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拔罐疗法在临床中的运用

上传者:bei****lei 2022-06-15 11:41:09上传 PPT文件 249KB
拔罐疗法在临床中的运用_第1页 拔罐疗法在临床中的运用_第2页 拔罐疗法在临床中的运用_第3页

《拔罐疗法在临床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拔罐疗法在临床中的运用(20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拔罐疗法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拔罐疗法在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运用临床运用 登封市中医院登封市中医院王莉红王莉红v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常用外治法之一,古称医常用外治法之一,古称“ “ 吸筒疗法吸筒疗法”,又,又称称“角法角法”。v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充血、淤血,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具有通经活络、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

2、血、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祛风散寒的作用。的作用。适应症:适应症: 1.1.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痛、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痛、软组织损伤、伤风感冒、软组织损伤、伤风感冒、咳嗽、哮喘、腹痛。咳嗽、哮喘、腹痛。 2. 2.痈肿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痈肿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性排毒。性排毒。一、罐的种类一、罐的种类 v1 1、玻璃罐:是临床中最为常用的拔罐工具,、玻璃罐:是临床中最为常用的拔罐工具,优点可以观察罐内情况。优点可以观察罐内情况。v2 2、竹罐:多用药水煮后使用。、竹罐:多用药水煮后使用。v3 3、抽气罐:操作方便,适用于儿童及家庭保、抽气罐:操作方便,适用于儿童及

3、家庭保健。健。v4 4、陶罐:易碎,已不常使用。、陶罐:易碎,已不常使用。二、罐的吸附方法二、罐的吸附方法 v火吸法: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滴酒法火吸法: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滴酒法v水吸法:将竹罐放在锅内,加入药水煮沸,水吸法:将竹罐放在锅内,加入药水煮沸,将罐口朝下用镊子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将罐口朝下用镊子夹出,迅速用凉毛巾紧扪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罐口,立即将罐扣在应拔部位。v抽气吸法:现在常用的真空罐。抽气吸法:现在常用的真空罐。v拔罐时掌握负压的大小,是拔罐的关键,应拔罐时掌握负压的大小,是拔罐的关键,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病情选择负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病

4、情选择负压的大小,一般通过火种在罐内的停留时间压的大小,一般通过火种在罐内的停留时间来掌握负压的大小。来掌握负压的大小。三、拔罐方法三、拔罐方法 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是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v留罐法: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留罐法: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术部位10-1510-15分钟,然后将罐起下,常用的一种方分钟,然后将罐起下,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单罐、多罐均可使用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单罐、多罐均可使用v走罐法: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或精走罐法: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或精油,再将罐拔住,用手握住

5、罐子,向上下或左右往油,再将罐拔住,用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返推动。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部位。腰臀、大腿部位。v3 3、闪罐法: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地、闪罐法: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直至皮肤潮红。如面瘫时在面部闪罐治拔住起下,直至皮肤潮红。如面瘫时在面部闪罐治疗。疗。v4 4、血罐法:又称刺血拔罐法,在所拔部位或穴位、血罐法:又称刺血拔罐法,在所拔部位或穴位上点刺放血,再将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上点刺放血,再将罐吸拔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刺血后拔罐刺血后拔罐10-1510-15分钟

6、。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分钟。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发热、疼痛等。如大椎穴点刺放血拔罐治疗发热。发热、疼痛等。如大椎穴点刺放血拔罐治疗发热。v5 5、针罐法: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针罐法: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约心的部位,约5-105-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时,将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时,将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如呃逆时在膈俞穴采用针罐起下,然后将针起出。如呃逆时在膈俞穴采用针罐法治疗。罐法治疗。四、拔罐的治病原理四、拔罐的治病原理v根据现代临床研究,拔罐可使局部组织处于根据现代临床研究,拔罐可使局部组织处于高供氧低消耗状态,促使局部血液循环,改高供氧低消耗

7、状态,促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缺氧状态,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和白细胞吞善缺氧状态,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和白细胞吞噬能力。噬能力。五、注意事项五、注意事项v1 1、拔罐可使局部出现一些局部反应,阳证,热证、拔罐可使局部出现一些局部反应,阳证,热证、实证,多呈鲜红色淤斑反应实证,多呈鲜红色淤斑反应; ;阴证、寒证,血瘀多阴证、寒证,血瘀多呈紫红色、暗红色瘀斑反应呈紫红色、暗红色瘀斑反应; ;寒证、湿证多呈水泡寒证、湿证多呈水泡 水珠;虚证多呈潮红、淡红色水珠;虚证多呈潮红、淡红色; ;局部无淤血反应,局部无淤血反应,或虽有潮红现象,起罐后立即消失,提示病邪较轻,或虽有潮红现象,起罐后立即消失,提示病邪较轻,

8、病情不重或病已接近痊愈。病情不重或病已接近痊愈。v2 2、拔罐的禁忌症:皮肤有溃疡,水肿,高热抽搐、拔罐的禁忌症:皮肤有溃疡,水肿,高热抽搐及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及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及腰骶部亦不宜拔罐。亦不宜拔罐。v3 3、避风,室温适宜,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避风,室温适宜,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v4 4、治疗时应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痕,棉球、治疗时应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痕,棉球湿度适宜,防止烫伤皮肤。湿度适宜,防止烫伤皮肤。六、常见疾病的拔罐方法六、常见疾病的

9、拔罐方法v1 1、感冒:外感风寒、风热邪气、邪伤肺卫所致。、感冒:外感风寒、风热邪气、邪伤肺卫所致。外感风寒取穴:大椎、肺俞、身柱、大杼。使用留罐法,外感风寒取穴:大椎、肺俞、身柱、大杼。使用留罐法,留罐留罐10101515分钟,咽痒、咳嗽加天突、膻中穴。分钟,咽痒、咳嗽加天突、膻中穴。外感风热取穴:大椎、风门、身柱、肺俞,采用刺血拔外感风热取穴:大椎、风门、身柱、肺俞,采用刺血拔罐法,刺血隔日一次,拔罐每日一次,退热效果明显;罐法,刺血隔日一次,拔罐每日一次,退热效果明显;v2 2、哮喘、素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风寒,饮食不、哮喘、素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风寒,饮食不当,生气着急,痰气交阻,气道

10、不利而导致。当,生气着急,痰气交阻,气道不利而导致。取穴:定喘、肺俞、脾俞、肾俞、丰隆、膻中、天突;取穴:定喘、肺俞、脾俞、肾俞、丰隆、膻中、天突;使用留罐法,每日一次,使用留罐法,每日一次,1010次为一疗程,每次留罐次为一疗程,每次留罐10101515分钟。分钟。v3 3、面神经麻痹:中医学认为机体正气不足,脉络、面神经麻痹:中医学认为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邪气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致气空虚,风寒或风热邪气乘虚而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出现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出现僻。僻。第一步:地仓、颊车、颧髎、太阳、阳白,按顺序依次第一步:地仓、颊车、颧髎、太阳、阳白,按顺序

11、依次闪罐闪罐5 56 6次,至皮肤潮红为度。次,至皮肤潮红为度。第二步:患侧完骨、肩井、大椎刺血拔罐,留罐第二步:患侧完骨、肩井、大椎刺血拔罐,留罐5 51010分分钟;钟;第三步:用闪火法吸拔肺俞、脾俞、肾俞,留罐第三步:用闪火法吸拔肺俞、脾俞、肾俞,留罐1010分钟。分钟。急性期每日一次,后改为隔日一次,可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每日一次,后改为隔日一次,可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面瘫根据久病多瘀的理论,采用刺血拔罐法,在顽固性面瘫根据久病多瘀的理论,采用刺血拔罐法,在太阳、阳白、颊车采用血罐法,五日一次。太阳、阳白、颊车采用血罐法,五日一次。v4 4、痛证:、痛证:“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26934.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