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质实习报告.doc
上传者:Gebu
2022-06-02 14:29:07上传
DOC文件
277 KB
庐山地质实****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报告
一(庐山地理概况
1.1 庐山行政区划
图1-1 九江市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整体而言位于江西省北部,频临九江市莲花县。而庐山中也有居民居住,且有牯岭镇等集镇坐落其中。就牯岭镇而言,其人口约有1.5万人辖芦林、长冲、日照、正街、窑洼、橄榄、大林、花径8个居委会和朝阳、胜利2个村委会。有南北两条登山公路,北经威家抵京九铁路九江站及长江大桥和市区;南经通远上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及庐山机场,可以说对于一个山水风景区而言其交通是相当便利的。地处高山,盛产茶叶。特产有石鸡、石鱼、石耳、云雾茶。牯岭镇是庐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仙人洞、花径、含鄱口、锦绣谷、三叠泉等众多景点。
1.2 庐山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 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长江,南临鄱阳湖。
图1-2 庐山的整体卫星图像 图1-3 庐山整体卫星图像,呈肾形
1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报告 1.3 庐山基本地理,地质特征
庐山山体呈纺锤形,面积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高1474米。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加上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就山的形成来讲,其属于地垒式断块山,故庐山多悬崖峭壁。总体来讲是由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而山的北部多以沉积岩,包括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故整体较平缓,多亿褶皱地貌为主。而山的南部多以变质岩为主,山体较为独立,陡峭,以断裂构造为主。所以在庐山庐山整体地层年代复杂,太古代至新生代都有地层分布,而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都很丰富,故庐山是很好的地质考察点。另外庐山对于我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四光正是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如冰川漂砾,冰谷,冰窖等这在后面会详细讨论。从而驳斥了国外认为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理论。 二(实****路线与观察点概述
2.1 第一天行程 (2012年6月18日)
行程:驻地——庐林湖——庐山地质博物馆——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
天气:小雨转阴,有雾。
2.1.1庐林湖
图2-1 烟雾环绕的庐林湖 图2-2 风和日丽的庐林湖(非现场摄像)
坐标:E:115?58′4.0″,N:29?33′10″,海拔981米。
庐林湖是我们达到庐山后所观察的第一个观察点。根据学****与观察我们得知,庐林湖是一个冰斗湖,长约1300米,宽约750米,深约70米,本是一个冰窖,后期冰坝被冲毁,后来人工修建了一水坝。并且根据研究是庐山在第四纪冰期时最大的冰窖,并在其内部发现了冰川纹泥。大量的囤冰使得其深度大大加深。从而在冰期过后冰雪融化形成这样一个湖。其三面峭壁,内部积水,也符合其为一冰斗湖的特点。在庐林大桥的另外一侧,有一个小型水坝。这里可以看到非常陡峭的峡谷,充分体现了庐山上部宽谷,下部峡谷的特点。另外这里植被丰富,以常绿阔叶与常绿落叶混交林为主。
2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报告 2.1.2庐山地质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参观了庐山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地质特点。在其地址博物馆内,存在许多庐山第四纪冰川存在的证据。我们的主要参观地点就是当年毛主席在庐山办公避暑所待得庐林一号别墅。现在已被改造成庐山博物馆。里面有庐山的地质地貌的介绍,但更多的是庐山对于当年中国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庐山政治文化上的偏重较多。博物馆的展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画家许从龙历时6年所绘制的《五百罗汉图》。原画共有200幅,几经战乱,只剩110幅,后经多方搜集又找回两幅,现共有112幅,大都存放在博物馆内。只有一幅由南京博物馆保管。 博物馆内还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汉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等等。这里充分体现了庐山丰富的文化历史气息。
图2-3 “芦林一号”别墅现已改名为庐山博物馆
这里的地质博物馆有很多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有一个展柜便陈列了作为庐山第四纪冰川存在证据的冰川漂砾(见图2-4)。其有一个房间让我们看到庐山的模型(见图2-5)。使我们了解了庐山大致的地貌。另外还有庐山古板块的构造模型以及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模型。其中还有许多庐山的岩石标本,我们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报告
一(庐山地理概况
1.1 庐山行政区划
图1-1 九江市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整体而言位于江西省北部,频临九江市莲花县。而庐山中也有居民居住,且有牯岭镇等集镇坐落其中。就牯岭镇而言,其人口约有1.5万人辖芦林、长冲、日照、正街、窑洼、橄榄、大林、花径8个居委会和朝阳、胜利2个村委会。有南北两条登山公路,北经威家抵京九铁路九江站及长江大桥和市区;南经通远上105国道、昌九高速公路及庐山机场,可以说对于一个山水风景区而言其交通是相当便利的。地处高山,盛产茶叶。特产有石鸡、石鱼、石耳、云雾茶。牯岭镇是庐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仙人洞、花径、含鄱口、锦绣谷、三叠泉等众多景点。
1.2 庐山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 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长江,南临鄱阳湖。
图1-2 庐山的整体卫星图像 图1-3 庐山整体卫星图像,呈肾形
1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报告 1.3 庐山基本地理,地质特征
庐山山体呈纺锤形,面积30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高1474米。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加上有山,有水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就山的形成来讲,其属于地垒式断块山,故庐山多悬崖峭壁。总体来讲是由三个背斜,两个向斜构成。而山的北部多以沉积岩,包括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故整体较平缓,多亿褶皱地貌为主。而山的南部多以变质岩为主,山体较为独立,陡峭,以断裂构造为主。所以在庐山庐山整体地层年代复杂,太古代至新生代都有地层分布,而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都很丰富,故庐山是很好的地质考察点。另外庐山对于我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四光正是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如冰川漂砾,冰谷,冰窖等这在后面会详细讨论。从而驳斥了国外认为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理论。 二(实****路线与观察点概述
2.1 第一天行程 (2012年6月18日)
行程:驻地——庐林湖——庐山地质博物馆——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
天气:小雨转阴,有雾。
2.1.1庐林湖
图2-1 烟雾环绕的庐林湖 图2-2 风和日丽的庐林湖(非现场摄像)
坐标:E:115?58′4.0″,N:29?33′10″,海拔981米。
庐林湖是我们达到庐山后所观察的第一个观察点。根据学****与观察我们得知,庐林湖是一个冰斗湖,长约1300米,宽约750米,深约70米,本是一个冰窖,后期冰坝被冲毁,后来人工修建了一水坝。并且根据研究是庐山在第四纪冰期时最大的冰窖,并在其内部发现了冰川纹泥。大量的囤冰使得其深度大大加深。从而在冰期过后冰雪融化形成这样一个湖。其三面峭壁,内部积水,也符合其为一冰斗湖的特点。在庐林大桥的另外一侧,有一个小型水坝。这里可以看到非常陡峭的峡谷,充分体现了庐山上部宽谷,下部峡谷的特点。另外这里植被丰富,以常绿阔叶与常绿落叶混交林为主。
2
合肥工业大学资环学院2011级地信一班丁祎皞庐山地质地貌实****报告 2.1.2庐山地质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参观了庐山的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地质特点。在其地址博物馆内,存在许多庐山第四纪冰川存在的证据。我们的主要参观地点就是当年毛主席在庐山办公避暑所待得庐林一号别墅。现在已被改造成庐山博物馆。里面有庐山的地质地貌的介绍,但更多的是庐山对于当年中国特殊的政治地位。对于庐山政治文化上的偏重较多。博物馆的展品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画家许从龙历时6年所绘制的《五百罗汉图》。原画共有200幅,几经战乱,只剩110幅,后经多方搜集又找回两幅,现共有112幅,大都存放在博物馆内。只有一幅由南京博物馆保管。 博物馆内还展出历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汉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等等。这里充分体现了庐山丰富的文化历史气息。
图2-3 “芦林一号”别墅现已改名为庐山博物馆
这里的地质博物馆有很多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有一个展柜便陈列了作为庐山第四纪冰川存在证据的冰川漂砾(见图2-4)。其有一个房间让我们看到庐山的模型(见图2-5)。使我们了解了庐山大致的地貌。另外还有庐山古板块的构造模型以及变质核杂岩的构造模型。其中还有许多庐山的岩石标本,我们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