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实验题专题分类复习.doc
上传者:小健
2022-07-11 13:07:34上传
DOC文件
627 KB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专题——实验题专题分类复****doc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专题
——实验题专题分类复****br/>【考点聚焦】中考物理实验高频考点有:
水的沸腾 2.熔化与凝固实验3.平面镜成像4.凸透镜成像规律5.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密度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7.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10.估测大气压 1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与阿基米德原理
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滑轮组机械效率 13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
14.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与物质的比热容15.串、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6.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与伏安法测电阻 1&探究电功的影响因素 19.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0.探究焦耳定律实验21.电流的磁效应22.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3.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等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 点进行考察,要求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
【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 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如
2•等效替代法: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 而简化问题。如
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 量,而且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
科学推理法: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作为它的极端情况,不易直观观测,如果把这局部观察 测量得到的规律外推到极端,可以达到目的。
转化法:对于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转化法,一般是采取放大的方式。
【实验分类】
一、理想(科学推理)实验题
1.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 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 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 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3) 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4) 此实验 (填“能”或“不能”)完全听不到声音,其原因①是 ②是 。
(5) 如果将实验中的玻璃瓶换为金属容器, (“能”或“不能”)完成该实验,其原因是 。
<6玻璃
2•在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让小车从同样的斜面上滑下,观察、比较小车 沿不同平面的运动情况:
小车三次从同_高度释放目的是 ;
小车在 上滑行得最远,说明 大小对小车运动速度的改变起了关键作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阻力的作用,小车将 ;
使用同一辆小车,还可以保证小车对水平面的 不变,摩擦力只与平面的粗糙程度有
关.本探究中,我们得出了的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距离越远,小车 速度变化越 •
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的原因是 o
二、等效替代法实验题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 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 实验中:
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⑶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用B替代A的像)•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
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中也用到了等效替代法,其中R*是待测电阻(阻值大约几百欧),
R是滑动变阻器,R。是电阻箱(电阻箱的最大值大于Rx).
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置于 端.(选填“a”或“b” )
请根据实验电路图完成下列主要的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至最大. ②闭合开关Si.
③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
④断开开关 ,闭合开关 ,保持 的电阻不变,调节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第4题
在此实验中,若将电流表改用电压表,其他器材不变,请在甲图方框内画出用等效
——实验题专题分类复****br/>【考点聚焦】中考物理实验高频考点有:
水的沸腾 2.熔化与凝固实验3.平面镜成像4.凸透镜成像规律5.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密度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7.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与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10.估测大气压 1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与阿基米德原理
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滑轮组机械效率 13 .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
14.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与物质的比热容15.串、并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规律16.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与伏安法测电阻 1&探究电功的影响因素 19.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0.探究焦耳定律实验21.电流的磁效应22.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3.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等 【呈现形式】以上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题的形式出现,针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实验基本操作和注意 点进行考察,要求学生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
【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1.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或实际问题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 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如
2•等效替代法:某些物理量不直观或不易测量,可以用较直观、较易测量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量代替,从 而简化问题。如
累积法: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 量,而且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如测量均匀细金属丝直径时,可以采用密绕多匝的方法。
科学推理法: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作为它的极端情况,不易直观观测,如果把这局部观察 测量得到的规律外推到极端,可以达到目的。
转化法:对于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转化法,一般是采取放大的方式。
【实验分类】
一、理想(科学推理)实验题
1.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 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
(1) 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 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 -
(3) 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4) 此实验 (填“能”或“不能”)完全听不到声音,其原因①是 ②是 。
(5) 如果将实验中的玻璃瓶换为金属容器, (“能”或“不能”)完成该实验,其原因是 。
<6玻璃
2•在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让小车从同样的斜面上滑下,观察、比较小车 沿不同平面的运动情况:
小车三次从同_高度释放目的是 ;
小车在 上滑行得最远,说明 大小对小车运动速度的改变起了关键作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阻力的作用,小车将 ;
使用同一辆小车,还可以保证小车对水平面的 不变,摩擦力只与平面的粗糙程度有
关.本探究中,我们得出了的结论是: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的距离越远,小车 速度变化越 •
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用实验来直接验证的原因是 o
二、等效替代法实验题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 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4所示,在此 实验中:
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关系.
⑶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用B替代A的像)•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
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中也用到了等效替代法,其中R*是待测电阻(阻值大约几百欧),
R是滑动变阻器,R。是电阻箱(电阻箱的最大值大于Rx).
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置于 端.(选填“a”或“b” )
请根据实验电路图完成下列主要的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好电路,并将电阻箱R。的阻值调至最大. ②闭合开关Si.
③闭合开关,调节滑片P,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
④断开开关 ,闭合开关 ,保持 的电阻不变,调节使电流表的示数仍为I
第4题
在此实验中,若将电流表改用电压表,其他器材不变,请在甲图方框内画出用等效
中考物理第二轮复习专题——实验题专题分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