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doc

上传者:学习好资料 2022-06-08 04:03:40上传 DOC文件 15 KB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
摘要:在初中数学中,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所以提高概念教学水平,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是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强能力的前提和关键,是把知识学好学活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教材结构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不注意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去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只是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的正确定义,缺乏生动的讲解和形象的比喻,对某些概念讲解不够透彻,使得一些学生对概念常常是一知半解、模糊不清,也就无法对概念正确理解、记忆和应用。本文就数学概念教学的三个环节(概念的引入、理解、巩固),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概念的引入
对于概念的引入要精心选用引人入胜的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给概念下定义的过程,诱发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充分体现学生学****的主体性。
1.创设问题引入概念
学****的最好动力是对学****材料的兴趣。创设问题引入概念是通过问题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从而导出概念,提高学生发现探索能力。
例如,同类项概念的引入,老师这时引用问题,提出和学生一起来做一个猜数游戏,“当X= ,y= 时,求代数式的值”。请同学们分别给x,y以数值,老师即可口答说出该代数式的值,大家不妨试试看。这样创造了强烈的“问题情境”,首先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和急于求知的紧迫感,又通过教师的设问,诱导激发,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水到渠成地获得同类项的概念。
2.直观模型和教具引入概念
认识是一个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并从抽象思维到实践的过程。借助直观模型和教具引入概念,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圆的概念的引入,利用直观模型自行车的轮子,让学生思考自行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 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 作成三角形行不行? 圆形的车轮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归纳圆形的车轮的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这样车轮转动均匀、平稳、安全。至此较自然形成圆的概念。
3.类比方法引入概念
利用类比手段进行合情的推理,发现可以由旧概念导入新概念,从而提高学生比较联想能力。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老师先提出几个例子而后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概念及类型,然后再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比较新出现的方程概念。
二、概念的理解
教学中引入概念后,只是对概念有感性认识,我们还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1.利用判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引入一元二次方程后,可举出下列一些方程让学生回答: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哪些不是? 为什么?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227607.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