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docx

上传者:hhhhh 2022-06-02 15:37:43上传 DOCX文件 11 KB
1 / 8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江西省南昌市珠市小学 游燕琴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教科所 万俊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39页~40页 ,练****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拟、判断、归纳等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培养学生用事物相互联系和开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使学生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 用
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 ,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 ,概括出成正比例的概念。
【教具准备】
学生实验录像课件
一、观察实验 ,引入新课
1.认识实验器材
(1)谈话:同学们 ,你们喜欢做实验吗?我们一起去实验室瞧瞧吧!(课件出示:实验桌和实验器材。 )
2 / 8
(2)提问:实验桌上有什么呢?
(3)学生汇报:(6个大小相同的玻璃杯。1把尺子。1桶水。还有一张实验报告单。)
(4)出示实验报告单:
水的体积与高度的统计表
体积/㎝?
高度/㎝
50
100
150
200
250
300
(5)引导观察:从这张实验报告单里 ,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评析:以学生熟悉的实验录像引入 ,很快将学生带进新的探索过程中。
2.观察实验
(1)观看课件:水的高度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看同学做实验的情况 ,注意记录每一个玻璃杯中水的高度。
(2)汇报记录 ,教师完成统计表
高度/㎝
2
4
6
3 / 8
8
10
12
体积/㎝?
50
100
150
200
250
300
评析:数学课上展现给学生科学实验的方法 ,要求学生适当参与动手记录 ,使数学和科学知识相互渗透 ,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1.观察变量
(1)根据上面统计表 ,小组讨论:它有哪几种量呢?
体积和高度这两种量有变化吗?
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2)汇报:水的体积增加 ,高度也相应增加。水的体积减少 ,高度会相应降低。
2.引导研究定量
(1)思考:看着统计表的这两种量 ,你还能想到什么?
(2)出示水的体积与高度的统计表
高度/㎝
4 / 8
2
4
6
8
10
12
体积/㎝?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
(3)提问:每个水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计算底面积 ,并填在数学书第39页统计表中。
(4)汇报:每个水柱底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算式。
(5)介绍:体积和高度的比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设计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179677.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