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皮疹, 包括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 (SJS)和毒性上皮坏死溶解 (TEN)的报道(参见不良反应 ) 。严重皮疹如 SJS综合征,在成人及 12
11、岁以上儿童的发生率约为 1:1000。 12岁以下儿童发生 的危险高于成人。 有研究表明 12岁以下儿童发生皮疹且需住院治疗的比率为1:300 1:100(参见不良反应) 。儿童最初发生的皮疹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感染; 在本品治疗的前 8周, 如果儿童出现皮疹和发 热症状医生应该考虑有药物反应的可能性。此外,发生皮疹总的危险性与下列因素很有关系: 拉莫三嗪的初始剂量太高和随后增加的剂量超过推荐剂量(参见用法用量 ) 。同时应用丙戊酸钠 (参见用法用量 ) 。出现皮疹的所有病人 ( 成人和儿童 )都应迅速被评估,并立即停用拉莫三嗪,除非可确诊皮疹与此药无关。也有报告认为皮疹是过敏综合征的一部分,伴有
12、多种形式的全身症状, 包括发热、淋巴腺 病、颜面水肿和血液及肝的异常。 这种综合征引起临床反应的严重程度有很大区别; 罕见弥 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和多器官衰竭。即使皮疹不明显,注意过敏反应的早期表现 ( 如发热、 淋巴腺病 ) 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出现症状和体征,应告知病人立即寻医。如早期反应的体征 和症状出现,应立即评估病人;如不能确定另有病因,应停用本品。当与其他抗癫痫药合用时,突然停用本品可引起癫痫反弹发作。除非出于安全性的考虑 ( 例 如皮疹 ) 要求突然停药,否则本品的剂量应该在两周内逐渐减少至停药。在拉莫三嗪添加疗法的临床试验期间, 曾罕见伴癫痫持续状态的快速、 进行性疾病,
13、 如横纹 肌溶解、多器官失调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随后出现死亡。拉莫三嗪与上述反应的关 系尚未建立。本品是弱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剂, 因而长期治疗时就有可能干扰叶酸的代谢。 然而, 人 类长期给药达一年, 拉莫三嗪对血红蛋白的浓度、 细胞平均容量和血清或红细胞的叶酸浓度 没有引起明显的变化; 用药长达五年对红细胞的叶酸浓度也无明显的影响。在晚期肾衰病人的单剂量研究中, 血浆中拉莫三嗪的浓度没有明显改变。 但是, 可以预计葡 萄糖醛酸代谢物会蓄积;因此,肾衰病人应慎用。严重肝功能受损病人 (Child-Pugh C级) ,初始和维持剂量应减少 75%。严重肝功能受损病人 应谨慎用药
14、。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两项志愿者参加的研究证明拉莫三嗪对细微视觉运动的协调、 眼球活动、 身体摆动和主观镇 静作用的影响与安慰剂没有不同。在拉莫三嗪的临床试验中, 神经病学上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和复视曾有报道。 因为所有抗癫痫 药物的治疗都存在个体差异,病人应就驾驶和癫痫的特殊问题咨询医生。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生育力: 在动物的生殖实验中,本品不损害生育力。本品对人类生育力的影响尚无经验。致畸性:本品是一种弱的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妊娠期母亲使用叶酸抑制剂治疗时, 理论上有胎儿 致畸的危险。 但是, 在动物的生殖毒性研究中, 拉莫三嗪的剂量超过人类治疗剂量时并未有 致畸作用。妊娠期:人
15、类妊娠期使用拉莫三嗪的资料不足, 还不能评价其安全性。 妊娠期不应使用拉莫三嗪, 或 权衡利弊。哺乳期:哺乳期使用拉莫三嗪的资料有限。 初步资料显示拉莫三嗪能进入乳汁, 其浓度通常可达到血 浆浓度的 4060%。在少数已知是用母乳喂养的婴儿中,拉莫三嗪的血浆浓度达到可以出现 药理作用的水平。哺乳喂养的潜在益处应超过婴儿出现潜在不良反应的危险。儿童用药:单药治疗剂量: 两岁至十二岁儿童: 因为对儿童进行的相应的研究所获得的数据尚不充分, 故无法推荐对于十二岁以下儿童进行 单药治疗的剂量。添加疗法 ( add-on therapy) 的剂量:儿童 (212 岁):服用丙戊酸钠加 / 不加任何其他抗
16、癫痫药的病人,本品的初始剂量是 kg/ 日,每日服用一次, 连服两周;随后两周每日一次,每次kg。此后,应每隔 1 2周增加剂量,最大增加量为 kg,直至达到最佳的疗效。通常达到最佳疗效的维持量为1 5mg/kg/ 日,单次或分两次服用。服用具酶诱导作用的抗癫痫药的病人, 不论加或不加其他抗癫痫药 ( 丙戊酸钠除外 ) ,本品的 初始剂量为 kg/ 日,分两次服,连服两周;随后两周剂量为 kg/ 日。此后,应每隔 1 2周增 加一次剂量,最大增加量为kg,直至达到最佳的疗效。通常达到最佳疗效的维持量是515mg/kg/ 日,分两次服用。如病人所服用的抗癫痫药与拉莫三嗪的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目前
17、尚不清楚, 所增加的剂量 应采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合用时的推荐剂量,直至达到最佳疗效。儿童(2 12岁)药物联合治疗时推荐的剂量递增方法(每日总量 mg/kg/ 日)见下 表。* 注意:如果计算出每日剂量为 1 2mg时,前两周应服用本品 2mg, 隔日一次。如果计算 的剂量小于 1mg,则不应服用本品。为降低皮疹发生的危险,初始剂量和随后递增的剂量都 不要超过上表 (参见注意事项 ) 。2 6岁的病人: 所需的维持量可在推荐剂量范围的高限。年龄小于 2岁的儿童:小于 2岁的儿童,没有使用本品的足够资料。老年用药:老年人拉莫三嗪的药代动力学与年轻人没有明显区别,因此不需要对推荐方案进行剂量调
18、整。药物相互作用:0. 诱导肝药物代谢酶的抗癫痫药 (例如苯妥英、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和扑痫酮 ) 会增强拉莫 三嗪的代谢,而需增加使用剂量。丙戊酸钠与拉莫三嗪竞争肝药物代谢酶, 可降低拉莫三嗪的代谢, 拉莫三嗪的平均半衰期增 加近两倍。没有证据表明拉莫三嗪能产生有临床意义的肝氧化药物代谢酶的诱导或抑制作用。 拉莫三嗪 可诱导自身代谢,但此作用是有限性的,无明显的临床意义。与本品合用时其它抗癫痫药的血浆浓度的改变虽有报道, 但对照研究并未显示本品对其它合 用抗癫痫药的血浆浓度有任何影响。 体外试验结果显示拉莫三嗪并不能从蛋白结合部位上置 换其他抗癫痫药。正在服用卡马西平的病人, 服用拉莫三嗪之后
19、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的报告, 包括头痛、 恶心、 视力模糊、头晕、复视和共济失调。这些反应在减少卡马西平的剂量后通常都会消失。在一项 12名女性志愿者参加的研究中, 给予口服避孕药后, 拉莫三嗪不影响血浆中乙炔雌二 醇和左炔诺孕酮的浓度。 然而, 服用口服避孕药的病人采用其他慢性治疗时,月经出血的任何变化应向医生报告。药物过量:症状和体征:曾有急性摄入超过最大治疗剂量 10 20倍的报告。 药物过量会引起眼球震颤、 共济失调、 意 识受损和昏迷等症状。处置: 一旦发生药物过量,病人应住院治疗,并给予适当的支持疗法;如需要, 应进行洗胃。药理毒理:1.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药理学研究结果提示拉莫
20、三嗪是一种封闭电压应用依从性的钠离子高通道阻滞剂。 在培养的 神经细胞中, 它产生一种应用和电压依从性阻滞持续的反复放电, 同时抑制病理性谷氨酸释 放( 这种氨基酸对癫痫发作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 ,也抑制谷氨酸诱发的动作电位的爆发。药效学: 在评价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试验中,健康志愿者服用拉莫三嗪240mg,所得结果与安慰剂无异;然而 1000mg 苯妥英和 10mg安定均明显损害细微视觉运动的协调和眼球运动,增 加身体的摆动和产生主观的镇静作用。在另一项研究中,单剂口服 600mg的卡马西平明显损害了细微视觉运动的协调和眼球运动, 此时身体的摆动和心率均增加;然而,服用150mg和
21、 300mg剂量的拉莫三嗪,结果与安慰剂无差异。3. 毒理研究突变性: 大范围的致突变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对人类无遗传学危险。致癌性: 在大、小鼠的长期研究中,本品无致癌性。药代动力学: 拉莫三嗪在肠道内吸收迅速、 完全, 没有明显的首过代谢。 口服给药后约小时达到血浆峰浓 度。进食后的达峰时间稍延迟, 但吸收的程度不受影响。 实验表明,当单次最高给药剂量达 450mg时,药代动力学曲线仍呈线性。稳态时最高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但在 同一个体,浓度的差异很小。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 55%;从血浆蛋白置换出来引起毒性的可能性极低,分布容积为kg。健康成人,平均稳态清除率为 39±
22、14mL/min 。拉莫三嗪的清除主要是代谢为葡萄糖醛酸结 合物,然后经尿排泄。尿中排出的原形药不足10%。粪便中所排除的与药物有关的物质仅约为2%。清除率和半衰期与剂量无关。健康成人的平均消除半衰期是24 35小时。 UDP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已被证实是拉莫三嗪的代谢酶。 在一项 Gilbert 综合征的受试者研究中, 平均 表观清除率比正常对照者下降 32%,但比值仍在一般人群的范围内。 拉莫三嗪轻度诱导自身代谢取决于剂量。 但无拉莫三嗪影响其它抗癫痫药物药代动力学的证 据。拉莫三嗪与由细胞色素 P450酶代谢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大可能发生。 拉莫三嗪的半衰期明显受到合用药物的影响, 当与
23、酶诱导剂如卡马西平和苯妥英合用时, 平 均半衰期缩短到 14 个小时左右; 当单独与丙戊酸钠合用时, 平均半衰期增加到近 70小时 ( 参 见 用法用量 ) 。清除率随体重的调整,年龄小于或等于12岁的儿童高于成人, 5岁以下的儿童其值最高。拉莫三嗪的半衰期一般来说儿童短于成人, 当与酶诱导剂如卡马西平和苯妥英合用时, 平均值 接近7个小时;当单独与丙戊酸钠合用时,平均值增加到4550小时 ( 参见 用法用量 ) 。12名65岁 76岁的健康老年志愿者及 12名26岁-38 岁的年轻志愿者进行的拉莫三嗪的药代动 力学研究表明,单剂服用 150mg 后,年老者其平均血浆清除较年轻者约低37%。但
24、是老年人的平均清除率 min/kg) 在年轻人单剂服用 30-450mg药物的 9个研究中所得到的平均清除率 min/kg) 的范围内。对年轻人和老年人 (包括 12名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老年志愿者和13名入组单药治疗临床试验的老年癫痫患者 ) 的人群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拉莫三嗪清除的不同没 有临床意义。 单剂服用后, 表观清除率从 20岁的35mL/min 降到70岁的31mL/min ,降低了 12%。 接受治疗 48周后,表观清除率从年轻人的 41mL/min 降到老年人的 37mL/min ,降低了 10%。到 目前为止,尚没有专门针对老年癫痫患者进行的拉莫三嗪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肾衰病
25、人服用拉莫三嗪尚没有经验。 肾衰受试者, 单剂量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拉莫三嗪的 药代动力学未受到很大影响; 但是, 由于肾清除率的下降血浆中主要的葡萄糖醛酸代谢物的 浓度几乎增加了 8倍。24名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损患者和 12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进行了单剂药代动力学研究。拉莫三嗪的平均表观清除率在肝功能受损分级 (Child-Pugh 分级 )A ,B,C级的患者中分别为, 和 min/kg ,健康受试对照组为 min/kg 。通常,B和 C级肝功能受损患者服药应减量 (参见 用 法用量 ) 。贮藏: 贮藏于30以下,保持干燥。包装: 铝塑水泡眼包装, 30片/ 盒。有效期: 三年。进口药品注册证号:注:本文由 广州和谐癫痫病医院提供关注微信公众号: gzhxdxyy 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