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IASK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doc

上传者:书生教育 2022-06-25 23:44:58上传 DOC文件 97 KB
IASK_高考语文复****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IASK_高考语文复****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1/11
IASK_高考语文复****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专项对点突破练三
论述类文本逻辑推断题
一、(2020·深圳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朱熹指出,儒家学说之所以与佛、老不同,就在于正统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其精粗隐显体用浑然,莫非大中至正之矩,而无偏倚过不及之差”。其中既蕴含着“合乎义理之宜”的高明的思辨与实践智慧,也蕴含着极为深沉的德性。佛、老则多流于义理的玄谈,却无处着实。
朱熹在与廖子晦的一封书信里,又进一步指出了造成儒、释两家这一差别的认识论根源:儒家重渐进之学,其“穷神知化”“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极度自由境界乃是缘于真积力久的修养****炼而“豁然贯通”的结果,主要体现为一种下学而上达的道德修养功夫;佛家禅学重顿悟,追求的是“忽然有感如来喻”的认知境
界,虽然也强调“豁然贯通”,但并不曾如此实下功夫,其实质是上达而下学。所以,儒家在人伦日用中“道中庸”“致中和”“克己复礼”,践履人之良知良能,于细微点滴处体贴天理、分别道心人心,以炼养心性。佛禅虽然也注重这方面的修养,但并不曾落到实处,自然难以探及心性本原,从而无法与“真实知见,端的践履,彻上彻下,一以贯之”的儒家学说比拟。
在朱熹看来,这一差异的实质则体现在儒家礼学的实践特性与实践活动上。
他指出:佛家但知克己,“不曾复得礼也”“下梢必堕于空寂”,而“圣人之教,所以以复礼为主”,因此“不失其则”。但事实上,佛学对朱子哲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朱熹在哲学思维方式、哲学体系的逻辑建构以及本体论、心性论等哲学范畴的
认识方面都对佛禅有较大程度的吸收借鉴。但这种吸收与借鉴又通常是在批判
中完成的。
-1-
IASK_高考语文复****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IASK_高考语文复****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11/11
IASK_高考语文复****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同样,朱熹对老庄道家及道教在心性论、修养论等方面的批评也多落脚于
此。在这一点上,他可以说是将佛、道基本视为了一体。不过,他亦认为佛、道之间对于礼乐之“道”有着认识上的高低之分。《中庸》为儒家礼学中至为重要的文献,中庸之“道”同时也就构成了礼学义理体系的核心范畴。朱熹常以这一儒家礼学范畴所蕴涵的本体论、心性论、方法论与佛、老之“道”的相关内涵
作参证比较,并以礼学的实践性作为儒学的理论武器来批评佛、老之“道”的虚无性。朱熹不仅将佛、道视同一体加以批判,同时也以儒家之“道”的“费隐”特性为判断依据对两者作了一番比较,认为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虽“不肯去做”,但言道“句句有着落”,相比佛家“理会不得”礼乐之道要更为高明;然而老庄却属“智者过之”,亦犹佛禅之“不及”,相对于儒学而言,同样都不周延和不完整。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统儒家既蕴含着高明的思辨与实践智慧,也蕴含着极为深沉的德性,而佛、
老则多流于义理的玄谈,没有实用价值。
B.儒家重渐进之学,强调真积力久的修养****炼,佛家禅学重顿悟,追求的是“忽然有感如来喻”的认知境界。
C.儒家在人伦日用中践履人之良知良能,炼养心性,佛禅虽然也注重这方面的修
养,但并不曾落到实处。
D.儒家学说“真实知见,端的践履,彻上彻下,一以贯之”,佛禅“上达而下学”
难以探及心性本原,从而无法与儒家学说比拟。
【解析】选A。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没有实用价值”
IASK_高考语文复****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IASK_高考语文复****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3/11
IASK_高考语文复****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2-
IASK_高考语文复****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IASK_高考语文复****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11/11
IASK_高考语文复****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错误,原文“佛、老则多流于义理的玄谈,却无处着实”,“无处着实”是指没有
落脚点或无法落实,选项曲解文意。
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极度自由境界乃是真积力久的修养****炼而“豁然贯通”的结果,是一种下
学而上达的道德修养功

IASK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突破练论述类逻辑推断题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179704.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