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高职院校教师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doc

上传者:学习的一点 2022-07-01 13:16:01上传 DOC文件 18 KB
高职院校教师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
王 瑾 摘 要: 《C程序设计》是一门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是许多教学人员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为进一步提升《C程序设计》教学的效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C程序设计》 教学质量

一、引言
目前,几乎所有的理工类高职院校不仅在计算机系开设了C语言课程,而且在许多非计算机专业也开设了C语言课程。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和全国各地区各部门组织的计算机考试都将C语言列入了考试范围。《C程序设计》作为一门高校的必修课,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往往忽略了教学中的某些细节,或没有把握好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使得学生在程序的设计上出现了只能看懂听懂,而不能自己独立编写的尴尬局面,从而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偏低。我在提出相应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为进一步提升《C程序设计》教与学的效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教学中隐藏的不当环节
1.课前准备不足。
什么是“课前准备”呢?传统观点把课前准备叫做“备课”,现在“备课”一词已经被一个新的概念所代替――“教学设计”。对教师来说,教案的内容是有用的,切忌走形式。然而,究竟有多少学生接触过程序设计,如何把握程序设计的整体思路,如何跳出只关心语法、概念,而忽视程序流程的设计这个怪圈?许多教师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却没有重视这个环节,为了应付检查而简单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照抄到教案上,视备课为写教案。由于C语言牵扯到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容易出错,且涉及到的细节很多,许多学生自身也从未接触过程序的编写,心理上有畏惧情绪,对每一个细节都过于死抠,过早地滥用C的某些容易引起错误的细节(如++和―的副作用),而导致易钻牛角尖,没有把重要精力放在最基本、最常用的那些部分。不清晰的学****思路,只会导致大部分学生从课程一开始就已经是一头雾水了。
2.授课方式不当。
授课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手段。目前仍有部分老师在《C程序设计》课程采取的是传统的“白加黑(粉笔+黑板)”授课方式。即完全遵循书本内容和知识结构,通过“讲授法”完成一系列的教学任务。“讲授法”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或信息传输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础语法讲解等方面就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例如:在讲到“转义字符”时,“\n、\t、\v、\b”等的具体意义时,总是很难让学生在抽象的意义中正确理解。虽然部分院校也采取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但也仅仅是将黑板变成幻灯片,实质上仍避免不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授课过程中,真正的主体是学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式授课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必须研究新的授课方法。
3.教师指导不力。
程序设计就好比是学游泳,尽管在岸上已经教会了如何换气,如何划动双臂,但不下水体验,总不知道效果如何。程

高职院校教师提高《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3813632.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