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疯狂的爱 别名:丧恋(港) 主演:克里斯蒂安·富里道尔 / Sebastian·Hülk / Birte·Schnoeink / 卡塔琳娜·舒特勒 导演:杰茜卡·豪丝娜 地区:奥地利 年份:2014 语言:德语 时长:96分钟 更新:2020-09-25 13:42:17 标签:奧地利 文艺 爱情 2014 奧地利电影 剧情 传记 奥地利 |
疯狂的爱剧情介绍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柏林,海因里希(克里斯蒂安·弗里德尔 Christian Friedel 饰)是一名充满了浪漫情怀的,年轻而又忧郁的诗人。海因里希深深的相信,爱情能够战胜死亡,在真正的爱情面前,任何的阻碍都是无能为力的。海因里希希望能够和深爱的表妹玛丽(桑德拉·惠勒 Sandra Hüller 饰)一起自杀,来见证两人的感情,但在死亡面前,玛丽退缩了。 之后,海因里希邂逅了名为亨丽埃特(Birte Schnoeink 饰)女子,亨丽埃特是有夫之妇,她的丈夫是一名整天忙于工作的商人。亨丽埃特和海因里希相互吸引的彼此,与此同时,亨丽埃特发现自己患上了不治之症,命不久矣。
疯狂的爱评论
一个患维特综合症的诗人自杀前找了一个被庸医误诊成不治之症的商人妇做垫背,然而两人却并非鸳鸯同病同命,原来人与人之间情感并不相通。这个可笑可怜的故事肯后,真正要表达的是,时代的巨大变革中,任何与之不相适应的人终究要为时代淘汰。上海电影节#18#,兰馨悦立方影城。古典美,颓废美,空虚乏味到死,怪不得两个主角双双自杀。故事讲述跟冰山一样巨大留白。一个本来惊涛骇浪似的事件,采取的却是表面看来最波澜不惊的平淡流水账,结果就是蕴藏其中的深深的惊奇。细节布景和对话都令人回味,记忆深刻。人物原型是剧作家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生前无人赏识,穷困潦倒,死后终被肯定。故事拍的寡淡如水,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文艺的近乎掉书袋。复古但不够古典,荒诞却不够讽刺。十九世纪初的柏林,理想主义之生,浪漫主义之死。琴声依旧人不在,丛林枪声惹人叹。十九世纪初的柏林,家中装潢是完美的理性主义风格,静谧如维米尔的理想世界,其中的人却唱着浪漫的艺术歌曲,开始讨论自由是福还是祸。开篇一句,“你以为想活,实际上却想死。”这想法如肌肤上爆发的瘙痒,知道多挠未必有益,可就是想要不计后果地放肆。看着一对曾是陌路的男女,在高跷上左右渴望与失望,起起落落的戏剧性充满天意的嘲弄。充满文学性的毒素在发散,主题依然是对爱、信仰与科学等构想的冲击,而这次煞费苦心的构图与摄影,很见功力。越来越喜欢豪丝娜了,四星半。你以何态度对待生死至爱,生死至爱就依此报应。骗得过自己,骗不过上天。生活不奋力,死亦无余声。3.5. 爱情的疯狂最终都演变成旁人唇上的谈资,而这一切又都随着琴声/歌声/谈话声/大自然的风声/流水声,一起消失在空气中凝成“古典”了。那一尊甜蜜而忘情的毒鸩呵,你的名字唤作自由。[疯狂的爱],一部优秀的德语电影,让人沉思起自由之代价。一只被幸福美满的家庭笼住的金丝雀忽然借由诗人瞥见了外面世界的刺激与精彩,岂不知这场以爱为名的解放也正是死亡的吻。这场悲剧的最大讽刺性在于,如此疯狂的爱最后却全不关乎真正的爱情。已经有了小小乔里一脉相承的顿顿的quirky感和女性视角我与世界的关系爱咋咋地的态度,技巧上还没有后作那么大胆,但这美好的室内设计赏心悦目啊,也是两位主角虚实世界相间状态的美妙背景。这里边角料絮叨里的政治啊哲学啊探讨在小小乔里进化成融合在世界观设定里,变得更有力。各种-mate中可以加上一个deathmate了,不管前情与经过如何,一起死就是一种绝对的连结。愿我将来也有中意的deathmate.能勉强三星 说它拍的美是因为十九世纪历史距离本身的美 没什么出挑的 整体而言非常拖沓单薄 不如直接看看那个时期的古典油画 至少更有捉摸不透的故事性很有风格的传记片,导演微带一丝嘲讽。影片如德语的框形结构,首尾相连,同时又套着两条线索,一是传主的爱与死的故事,一是普鲁士政治即将面临的危机,两者均是前后相连。影片注重画面的静谧感,而牺牲镜头的流畅性,让每一画面就如一祯油画。整部影片的场景,有一种浪漫而古典的风格。资产阶级妇人以为身患绝症,浪漫有才华的诗人渴望与爱人一同赴死,但情人更爱自己,妇人的丈夫枯燥,于是两人约好一起死,第一次他变卦第二次她发现丈夫很爱自己应是想变卦吧,但枪声已响,诗人紧随其后。其实她们不爱对方,只是生无可恋。绝症有误诊,生命没有第二回。歌曲、诗、插花不错,画面很美。“死去是一种艺术/和其他事情一样/我尤善此道” 古典韵味,油画品质,字幕唯美。疯狂的爱,有时被当作极致痴狂罗曼蒂克至死的爱,可能只是“疯了”而已。当然疯了也是为了追求真正的确切的爱,但人太容易沉溺于表象,不敢面对真相。过于沉闷,也过于直白。之前看杰西卡•豪斯纳的采访就觉得她是个知性女导演。瞧瞧人家拍的这片子!对白非常典雅,扑面而来的古典主义气息,侯麦《O侯爵夫人》原著作者的传记,风格上也和侯麦电影很像。这年头想看一部如此美感享受的时代剧真是太难了。男主角是《白丝带》里的小哥。不了解相关历史,觉得有点荒诞和逗逼,应该是对当时政治桎梏的一种讽刺。#2015SIFF#有板有眼的古典步调,多方位展现浪漫主义的伟大胜利。“我真挚的邀请你同我一道赴死,我先开枪打死你,保证不痛苦,再打死自己”。好吧,这就是那个忧郁浪漫主义年代的诗人”约炮“。这种诡异行为和背后的情感,倒是通过还不错的表演有些许逻辑体现,但整个故事脉络还是进展得让人受不了。另外,居然是在伦敦南岸一家精品酒店地下影院看的,值得标记下。画面精致,古典气息浓郁。可以一直坚持活下去的爱还是可以一起去死的爱。2018年第02部,20180104,扣动扳机两次都没能杀死自己,我以为男主角会因此而退缩,像是《胭脂扣》的那种结局,然而,果真双双死去了。然后日子继续过,女儿可以继续唱着“不欢”但却也是歌的歌。每一个画面定格都美如画,除此之外,荒凉无聊感,如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世事弄人是vogel夫人一生的极佳写照。影片使用多重结构,歌曲映衬主题,文学印证女主人公经历,设计极为精巧。可惜湖边那幕女主衣服亮度太高,其余画面都很美。也许格局没大到五星程度,但就为巧妙的设计,这部电影赢得了我的心每个分镜都美,色块干净,构图简洁,
剧情……男主就想找个女人陪死,首选目标不理他,就选了次之目标女主,几番反复从春到冬才勉强成事,真是一团糊涂啊。身份和时代变革是暗线,错爱是明线.浪漫主义的同落黄泉显然与赶潮流(巴黎)为代表的新兴文化完全背离.声音层次感浓重.用机位的错开表明眼神交流的不可行.而壁纸的虚实相生暗合主人公思维.-陷在自己构建的现实OR幻觉太过真实.对称构图.从花前相识到花后剪裁暗示宿命走向-又和画作和歌曲配合强化讽刺效果.出现一次略微突兀的心理独白来引导观众情感变化.对话显然贴合最实际的最紧迫的内心期许.静谧的油画.交谈对象的隐秘需要观众猜测和参与.Henriette与Heinrich开了名字的玩笑~人家侯麦是冰冷下的火焰,这活脱脱就死水一滩。一个被原配拒绝原配还和路人跑了、没出息搞文艺的大龄中二青年,一个被诊出肿瘤、家人并不关心她的妇女,搞一起双杀,这有啥爱的_(:з」∠)_最后说女的其实并没有得病,痉挛可能是因为精神紊乱,才算合题。想起来很早的时候在《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扉页写的,爱情就是一种精神错乱。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这是什么鬼” but in a good and ironic way还捎带上了歌德每个镜头都太美了。说着德语的侯麦片。前作《神迹疑云》并无这种感觉。2015.4.16标记“想看”:搜不到……票就不买了 影院时间地点不合适 2019.11.30 看过 要不是昨天欧盟影展看了这位说英语德语腔十足的女导演的《小小乔》被搞傻了,以及发现自己标记过“想看”,今儿看了两部库布里克之后也不会坚持到晚上自己看这部。真的是“复古而不古典,荒诞而不讽刺”,十分之病态了!男女主的颜也不好看。简直神经病!相比之下Little Joe很成熟了。唯一有力量的也是就是原型是德国诗人、剧作家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 女主真是太冤了…… 歌儿也不很好听。以爱之名,讲得却与爱毫不相干,诗人抑郁症么?也不是北欧啊!女主女佣倒是更抓人一些。总觉得女2号诗人表妹玛丽很眼熟。豆瓣APP显示历时1690天想看终于变已看。资料馆1号厅也就二三成人女主死的好冤,镜头语言真冷漠,凸显了这个故事的奇葩我希望你你和我一起赴死是因为对我的痛苦感同身受并理解我,爱我,而不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对我来说死亡并不痛苦,活着才痛苦。无妄之灾之爱都是妄求,徒留虚妄。定格镜头,画面构图,镜面细节倒是值得玩味。还挺有趣的,全片有着非常端庄的静物感,镜头与人物两项运动几乎都不存在,所有强戏剧时刻也全被剪在镜头之外。在此之外却有两个非常明显的运动镜头,一是丈夫与Henriette讨论去巴黎治病,由全景推至中景,摄影机之动;一是赴死前的舞会,Henriette与诗人跳华尔兹,两组舞伴在画框里不断进出,人之动。悲剧性并非在于现有的悲剧结局,而是两人的自由意识并不同步。挺特别,挺独特,当爱和死挂钩,牵出一系列人性和其他元素的东西,甚至会让人觉得不安和愧疚。一部很好的观照了弗洛伊德有关文明与压抑的理论及其背后那个时代的滥觞的电影。一个时代的行将就木在个人精神中的映射,冷漠或者虚无。很快“文明”和大乱将席卷而来。室内美术和光线太棒了,细密繁冗的壁纸带来的压抑的美感无法抗拒,时代的浪潮旧阶级也无法抗拒。很好的哲学电影,精巧轻盈。将爱情、疾病、死亡三者以物理方式并置、交互、重组。爱情是一生,疾病是一时,死亡是一瞬。好冷的片子。拽文的翻译真让人受不了。2019291 一种关注。在通往真正自由的路上总有假自由之名的自私在作祟,“巴黎/法国”终究是没能去成。确实很美很古典,连字幕出的时候都没有音乐。可是看完之后都是疑问,就是对于人物的行为动机理解无能他们之间的情感不是爱,是慰藉。喜欢影片的拍摄手法和影片的氛围。室内场景和服饰好看,诗人的扮演者只足够呆萌而不够忧郁。结尾逆转。挺有趣的爱情/权力寓言。男主是德国太宰治吗太搞笑了连自杀伴侣都要找足备胎但愿本片不是依据真人真事改编。故事发生在19世纪的柏林,那是一个浪漫主义弥漫的时代。诗人海因里希简直浪漫的一塌糊涂。他疯狂的相信真爱可以超越死亡,并且坚持要寻觅一个爱侣立即马上共赴黄泉。这时亨丽埃特出现,一位仰慕他的有夫之妇。于是就有了结尾的悲剧。如果浪漫是嘬死,我还是当个俗人吧。ʕ•̫͡•ʕ*̫͡*ʕ•͓͡•ʔ-̫͡-ʕ•̫͡•ʔ*̫͡*ʔ-̫͡-ʔ,不给好评何以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