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务目标、会计目标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docx
上传者:麒麟才子
2022-06-15 08:54:26上传
DOCX文件
18 KB
2
论财务目标、会计目标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
关键词:财务目标 企业价值 会计目标 会计政策选择
摘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目标是一个以企业价值最大为主导的层次结构,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供应财务管理所需信息是会计的重要作用;会计政策选择是打算会计信息的主要因素,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要从属于会计的目标。
一、企业财务目标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的层次结构
现代企业是财务主导型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成败打算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如何设置财务目标,发挥企业资源配置的基本职能,不仅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大量讨论,取得了大量成果,也存有许多争辩,纵观这些成果与争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规范性目标;一类是实证性目标。规范性目标是讨论的主流,讨论应如何约束企业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证性目标讨论企业在肯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目标,如陈共荣(2021)认为“企业只能是企业全部权拥有者的企业,财务的基本目标也只能由企业全部权拥有者的目标所打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实证性财务目标。有些争辩即是未能区分这两类目标所致。以下本文就规范性目标绽开争论。
在众多的财务目标中,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种较为普遍接受的选择,这是由于它具有其他目标所没有的优点,克服了其他目标的缺点。为了解决可计量性的问题,现有文献大都把企业价值定义为净现金流量的现值或企业的市场价值(对上市公司即指股票市价)。但企业现金流量的现值难以准确计量,股票市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能反映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而且股票市价多变,不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变化。
2
企业的产出是一个多变量函数,任何一个单一的数量指标和经济指标难以概括企业的价值。而且马克思的经济学告知我们,企业作为一种特别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价值和价格是有区分的,我们决不能简洁地将企业价值等同于企业在市场上的价格。价格通常反映企业的价值但不总是等于其内在价值,甚至常常不等于企业的内在价值。应对企业价值的含义进行重新界定。这里的价值应指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即指客体和主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客体自身的尺度和主体的内在尺度的统一,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和满意。企业价值不仅应包括经济价值也应包括社会责任价值等。所以企业价值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可以涵盖其他如利润、股东权益等指标。企业的存在就在于它对社会的价值,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存在的终极目标,详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个层次结构。在这个层次结构中,企业价值最大化处于最高层次,是企业财力活动的最高目标,这目标是指导性的,不是操作性的,在实务中,需要其他目标如净利润、每股收益最大化等作为补充。
二、会计目标及其与财务目标的关系
与对财务目标的讨论一样,针对会计和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的讨论也有规范性目标和实证性目标之分,如国外讨论的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观和有效契约观就属于实证性目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会计的目标定义为供应投资者决策所需的信息属规范性目标,我国讨论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合法性、公允性也属于规范性目标。
4
会计目标也是一个层次结构,林钟高(2021)提出了会计目标的三分法,将会计目标分为终极目标(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基本目标(满意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详细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
论财务目标、会计目标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
关键词:财务目标 企业价值 会计目标 会计政策选择
摘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目标是一个以企业价值最大为主导的层次结构,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供应财务管理所需信息是会计的重要作用;会计政策选择是打算会计信息的主要因素,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要从属于会计的目标。
一、企业财务目标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中心的层次结构
现代企业是财务主导型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成败打算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如何设置财务目标,发挥企业资源配置的基本职能,不仅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大量讨论,取得了大量成果,也存有许多争辩,纵观这些成果与争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规范性目标;一类是实证性目标。规范性目标是讨论的主流,讨论应如何约束企业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实证性目标讨论企业在肯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财务目标,如陈共荣(2021)认为“企业只能是企业全部权拥有者的企业,财务的基本目标也只能由企业全部权拥有者的目标所打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实证性财务目标。有些争辩即是未能区分这两类目标所致。以下本文就规范性目标绽开争论。
在众多的财务目标中,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一种较为普遍接受的选择,这是由于它具有其他目标所没有的优点,克服了其他目标的缺点。为了解决可计量性的问题,现有文献大都把企业价值定义为净现金流量的现值或企业的市场价值(对上市公司即指股票市价)。但企业现金流量的现值难以准确计量,股票市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能反映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而且股票市价多变,不能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变化。
2
企业的产出是一个多变量函数,任何一个单一的数量指标和经济指标难以概括企业的价值。而且马克思的经济学告知我们,企业作为一种特别的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价值和价格是有区分的,我们决不能简洁地将企业价值等同于企业在市场上的价格。价格通常反映企业的价值但不总是等于其内在价值,甚至常常不等于企业的内在价值。应对企业价值的含义进行重新界定。这里的价值应指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即指客体和主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客体自身的尺度和主体的内在尺度的统一,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和满意。企业价值不仅应包括经济价值也应包括社会责任价值等。所以企业价值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可以涵盖其他如利润、股东权益等指标。企业的存在就在于它对社会的价值,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存在的终极目标,详细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有一个层次结构。在这个层次结构中,企业价值最大化处于最高层次,是企业财力活动的最高目标,这目标是指导性的,不是操作性的,在实务中,需要其他目标如净利润、每股收益最大化等作为补充。
二、会计目标及其与财务目标的关系
与对财务目标的讨论一样,针对会计和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的讨论也有规范性目标和实证性目标之分,如国外讨论的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观和有效契约观就属于实证性目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将会计的目标定义为供应投资者决策所需的信息属规范性目标,我国讨论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合法性、公允性也属于规范性目标。
4
会计目标也是一个层次结构,林钟高(2021)提出了会计目标的三分法,将会计目标分为终极目标(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基本目标(满意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详细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
论财务目标、会计目标与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