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新媒介.doc
上传者:住儿
2022-06-17 12:38:04上传
DOC文件
15 KB
浅谈中国画新媒介
摘 要 中国画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也要处于不断的改革创新当中。除了要继承中国的经典传统文化外,还要与时俱进,发展更新的材料和思想等。
关键词 仿墙体材料 新媒介 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12.1 文献标识码:A
1绘画材料分析
仿墙体材料: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辉煌。法海寺、永乐宫、敦煌壁画等经典,使我们面对他们时不由得肃然起敬,那磅礴的气势和历史的沧桑,使这些国画作品得以矗立于世界之巅。如何可以做到如古画般的效果呢?传统工具宣纸和绢虽然也可以做旧,但是难度却很大,一旦出错其修复过程的难度自然更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壁画校本课程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我们需要更简明、更直接的材料语言作为媒介——那便是仿墙体材料——中国画的新媒介。那么什么是仿墙体材料呢?它到底是怎样制作形成的呢?仿墙体材料是由木框架和五合板形成的绘画板子。在其结实坚固的框架结构基础上,用油画布粘贴在画板的表层再加以加工,从而形成类似于墙体一般的水性底子,是表面可以如镜面一样平整的绘画材料。在仿墙体材料这个新媒介面前,学生不单单可以使用传统的国画颜色进行绘制,也可以使用矿物颜色甚至是油画颜色创作,材料的可操作的延展性非常强,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喜欢不断尝试和感知不同材料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仿墙体材料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其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强,还可以附加华丽的立粉贴金技术,可以更加自由的发挥题材的宽度而且更加易于学生作品的保存。
2仿墙体材料与传统媒介之比较
2.1从颜色角度分析
仿墙体材料在色彩上的表現效果是可以完美的传承传统的。在仿墙体材料的制作过程中,运用明胶和明矾可以很好的使画面到达不吸水不水滑的效果;运用砂纸茶叶水等可以完美的实现做旧效果。不单单如此,仿墙体材料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反复修改!这极大程度的改进了大型国画题材创作中的错误修复问题,使得中国画也可以像油画那般反复修改,甚至在减少晕染过程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修改性就更加尤为重要,无论是在起稿还是在上色等过程中,仿墙体材料都可以满足学生反复修改的需要。 当然,并不是说仿墙体材料就要优于传统的国画材料,在一定的程度上,仿墙体材料的表现力并不像水墨之于纸上那样潇洒自如,它更适合工笔重彩。由于纸张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恢复到之前的面貌了。仿墙体材料就不一样,它的水洗效果不但十分明显而且还可以辅助砂纸等工具对画面直接进行打磨,使得晕染不再成为一层层的加法,可以是加减并用的直接调整方法。学生在校本课程创作的过程中多次进行水洗及打磨的方法,简单易掌握,并且画面效果也较好。可以说,仿墙体材料的出现对于工笔重彩的彩色处理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
2.2从题材角度分析
与西洋画相比,中国画更讲究意境,这与中国人谦逊的性格息息相关。因此在中国画的画面表现上,人们看见更多的是水墨晕染带来的视觉享受。而中国画的水性特征也正是其他画种无法模仿的真正原因。可是正因为此,中国画也恰恰因为其独特的水性特点,同样无法达到西洋画那般立体那般坚实。那怎么使得中国画在保持其水性优势的基础上也能更加坚实厚重呢?唯有材料上的突破方可做到。著名画家吴冠中在
摘 要 中国画也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也要处于不断的改革创新当中。除了要继承中国的经典传统文化外,还要与时俱进,发展更新的材料和思想等。
关键词 仿墙体材料 新媒介 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12.1 文献标识码:A
1绘画材料分析
仿墙体材料:
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辉煌。法海寺、永乐宫、敦煌壁画等经典,使我们面对他们时不由得肃然起敬,那磅礴的气势和历史的沧桑,使这些国画作品得以矗立于世界之巅。如何可以做到如古画般的效果呢?传统工具宣纸和绢虽然也可以做旧,但是难度却很大,一旦出错其修复过程的难度自然更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壁画校本课程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我们需要更简明、更直接的材料语言作为媒介——那便是仿墙体材料——中国画的新媒介。那么什么是仿墙体材料呢?它到底是怎样制作形成的呢?仿墙体材料是由木框架和五合板形成的绘画板子。在其结实坚固的框架结构基础上,用油画布粘贴在画板的表层再加以加工,从而形成类似于墙体一般的水性底子,是表面可以如镜面一样平整的绘画材料。在仿墙体材料这个新媒介面前,学生不单单可以使用传统的国画颜色进行绘制,也可以使用矿物颜色甚至是油画颜色创作,材料的可操作的延展性非常强,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喜欢不断尝试和感知不同材料带来的不同画面效果。仿墙体材料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其色彩的视觉冲击力强,还可以附加华丽的立粉贴金技术,可以更加自由的发挥题材的宽度而且更加易于学生作品的保存。
2仿墙体材料与传统媒介之比较
2.1从颜色角度分析
仿墙体材料在色彩上的表現效果是可以完美的传承传统的。在仿墙体材料的制作过程中,运用明胶和明矾可以很好的使画面到达不吸水不水滑的效果;运用砂纸茶叶水等可以完美的实现做旧效果。不单单如此,仿墙体材料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反复修改!这极大程度的改进了大型国画题材创作中的错误修复问题,使得中国画也可以像油画那般反复修改,甚至在减少晕染过程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修改性就更加尤为重要,无论是在起稿还是在上色等过程中,仿墙体材料都可以满足学生反复修改的需要。 当然,并不是说仿墙体材料就要优于传统的国画材料,在一定的程度上,仿墙体材料的表现力并不像水墨之于纸上那样潇洒自如,它更适合工笔重彩。由于纸张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恢复到之前的面貌了。仿墙体材料就不一样,它的水洗效果不但十分明显而且还可以辅助砂纸等工具对画面直接进行打磨,使得晕染不再成为一层层的加法,可以是加减并用的直接调整方法。学生在校本课程创作的过程中多次进行水洗及打磨的方法,简单易掌握,并且画面效果也较好。可以说,仿墙体材料的出现对于工笔重彩的彩色处理是一次革命性的创新!
2.2从题材角度分析
与西洋画相比,中国画更讲究意境,这与中国人谦逊的性格息息相关。因此在中国画的画面表现上,人们看见更多的是水墨晕染带来的视觉享受。而中国画的水性特征也正是其他画种无法模仿的真正原因。可是正因为此,中国画也恰恰因为其独特的水性特点,同样无法达到西洋画那般立体那般坚实。那怎么使得中国画在保持其水性优势的基础上也能更加坚实厚重呢?唯有材料上的突破方可做到。著名画家吴冠中在
浅谈中国画新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