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初中语文课件过零丁洋1

上传者:行**** 2022-05-28 02:52:55上传 PPTX文件 122.17KB
初中语文课件过零丁洋1_第1页 初中语文课件过零丁洋1_第2页 初中语文课件过零丁洋1_第3页

《初中语文课件过零丁洋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件过零丁洋1(1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过零丁洋1.1.了解诗人的生平,理解诗句的具体含义。了解诗人的生平,理解诗句的具体含义。(重点)(重点)2.2.把握主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感受诗人大义凛然的把握主旨,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感受诗人大义凛然的情操。情操。(难点)(难点)3.3.感悟诗人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悟诗人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重点)学习目标走近作者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3)(12361283),字,字履善履善,又字,又字宋瑞宋瑞,号,号文山文山,吉州庐陵吉州庐陵( (今江西吉安今江西吉安) )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陆秀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夫

2、、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宋末三杰”。作品有。作品有文山集文山集,其中,其中过零丁洋过零丁洋正气歌正气歌等诗作,不仅记录了他后期的生等诗作,不仅记录了他后期的生活经历,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气节。活经历,也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气节。 本诗选自本诗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文天祥诗集校笺卷十卷十( (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172017年年版版) )。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名臣,祥兴元年。文天祥是南宋抗元名臣,祥兴元年(1278)(1278)十二月,文十二月,文天祥不幸在广东五坡岭被元军元帅张弘范部所俘。次年,天祥不幸在广东五坡岭被元军元帅张弘范部所俘。次年,张弘范水军追击在广东崖山的宋末帝赵昺,当时

3、,张弘范张弘范水军追击在广东崖山的宋末帝赵昺,当时,张弘范把文天祥拘于船上,经过零丁洋时,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把文天祥拘于船上,经过零丁洋时,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军爱国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慷慨陈词:宋军爱国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慷慨陈词:“吾不能捍父母,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并奋笔疾书此诗作答。并奋笔疾书此诗作答。背景资料辛苦辛苦遭逢遭逢起一经,起一经,干戈干戈 寥落寥落 四周星四周星。指遇到朝廷选拔。指遇到朝廷选拔。指战争。指战争。四周年。四周年。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山河山河破碎破碎风飘絮风飘絮,身世浮沉,身世浮沉雨打雨打萍萍

4、。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灭。写此诗后不久,南宋流亡朝廷覆亡。代指国家。代指国家。惶恐滩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孤苦无依的样子。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宋端宗景炎二年炎二年(1277)(1277),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文天祥在江西兵败,经惶恐滩退往广东。人生自古谁无

5、死?留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丹心照照汗青汗青。这里指史册。这里指史册。红心,比喻忠心。红心,比喻忠心。译文:译文:当年历尽艰辛因精通经书而被起用,兴兵抗元四年,战事逐渐消当年历尽艰辛因精通经书而被起用,兴兵抗元四年,战事逐渐消歇。国家支离破碎好像风中的柳絮,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的浮萍。歇。国家支离破碎好像风中的柳絮,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的浮萍。( (当年当年)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 (而今而今) )在零丁洋中悲叹自己的孤苦在零丁洋中悲叹自己的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存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无依。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存这颗赤诚的心

6、光照史册。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和对偶,描写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用比喻和对偶,描写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用“风飘絮风飘絮”来比喻南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宋王朝破碎的山河( (无可挽回的败局无可挽回的败局) ),用,用“雨打萍雨打萍”来比喻自己浮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颈联这两句妙在哪里?颈联这两句妙在哪里? 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当年的惶恐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当年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表现

7、了诗人的忧愤之情。构思巧妙,对仗工和今日的零丁之感,表现了诗人的忧愤之情。构思巧妙,对仗工整,寓意深刻,富有情味。地名和心境的巧妙结合,使这两句诗整,寓意深刻,富有情味。地名和心境的巧妙结合,使这两句诗成为千古绝唱。成为千古绝唱。双关双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直抒胸臆 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气节。诗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气节。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疑难探究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

8、,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崇高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崇高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这首诗通过追忆诗人抗元的艰辛历程这首诗通过追忆诗人抗元的艰辛历程, ,表现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愿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愿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豪情壮志。主旨归纳慷慨激昂慷慨激昂,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 这首诗格调慷慨这首诗格调慷慨, ,语势磅礴。颈联巧用谐音语势磅礴。颈联巧用谐音, ,组成绝妙的双关句组成绝妙的双关句,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 ,表达了诗人惶恐、孤苦的艰难处境。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惶恐、孤苦的艰难处境。尾联直抒胸臆, ,慷慨悲慷慨悲壮壮, ,是振聋发聩的千古名句是振聋发聩的千古名句, ,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视死如归。写作特色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474517.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