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七章 力矩分配法-河海大学

上传者:5****1 2022-07-09 18:51:02上传 PPT文件 1.53MB
第七章 力矩分配法-河海大学_第1页 第七章 力矩分配法-河海大学_第2页 第七章 力矩分配法-河海大学_第3页

《第七章 力矩分配法-河海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力矩分配法-河海大学(4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7-1 7-1 概述概述7-2 7-2 力距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力距分配法的基本原理7-3 7-3 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计算举例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计算举例7-4 7-4 温度改变及支座移动下的计算温度改变及支座移动下的计算 7-5 7-5 有侧移刚架的计算有侧移刚架的计算第七章第七章 力矩分配法力矩分配法7-1 7-1 概述概述一、力距分配的提出一、力距分配的提出力法解:力法解:5 5个多余约束力。个多余约束力。位移法解:五个未知转角位移法解:五个未知转角。二、力距分配法的要素二、力距分配法的要素1.1.杆端转动刚度杆端转动刚度ki杆杆k端的抗弯劲度端的抗弯劲度 表示当表示当k截面发生一单位转角时在

2、该截面内产生截面发生一单位转角时在该截面内产生的弯矩。的弯矩。常见:常见:2.2.分配系数分配系数用位移法研究图示刚架:用位移法研究图示刚架:K端(近端)弯矩端(近端)弯矩其中其中 称为分配系数称为分配系数3.3.传递系数传递系数N端(远端)弯矩端(远端)弯矩传递弯矩传递弯矩其中其中 称为传递系数称为传递系数4.4.固端弯矩固端弯矩外来因素作用于无结点位移的刚架(即位移法的基本系外来因素作用于无结点位移的刚架(即位移法的基本系单跨超静定梁系)引起的各杆两端产生的杆端弯矩称为单跨超静定梁系)引起的各杆两端产生的杆端弯矩称为固端弯矩。固端弯矩可以查有关表格求得。固端弯矩。固端弯矩可以查有关表格求得

3、。返回返回7-2 7-2 力距分配法的基本原理力距分配法的基本原理一、单结点转动情况一、单结点转动情况称结点不平衡力距,对结点以逆时针转为正。称结点不平衡力距,对结点以逆时针转为正。1.1.固定状态固定状态只有荷载作用而无结点转动的状态。只有荷载作用而无结点转动的状态。 固端弯矩固端弯矩只有荷载作用在基本系上时,在各杆端产生的弯矩。只有荷载作用在基本系上时,在各杆端产生的弯矩。2.2.转动状态转动状态分配弯矩:分配弯矩:传递弯矩:传递弯矩:3.3.原来状态原来状态= =固定状态固定状态+ +转动状态转动状态最后杆端弯矩最后杆端弯矩整个计算过程可在下面的表格内进行:整个计算过程可在下面的表格内进

4、行:最后弯矩图最后弯矩图二、多结点转动情况二、多结点转动情况 方法:逐个结点轮流放松重复单结点转动时的运算,逐步消去方法:逐个结点轮流放松重复单结点转动时的运算,逐步消去刚臂的作用。刚臂的作用。1.1.分配系数分配系数结点结点1 1:结点结点2 2:2.2.传递系数传递系数3.3.固端弯矩固端弯矩4.分配过程列表计算分配过程列表计算5 5、最后弯矩图、最后弯矩图综上所述,力距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一种渐近解法,它直接以综上所述,力距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一种渐近解法,它直接以杆端弯矩为计算对象,经过多次分配传递,逐步消去刚臂的作用,是杆端弯矩为计算对象,经过多次分配传递,逐步消去刚臂的作用

5、,是结点达到平衡,从而求得杆端弯矩,作出弯矩图。结点达到平衡,从而求得杆端弯矩,作出弯矩图。返回返回7-3 7-3 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计算举例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计算举例一、刚性支座连续梁计算举例一、刚性支座连续梁计算举例例例 旋转式起重船的某滑轮轴,旋转式起重船的某滑轮轴, l=0.35m=0.35m,EI= =常数,试求轴受力后的弯矩图及支座反力。常数,试求轴受力后的弯矩图及支座反力。解:解:二、无侧移刚架举例二、无侧移刚架举例例例 有一单孔钢筋混凝土输水涵洞剖面,沿水流方向取单位宽度进行平有一单孔钢筋混凝土输水涵洞剖面,沿水流方向取单位宽度进行平面计算,求由于土重及侧向压力作用下的内力。面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9381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