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财政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doc
上传者:碧痕
2022-07-01 23:00:44上传
DOC文件
17 KB
咸宁市财政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
张慧芳 徐亮 [摘要] 财政收入结构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要素,它的优化程度如何,关系到成宁市的财力和对本市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近5年成宁市财政收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本市财政收入税收收入来源仍以营业税为主、地方税收收入增速缓慢且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能力有限,县城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仍待优化等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要求,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为推动成宁市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结构;优化;实证分析
一、成宁市财政收入的现状分析
1.财政收入的税收结构分析。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一共有23个税种,按照课税对象不同分为5类:一是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二是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类,个人所得税类等:三是财产税类;四是资源税类:5是行为税类。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已经被取消,以上税种除极个别外,在市县乡几乎都有征收。下面根据咸宁市的的税收现状,从下面二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1)主体税种分析。由下表可知,主体税种由2005年的2.18亿增加到2009年的5.92亿,年均增长34.3%:三大主体税种占地方的税收收入的比莺逐年提高,从2005年的29.40%上升到2008年的32.66%;增值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相对稳定,保持在9%~12%之间;营业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在10%~17%之间。(如下表)
(2)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2005~2009年期间,本市税收收入从2005年的3.75亿增加到2009年的12.15亿,增加的绝对值为8.4亿,年均增长95.62%。这表明咸宁市在这五年间,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加强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力度,本市非税收入规模从3.70亿增加到5.99亿,年均递增24.97%。在非税收绝对量增加的同时,本市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却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49.61%下降到2009年的33.00%。(如下表)
2.财政收入的区域结构分析。有关数据显示,县域经济日益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如何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事关全省经济发展以及财政收入的增加和优化。自2005年以来,咸宁市各县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经济规模不断增强。二是地方财力不断壮大。咸宁是一个县域经济相对不协调的区域,由于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结构等不同要素的影响,该市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县发展极不平衡。咸安区,赤壁市发展比较快,而通山,通城等地发展相对缓慢。表现在财政收入上是不同区域的财政收入很不平衡,地区间的差距是极为明显的。
3.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中央提出要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因此,研究和分析咸宁市产业结构现状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向,对推动成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从上图可以看出,咸
张慧芳 徐亮 [摘要] 财政收入结构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构成要素,它的优化程度如何,关系到成宁市的财力和对本市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近5年成宁市财政收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本市财政收入税收收入来源仍以营业税为主、地方税收收入增速缓慢且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能力有限,县城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仍待优化等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要求,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为推动成宁市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结构;优化;实证分析
一、成宁市财政收入的现状分析
1.财政收入的税收结构分析。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一共有23个税种,按照课税对象不同分为5类:一是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二是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类,个人所得税类等:三是财产税类;四是资源税类:5是行为税类。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已经被取消,以上税种除极个别外,在市县乡几乎都有征收。下面根据咸宁市的的税收现状,从下面二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1)主体税种分析。由下表可知,主体税种由2005年的2.18亿增加到2009年的5.92亿,年均增长34.3%:三大主体税种占地方的税收收入的比莺逐年提高,从2005年的29.40%上升到2008年的32.66%;增值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相对稳定,保持在9%~12%之间;营业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在10%~17%之间。(如下表)
(2)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2005~2009年期间,本市税收收入从2005年的3.75亿增加到2009年的12.15亿,增加的绝对值为8.4亿,年均增长95.62%。这表明咸宁市在这五年间,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期间,由于国家不断加强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力度,本市非税收入规模从3.70亿增加到5.99亿,年均递增24.97%。在非税收绝对量增加的同时,本市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却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49.61%下降到2009年的33.00%。(如下表)
2.财政收入的区域结构分析。有关数据显示,县域经济日益成为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如何增强县域经济竞争力事关全省经济发展以及财政收入的增加和优化。自2005年以来,咸宁市各县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综合竞争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是经济规模不断增强。二是地方财力不断壮大。咸宁是一个县域经济相对不协调的区域,由于资源条件,地理区位,产业结构等不同要素的影响,该市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县发展极不平衡。咸安区,赤壁市发展比较快,而通山,通城等地发展相对缓慢。表现在财政收入上是不同区域的财政收入很不平衡,地区间的差距是极为明显的。
3.财政收入的产业结构分析。产业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中央提出要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因此,研究和分析咸宁市产业结构现状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向,对推动成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从上图可以看出,咸
咸宁市财政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