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林下经济发展,助推农民精准脱贫.doc
上传者:学习好资料
2022-06-15 18:11:54上传
DOC文件
16 KB
浅谈农村林下经济发展,助推农民精准脱贫
摘要:发展农村林下经济,对增加农民创收,助推农民精准脱贫有着现实意义。政府帮扶与人才引进等,为发展林下养殖、林药间作等林下经济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加强扶贫对策研究尤为关键。
关键词:林下经济;农村;精准脱贫
技术制约、扶持力度小、政策不完善等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发展林下经济,在加强政策与技术保障的基础上,还需迎合农民生活需求,通过宣传等提高农民脱贫意识,以提高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改善生活环境。
1发展林下经济,助推农村精准脱贫的途径
1.1促进林下种植经济发展
重庆市忠县白石镇近年来发展笋竹2000hm2,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笋竹专业合作社。通过采集鲜笋,加工笋干等笋产品出售,农户经济效益显著增加。2017年,该镇某村引进林下产业,采取企业集约经营管理模式,在雷竹林下种植竹荪和大球盖菇6.67hm2。
竹荪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也是一种名贵食材,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竹荪667m2产鲜品400~500kg,加工成干品40~50kg,售价500元/kg,纯利润1.2万余元。大球盖菇67m2产2000kg,售价8~16元/kg,纯收益1万余元。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贫困农户的就业问题,增加贫困农户务工收入。白石镇将在全镇大面积推广竹林林下竹荪种植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现场教学与收售林产品服务,农户提供土地,通過合理的种植管理实现高产的效果,让“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成为助推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2推动特色产业链向贫困村延伸
重庆市政府紧扣脱贫攻坚主题,致力于产业扶贫,向贫困村与贫困县区推动茶叶、榨菜、柑桔、草食牲畜、调味品、中药材等7大特色产业链延伸,坚持发展“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聚焦农业项目资金,逐步向贫困区县倾斜。
在2016年6月底,18个贫困区,专项扶贫资金以及涉农产业项目资金高达28.68亿元,用于贫困区县的农业资金增量部分比重达77%。同时,不断提高资金整合力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区县自主确定扶持的产业和项目。18个贫困区,仅油茶产业项目安排资金2670.00万元,林下经济项目1500.00万元,农业保险1600万元,计划在涪陵、潼南开展蔬菜价格保险11666.67hm2,在云阳、开州、潼南、忠县开展柑桔收益保险5333.33hm2等。
如忠县白石镇贫困村,华岭村陈玮花椒基地,流转土地70.67hm2,实行土地股权化改革,争取县农委股权化改革试点项目资金66万元,企业业主50%,其余用于全村80个贫困户326人人股,连续3年每人每年获得200元的股权分红。另一方面,让贫困户参加花椒管护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非贫困户也可以通过资金人股的方式增收,激发企业与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整村稳定脱贫增收。
1.3发展生态旅游
重庆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打造原生态自然体验,如忠县打造了白石镇巴曼竹韵乡村旅游、石子乡七斗台避暑山庄、拔山镇金色杨柳、涂井乡柑桔花果同树景观、黄金镇田园花海等,生态观光旅游迅速升温。尤其是森林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餐饮住宿以及休闲采摘、漫步赏花等一
摘要:发展农村林下经济,对增加农民创收,助推农民精准脱贫有着现实意义。政府帮扶与人才引进等,为发展林下养殖、林药间作等林下经济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加强扶贫对策研究尤为关键。
关键词:林下经济;农村;精准脱贫
技术制约、扶持力度小、政策不完善等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发展林下经济,在加强政策与技术保障的基础上,还需迎合农民生活需求,通过宣传等提高农民脱贫意识,以提高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改善生活环境。
1发展林下经济,助推农村精准脱贫的途径
1.1促进林下种植经济发展
重庆市忠县白石镇近年来发展笋竹2000hm2,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成立笋竹专业合作社。通过采集鲜笋,加工笋干等笋产品出售,农户经济效益显著增加。2017年,该镇某村引进林下产业,采取企业集约经营管理模式,在雷竹林下种植竹荪和大球盖菇6.67hm2。
竹荪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菌,也是一种名贵食材,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竹荪667m2产鲜品400~500kg,加工成干品40~50kg,售价500元/kg,纯利润1.2万余元。大球盖菇67m2产2000kg,售价8~16元/kg,纯收益1万余元。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解决了贫困农户的就业问题,增加贫困农户务工收入。白石镇将在全镇大面积推广竹林林下竹荪种植产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提供技术指导、现场教学与收售林产品服务,农户提供土地,通過合理的种植管理实现高产的效果,让“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成为助推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2推动特色产业链向贫困村延伸
重庆市政府紧扣脱贫攻坚主题,致力于产业扶贫,向贫困村与贫困县区推动茶叶、榨菜、柑桔、草食牲畜、调味品、中药材等7大特色产业链延伸,坚持发展“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聚焦农业项目资金,逐步向贫困区县倾斜。
在2016年6月底,18个贫困区,专项扶贫资金以及涉农产业项目资金高达28.68亿元,用于贫困区县的农业资金增量部分比重达77%。同时,不断提高资金整合力度,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区县自主确定扶持的产业和项目。18个贫困区,仅油茶产业项目安排资金2670.00万元,林下经济项目1500.00万元,农业保险1600万元,计划在涪陵、潼南开展蔬菜价格保险11666.67hm2,在云阳、开州、潼南、忠县开展柑桔收益保险5333.33hm2等。
如忠县白石镇贫困村,华岭村陈玮花椒基地,流转土地70.67hm2,实行土地股权化改革,争取县农委股权化改革试点项目资金66万元,企业业主50%,其余用于全村80个贫困户326人人股,连续3年每人每年获得200元的股权分红。另一方面,让贫困户参加花椒管护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非贫困户也可以通过资金人股的方式增收,激发企业与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整村稳定脱贫增收。
1.3发展生态旅游
重庆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打造原生态自然体验,如忠县打造了白石镇巴曼竹韵乡村旅游、石子乡七斗台避暑山庄、拔山镇金色杨柳、涂井乡柑桔花果同树景观、黄金镇田园花海等,生态观光旅游迅速升温。尤其是森林农家乐旅游项目,发展餐饮住宿以及休闲采摘、漫步赏花等一
浅谈农村林下经济发展,助推农民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