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浅谈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doc

上传者:琪官 2022-06-15 17:52:39上传 DOC文件 18 KB
浅谈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摘要:21世纪初,我国进行了新一轮以关注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的新课程改革,首次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一经提出,在广大教育专家、教育研究工作者、一线教师中引起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历史学科其人文性,决定了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积极进取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立足于新一轮普通历史学科课程改革,结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涵,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两个方面出发,重点阐述“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以及实现方法。
关键词:历史学科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120-02
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成为我国教育追求的目标和方向。鉴于此,我国在2001年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广大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2003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历史学科是培养人的学科,健全学生的人格,丰富学生的精神,使之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是广大一线教师追求的教育目标,也是学生培养方式的重要转变。
一、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出台以后,不同科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和内容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仅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个人水平。新课改以来,经过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对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综合各方面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灿烂的遗产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的一点体现就是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历史学科作为连接现代与古代文明的中介和桥梁,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历史课堂上,我们可以领略古代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创造出的无数领先于世界的文化瑰宝,以及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和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风采,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认同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国家,在新时期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审美情趣
俗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代青少年生活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如何发现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是一门必修课。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基于此提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陶冶自己的性情、完善自己的人格”[1]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法。历史学科就其自身来讲是一门集人文美、自然美、艺术美等于一身的学科,更应该肩负起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重任。
3.科学精神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如指南针、造纸术、雕版印刷术、***,但中国在近代却沦为被侵略被奴役的命运。究其根本原因,是缺少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也就是追求科学、研究科学的科学精神,只有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有其强大的科学精神作支撑,才能为国家贡献力量,实现人生的价值。

浅谈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536562.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

微信扫一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