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docx
上传者:mazhuangzi1
2022-07-08 16:59:58上传
DOCX文件
36 KB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读书笔记
第一章管理和学校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和管理者
一、 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程序,组织和领导他人去有效工作,并最终实现组织
目标的过程。
二、 为什么要有管理
1、 现代社会的机构和部门日趋庞杂和复杂化,谁也不可能样样精通, 需要有专门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
2、 当很多人一起工作的时候,需要协调,保持秩序
3、 为了确保某个特定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4、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 为了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
6、 为了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效果
7、为了使组织自身通过不断变革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8、为了提高服务的效果,使服务对像感到满意 没有管理,现代社会就难以生存;而没有教育管理,我们的教育事业哪
怕一天也维持不下去。
三、 谁来管理 当然是管理者来管理。管理者也可能担负某项具体工作,但其主要的任
务应该是领导他人工作。凡管理者必有下级。
四、 管理者的作用
1、拟定计划 2、实施领导 3、沟通信息
4、分配资源 5、处理冲突6、促进变革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演变
一、 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1、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2、 人际关系 行为科学阶段
3、 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二、 传统的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以组织和制度为基础的管理主 张
1、 强调分工和分工和专业化
2、 认为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依照一定的准则
3、强调组织内部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权力等级体系
4、 倾向于建立严密的规章制度
5、 重视经济上的奖励惩罚措施
6、将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视为管理的最重要任务
7、坚信管理原则的正确性和不可变更性。
三、传统理论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增强了管理中的效率观念
2、加深了人们对管理过程的认识
3、为组织机构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照指南
4、推动了管理制度的的建设
5、有助于初涉管理的人学****和把握管理的基本原则
缺点:
1、 视人为生产工具,忽视了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
2、 认为人参加工作的唯一动机就是取得金钱报酬,忽视了人在生产 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3、 有些管理原则意义不够明确,使用范围也有限
4、 倾向于从静态的、形式的和封闭的角度看待组织和管理工作。
四、人性的管理理论:以人为基础的管理主张
、人际关系理论:
(1)不能纯粹从经济的角度看待工人,人是社会的人,既有经济的需 要,也有社会和心理需要,如需要他人的友谊、关心、尊重等
(2)提高人的士气和工作满足度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这就需 要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上下级的关系
(3)管理者不仅要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还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2、动机--激励理论:主要集中在人的需要、动机等方面。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观点:
(1)组织的实体是人的行为,研究者要研究人的行为
(2)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
(3)组织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愿望、信息联系
(4)要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达成平衡。
、西蒙的决策理论:西蒙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五、人性管理理论比传统管理理论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 进步之处:
(1) 扩大了管理研究的范围
(2)突破了研究的方法
(3)用动态的组织观代替了静态的组织观
(4)由限制的管理转变到激发的管理
(5)讲求员工心理的满足 不足之处:
(1)对人性的看法有所偏颇,过于理想化
(2)对组织的研究过于重视人而忽视组织架构与组织制度
(3)未涉及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六、系统权变的管理理论:提倡适应和变化的管理主张 系统权变理论的贡献:
(1)由封闭的组织观进化到开放的组织观
(2)注重建立适应环境的管理制度
(3)注重管理策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使管理者明白制度在实施时可弹性运用 系统权变理论的缺陷:
(1)有时使问题趋于复杂化,导致管理者不敢轻易下结论
(2)太重视适应而忽视创新
(3)为培训工作带来难度,权变理论部强调“最好的方法”,而注重 个案的处理方法。
第三节 学校管理及其研究
一、认识学校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今天的学校管理工作从性质上讲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民间行为,而 更多的是政府行为。
第二,教育事业属于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故在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 上,不能像企业管理那样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为基本准则,而是要 树立以维护和推进公共利益为基本准则的思想。
第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这样就导致了学校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做到定量化。
第四,学校管理不单要受到管理规律的制约,还要受到教育规律的制 约,不能光看前者而忽视后者。
第五,对学
第一章管理和学校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和管理者
一、 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程序,组织和领导他人去有效工作,并最终实现组织
目标的过程。
二、 为什么要有管理
1、 现代社会的机构和部门日趋庞杂和复杂化,谁也不可能样样精通, 需要有专门的人员从事管理工作
2、 当很多人一起工作的时候,需要协调,保持秩序
3、 为了确保某个特定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4、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5、 为了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
6、 为了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效果
7、为了使组织自身通过不断变革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8、为了提高服务的效果,使服务对像感到满意 没有管理,现代社会就难以生存;而没有教育管理,我们的教育事业哪
怕一天也维持不下去。
三、 谁来管理 当然是管理者来管理。管理者也可能担负某项具体工作,但其主要的任
务应该是领导他人工作。凡管理者必有下级。
四、 管理者的作用
1、拟定计划 2、实施领导 3、沟通信息
4、分配资源 5、处理冲突6、促进变革 第二节 管理理论的演变
一、 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
1、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2、 人际关系 行为科学阶段
3、 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二、 传统的管理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以组织和制度为基础的管理主 张
1、 强调分工和分工和专业化
2、 认为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依照一定的准则
3、强调组织内部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权力等级体系
4、 倾向于建立严密的规章制度
5、 重视经济上的奖励惩罚措施
6、将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视为管理的最重要任务
7、坚信管理原则的正确性和不可变更性。
三、传统理论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增强了管理中的效率观念
2、加深了人们对管理过程的认识
3、为组织机构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参照指南
4、推动了管理制度的的建设
5、有助于初涉管理的人学****和把握管理的基本原则
缺点:
1、 视人为生产工具,忽视了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
2、 认为人参加工作的唯一动机就是取得金钱报酬,忽视了人在生产 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3、 有些管理原则意义不够明确,使用范围也有限
4、 倾向于从静态的、形式的和封闭的角度看待组织和管理工作。
四、人性的管理理论:以人为基础的管理主张
、人际关系理论:
(1)不能纯粹从经济的角度看待工人,人是社会的人,既有经济的需 要,也有社会和心理需要,如需要他人的友谊、关心、尊重等
(2)提高人的士气和工作满足度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这就需 要改善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上下级的关系
(3)管理者不仅要重视正式组织的作用,还要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2、动机--激励理论:主要集中在人的需要、动机等方面。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观点:
(1)组织的实体是人的行为,研究者要研究人的行为
(2)组织是一个协作的系统
(3)组织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即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愿望、信息联系
(4)要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之间达成平衡。
、西蒙的决策理论:西蒙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五、人性管理理论比传统管理理论的进步之处和不足之处: 进步之处:
(1) 扩大了管理研究的范围
(2)突破了研究的方法
(3)用动态的组织观代替了静态的组织观
(4)由限制的管理转变到激发的管理
(5)讲求员工心理的满足 不足之处:
(1)对人性的看法有所偏颇,过于理想化
(2)对组织的研究过于重视人而忽视组织架构与组织制度
(3)未涉及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六、系统权变的管理理论:提倡适应和变化的管理主张 系统权变理论的贡献:
(1)由封闭的组织观进化到开放的组织观
(2)注重建立适应环境的管理制度
(3)注重管理策略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4)使管理者明白制度在实施时可弹性运用 系统权变理论的缺陷:
(1)有时使问题趋于复杂化,导致管理者不敢轻易下结论
(2)太重视适应而忽视创新
(3)为培训工作带来难度,权变理论部强调“最好的方法”,而注重 个案的处理方法。
第三节 学校管理及其研究
一、认识学校管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今天的学校管理工作从性质上讲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民间行为,而 更多的是政府行为。
第二,教育事业属于社会公共事业的一部分,故在学校管理的指导思想 上,不能像企业管理那样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为基本准则,而是要 树立以维护和推进公共利益为基本准则的思想。
第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这样就导致了学校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做到定量化。
第四,学校管理不单要受到管理规律的制约,还要受到教育规律的制 约,不能光看前者而忽视后者。
第五,对学
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