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x

上传者:fangjinyan201701 2022-07-22 20:16:26上传 DOCX文件 20 KB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比较
.(1)表达方式:《岳》是于写景抒情中穿插议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
性。《醉》是于写景抒情中结合叙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 2)主题:《岳》主要表现作者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及忧国忧
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情调激昂。而《醉》主要表现作者仕途失意、
壮志难酬,只能强颜欢笑,与民同乐,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中的无限感慨,情
调较为低沉。
( 3)名句:都有古今传诵的名言佳句(《岳》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醉》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提到“古仁人之心”这一概念。 “古仁人之
心”内涵丰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
对 “古仁人之心”做了解释。请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课文中体现出
来的 “古仁人之心”分别表示出来。
答:《岳》中的古仁人之心: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 “随物喜
因己悲 ” 的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
得失而变化。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醉》里表达为官者,将天下民众的快乐视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3、(一)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 1046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
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
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
阳楼记》,表达了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
《醉翁亭记》 1045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府,在
此期间,他没有悲伤,而是为百姓做事,颇有政绩。本文是作者上任滁州第二
年写的。滁州风光秀丽,百姓民风淳朴,安于农事。欧阳修关心百姓,平时寄
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将自己的失意抑郁压在山水与诗酒之乐中。
其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已成千古名句,传诵至今。
(二)根据写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二位作者都是同样的遭遇,但是,他
们面对同样的遭遇,所表现出的态度是否一样呢,请完成下列表格:
遭遇
最能体现作者
思想感情的句子
概括作者的人生态度
或政治抱负
范仲淹
被贬
欧阳修
被贬
(三)( 1)对比二位古人的人生态度,你更欣赏哪位?说说理由?( 2)
若你也像他们一样,遇到了较大挫折,你会怎样面对?
4、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读这三篇古文,我们都能从描写景物的
字里行间读到作者或喜或忧的感情,这种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请用原文
中写景的句子完成下列填空。(句子太长可用省略号表示)
《岳阳楼记》心情好:
心情差:
《醉翁亭记》心情好:
5、从《岳阳楼记》全文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 ”的抱负
才能做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6、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
意?
答:范仲淹以岳阳楼的 “气象万千 ”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 “览物之情 ” ,欧阳
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4848283.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