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 优课创新教学设计.pdf
上传者:送你一朵小红花
2022-06-25 21:33:58上传
PDF文件
114 KB
登飞来峰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讲课前,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播放音乐)……你们听过这首《龙文》
吗?这是一首赞美中国文字的歌。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文明所孕育的语言文字中,
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的文化,就是中国的语言文字。而中国语言文字的最典型体现,就是诗
词的韵律。一首好诗,往往会使人达到比身临其境更美的感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
首好诗。
(出示图画)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一峰,据传,此峰自天外飞来,名飞来峰。千年前
的一个夏天,有位年轻人,登上此峰,触发感想,作了一首诗,叫《登飞来峰》。今天,就让
我们开启时空之旅,跨越千年,与诗人对话,感受此诗的意境。
二、新课教学
1.自学交流,解释诗句
引言:学****古诗的目的就在于诵读,吟咏,而想读好诗,则要理解诗意。你们以前已学过
不少诗了,今天老师要求你们分小组自学。
出示自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用“/”划出诗句的节奏。
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提示:
1 / 4
(1)每人读诗中的一句。
(2)解释所读诗句的意思。
(3)交流重点字的意思。
2.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1)读课文,用“/”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走进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今有辑本
《临川先生文集》。
(3)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1050 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
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
这首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4)读诗,分诗句解释大意,提示重点字义。(课件同时出示字义。)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畏:害怕。
遮:遮挡,遮住。
缘:因为、由于。
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分句解释: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和默写。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讲课前,老师请你们欣赏一段音乐。(播放音乐)……你们听过这首《龙文》
吗?这是一首赞美中国文字的歌。可以说,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文明所孕育的语言文字中,
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的文化,就是中国的语言文字。而中国语言文字的最典型体现,就是诗
词的韵律。一首好诗,往往会使人达到比身临其境更美的感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
首好诗。
(出示图画)在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一峰,据传,此峰自天外飞来,名飞来峰。千年前
的一个夏天,有位年轻人,登上此峰,触发感想,作了一首诗,叫《登飞来峰》。今天,就让
我们开启时空之旅,跨越千年,与诗人对话,感受此诗的意境。
二、新课教学
1.自学交流,解释诗句
引言:学****古诗的目的就在于诵读,吟咏,而想读好诗,则要理解诗意。你们以前已学过
不少诗了,今天老师要求你们分小组自学。
出示自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用“/”划出诗句的节奏。
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学提示:
1 / 4
(1)每人读诗中的一句。
(2)解释所读诗句的意思。
(3)交流重点字的意思。
2.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1)读课文,用“/”划出诗句的节奏。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走进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今有辑本
《临川先生文集》。
(3)补充介绍,写作背景:
1050 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
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
这首诗。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
(4)读诗,分诗句解释大意,提示重点字义。(课件同时出示字义。)
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
闻说:听说。
畏:害怕。
遮:遮挡,遮住。
缘:因为、由于。
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分句解释: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优课创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