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党政监督工作汇报.doc
上传者:WonderW
2022-06-20 22:21:47上传
DOC文件
17 KB
县级党政监视工作汇报
失去监视的权利必然导致***。古今中外,“权利滥用”催生“官员落马”现象不乏其例。倘假设,县级党政“一把手” 失去监视,其代表的地方组织权利“塔顶”出了问题,危害社会程度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因此,加强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监视,既是有效保护他们安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举措,又是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的重大课题之一。经过初探,笔者认为可以把其概括为“面临五大危机,存在五个原因,提出五项对策”三句话。
一、当前县级党政“一把手”面临五大危机
一是权利集中且自由裁量弹性大。党政“一把手”工作涉及面广,且在地方位高权重,特别是“三重一大”权利只限原那么性规定,没有量化的界定,存在的***风险非常大。极少数党政“一把手”违犯集体指导原那么,大权独揽,唯我独尊,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置党的组织原那么于脑后,扰乱或空转正常程序,搞一言堂、家长制,听不得不同意见,对于敢于提反对意见的人打击报复,坏了规矩,乱了分寸,最终遭到“清算”,自毁“前程”。 二是拒腐防变意识淡化。平时放松修身养性,动摇理想信念,背弃党的宗旨,私欲膨胀、方向迷失,极易被不法者“下套”。“落套”之后,由他们牵着鼻子走,深陷***泥潭难以拔足。
三是监视时空范围扩大。一方面,极少数县级党政“一把手”的八小时内外活动空间太大,并行为诡秘;另一方面,上级无法做到及时监视,同级难以施行有效监视,下级根本无力进展监视,致使对其监视更加乏力。
四是刻意躲避法纪约束。对法纪置假设罔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竭力躲避法纪,或钻制度破绽,或打擦边球,或借幌子搞变通,行权外走“阳光运作”,内行“暗箱指定”,权利公开图于形式,让人“雾里看花”,败坏党风,带坏政风、民风。
五是甘当不法者“棋子”。县级党政“一把手”既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又是不法者以糖衣炮弹狙击的重点。面对财物、情色的诱惑,极少数县级党政“一把手”不能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的权利,把权利作为交易筹码,与不法者沆瀣一气,挟私分肥。
二、县级党政“一把手”难度危机的五点原因
一是思想道德滑坡。由于放弃修身养性,导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蜕变,丧失“免疫力”。官本位、家长制、个人特权等封建垃圾沉渣趁机泛起,享乐、拜金、利己等资本腐朽思想乘虚而入。
二是地方权利独揽。当前,凡事提倡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以期高位推开工作。其实,这种过分强调个人集权做法,不仅严重违犯“集体指导、分工负责”原那么,还更好地促成他们独揽人事、财务、工程建立、物资采购和执法工作等方面权利。
三是行权流程失控。党章明确规定: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指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那么,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对于这一规定,详细执行中普遍缺少易于操作的程序规定。极少数县级党政“一把手”混淆书记会、常委会、全委会、党代会之间关系,会前抢先发言,定调画框,破坏规那么程序,致使流程失控。
四是制度机制软化。近年来,各级党政组织加快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政府投资监管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改革,推出了《党员指导干部廉政准那么》、《指导干部问责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但是,现行许多政策法规制度存在“三多三少”问题,即:原那么性的多,可操作性的少;管事的多,程序性的少;惩戒性的多,预警性的少。在执行当中存失之以宽、失之以
县级党政监督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