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9.4争端解决机制【ICE8000】.doc

上传者:小健 2022-06-19 23:05:28上传 DOC文件 88 KB
9.4争端解决机制
9.4.1争端解决方法列举
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尤其是商事活动中,发生主观误 解、主观争议是很正常的,发生客观争议也是不可避免 的。如何及时化解主观误解和主观争议,让合作双方实 现合作的目的?如何将客观争议受规制于正义和公平, 避免合作双方的正当权益受损?这都是争端解决机制需 要回答的问题。发生了争议,一般有以下八种解决方 法:
一、 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 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三、 如果对方的失信违约行为涉及到违法或犯罪, 可向行政机关或司法部门举报;
四、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让消费者协会协助维权;
五、 向媒体投诉,引起公众注意;
六、请社会组织或处事公正的人员调解;
七、 根据争议性质,请求WTO等国际组织进行裁 决;
八、 通过ICE8000争端解决机制,利用信用手段解 决争议。
在没有ICE8000国际信用标准体系的情况下,主要 只有前七种解决方法。
ICE8000国际信用标准体系的争端解决机制,主要 利用公平、公正的程序和信用威胁、信用惩罚和社会道 德力量处理争议,它是一个系统化和综合性的争端解决 机制。ICE8000争端解决机制出现,为人们解决争议多 了一份选择。
ICE8000争端解决机制的内容
ICE8000国际信用标准体系以下元素为社会构建了 争端解决机制。
一、 信用信息传播
人们可以遵循诚信原则,依据UCE8000内部投诉
规则》、《ICE8000信用预警规则》、《ICE8000公开 投诉规则》、《ICE8000内部曝光规则》、《ICE8000 公开曝光规则》等规则,进行信用投诉,然后通过信用 投诉程序达到解决争端的目的。
二、 行为性质鉴定
人们可以根据《ICE8000失信行为及责任归属鉴定 规则》、《ICE8000失信关联行为及责任归属鉴定规 则》、《ICE8000支恶行为及责任归属鉴定规则》、
《ICE8000道德良知鉴定与劝善规则》、《ICE8000社 会责任(道义责任)鉴定与劝善规则》等规则,确定自己 及相关利害关系人行为的性质,然后在明辩明非的前提 下,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也可以通过向ICE8000信用 机构申请行为性质鉴定,并通过鉴定的过程解决争议、 化解矛盾。
三、调解
人们可以依据《ICE8000国际信用争议调解规则》 对有关争议申请调解。
在ICE8000信用机构的信用执业程序中,当事人在 任何时段均可要求ICE8000信用机构对争议进行调解, 只要争议当事人同意调解,则ICE8000信用机构即可按 照《ICE8000国际信用争议调解规则》,以适当的方式 调解争议。
四、 仲裁
人们可以依据《ICE8000国际信用争议仲裁规则》 将有关争议,提交世界信用组织[WCO]国际信用争议仲 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五、 审理
人们可以依据UCE8000国际信用争议审理规 则》,将有关争议,提交世界信用组织[WCO]国际道德 法院进行审理。
六、 对错误、虚假、恶意投诉的防范
ICE8000国际信用标准体系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快速 的解决争议机制,这个机制的特点是利用信用信息的传
播来解决各类争议的。但是,注意到存在过失、虚假、 恶意投诉和曝光的可能性,体系设计了异议与删除程 序,防止恶意投诉和及时过滤不正确的信用信息。
七、 世界信用组织[WCO]争端解决机构
世界信用组织[WCO]设立了以下争端解决机构:
(_) ICE8000信用机构。
世界信用组织[WCO]在ICE8000信用标准及相关作 业指导书中,均授权ICE8000信用机构对争议进行调 解,并且,有关的执业程序,也大都包含有争端解决方 法。所以说,ICE8000信用机构可视为世界信用组织 [WCO]授权的争端解决机构。
法律工作委员会。
法律工作委员会隶属于行政会,负责信用信息发 布、异议、删除程序的监督。法律工作委员会并不直接 解决争端,而是通过对信用信息发布、异议、删除程序
的监督,间接地帮助当事人达到解决争端的目的。另 外,由于法律工作委员会不受理案件。因此,可以不视 为法律工作委员会为争端解决机构。
(三) 国际信用争议调解委员会。
国际信用争议调解委员会虽隶属于行政会,但属于 独立的工作部门,委员会遵循独立原则行事,行政会总 裁并无权直接干预其事务。
(四) 国际信用争议仲裁委员会。
国际信用争议仲裁委员会虽隶属于行政会,但属独 立的工作部门,委员会遵循独立原则行事,行政会总裁 并无权直接干预其事务。
(五)国际道德法院。
国际道德法院是世界信用组织[WCO]三权分立中的 审理裁决权的行使者,它不隶属于行政会或理事会。世
界信用组织[WCO]实行会员意志表达代表权(该权责属 个人理事会与机构

9.4争端解决机制【ICE8000】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320215.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