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放堂食已经48小时,但餐厅和食客似乎都没准备好

本文介绍了北京开放堂食已经48小时,但餐厅和食客似乎都没准备好,对大家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时隔36天,北京堂食终于开放了。

谁也没想到,4月30日那个“关于五一期间暂停堂食”的通报,能一直延续到六一,又延续到端午。

我们的心态也从“熬一熬就过去了”,变成“怎么还不过去啊”,最后变成“是不是过不去了”的一声声叹息。

不过好在,过去了。

前两天,我们走访了周边三里屯、国贸、skp、簋街、合生汇附近的餐厅,采访了许多餐厅老板与食客,给大家看看,开放堂食后,大家都是怎么过的。


 没有报复性消费 

 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出发采访之前,编辑部的同事们带了许多猜想,其中最多的就是:会不会有报复性消费?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中午走了一圈,最大的感受是,这好像不过又是一个冷清的普通工作日。

第一站是纸醉金迷的skp,楼下的美食牌档倒是都在营业,不过客人不多,商场里竖起了一个个隔离板,依旧在提醒人们,疫情还在,注意防护。

与skp连着的是华贸中心美食街,对比之下略显人气,南京大牌档几乎坐满,门口正在等位,太二虽不等位,但问过服务员里面已经没有位置了。

外企云集的国贸,网红轻食西餐店The woods cafe 的就餐区人不多,空座富裕,略显冷清。

主打炸猪排的日料胜博殿约有2-3组客人在等位,不过仔细看店里没有坐满,应该是商家遵守防疫要求,间隔就坐。

金湖茶餐厅,国贸打工人解决工作餐首选,也是走了一路就餐客人最多的一家,门口等位人数不少,店员也进进出出忙于领位点餐。

整体看下来,吃简餐的人明显比吃大菜的人多,即便是网红云集的三里屯,人们吃的最多的依然是简餐。

网红面包B&C风头不减,两米间距,即便每次店里只能限行6人,门口还是排了长长一条队。

富翁餐厅虽然按规定控制了客流,但人也不算少。

晚上的情况也不算乐观。


平时从天黑排到天亮的簋街冷冷清清,胡大总店门口有5桌左右等位,但也是因为部分分店关了,才都集中到总店来,但和往日比较,还是不比了。

服务员说,高考完,希望能迎来一些毕业生聚会。虽然现在开业也是赔,但是不开更赔。

还有北京老牌网红武汉卤味店汪婆婆,开业的第一天,店里冷清的客流量让老板小汪都想要偷跑出去找吃的。


本来以为恢复营业后,大家会在第一时间冲到餐厅里吃个大菜去好好解解馋,但看大家的表现,好像还是觉得快吃完去工作要紧,毕竟经济形势这么不好,什么都没有赚钱重要。



 没缓过神的餐厅老板 

但即便是吃简餐,堂食也依然幸福,在三里屯采访完顺道去四眼仔吃了碗面,还是熟悉的味道。店员有7、8位,聊天时说中午饭点的时候只接待了几组客人,我简单吃了碗面,走的时候店员齐声说了句“谢谢光临请慢走”,很久没有听到这句话,顿时觉得铿锵有力,好像有些东西,回来了。

准确地说,是在回来的路上。

恢复堂食的通知是在6月5日周末上午下发的,对于停止堂食了40天的老板们来说,这个消息好像有些突然。

比如同事去国贸采访,纠结半天选择了丼丼屋作为恢复堂食的第一顿,连点了3个菜都被告沽清。店员一脸抱歉,解释说,突然恢复堂食,食材还没有备齐。

三里屯也是如此,平时能有十几款冰激凌售卖的野人牧坊,今天只上了寥寥几款,去雁舍门口想喝个奶盖奶茶,也被告知奶盖暂时缺货。

被食材原料受限的不仅是雪糕店,还有米其林餐厅Ling Long。

因为高级餐厅备料会更复杂,所以主厨Jason并没有选择在开放堂食的第一天直接营业,而是着手大扫除和备料,毕竟多一天准备就多一分稳妥。

食材就是餐厅的基础,北京“最贵”重庆火锅之一的景轩火锅店长简先生也说,停摆之前食材都是每天从重庆空运,暂停堂食之后为保食材新鲜没有开外卖,收到了恢复堂食消息,激动的直飚一句“卧槽”,然后立刻冷静下来马上安排飞机空运。幸运的是食材准时备齐,当晚预定很快约满。


 犹疑的食客 

对于食材,食客们也有同样的担心。

在采访餐厅老板的同时,我们也找了一些同样40天没有下馆子的朋友们,问他们听到恢复堂食有什么感受?会不会第一时间去吃?去吃的话想吃什么?

有两个朋友不约而同给我发了一张这个图:

的确,有食材现买的餐厅困扰买不到菜,肯定也会有囤货的餐厅困扰于角落里那一堆快过期的食材。不过好在市场监管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开展餐饮专项监督检查,严禁商家使用过期和腐败变质食品进行餐食制作。

除了怀疑长时间停摆,食材是否还新鲜,也有朋友担心疫情还未消散,聚集会不会有安全问题,朋友@苏就表示:前两天肯定扎推儿,人挤人,不如等几天平稳了再吃,不在乎再等一天两天。

甚至还有朋友担心堂食开了,抖音探店博主们集体出来工作,碰到一窝蜂的网红探店,影响就餐体验。

总之疫情反复一轮又一轮,报复性消费的冲动早已不在,只是多了一层一层的小心加小心。


 有些激动,也有了希望 

采访过程中还有朋友略带负气地表示:能去堂食本来就是正常生活,能有什么感觉?

大约是好转的感觉。

朋友@真正的大亨说,我觉得恢复堂食是一个美好的象征,可能不会第一时间去,但是餐厅开着,里面坐满了人,觉得世间真美好。

不想再做饭的@mi则更为激动:不想再刷碗了!不想再对着XXXapp苦练厨艺了,大声宣布从此退出厨坛!

还有朋友@mAo发了四个字,并一同配上了四个感叹号:往!死!里!吃!

同样觉得熬出头的还有餐厅的老板们。


京遇餐饮总经理助理马睿女士说,第一天复工,新京熹、寂川、京豔·翰林书院几个餐厅,基本上都恢复到了70%、80%的水平,看到客人在店内消费,举杯觉得特别的温暖,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新疆特色美食餐厅再疆胡的老板在经历了食材价格飞涨、配送区域受限、平均高达25%的外卖平台的资费等种种困难下,终于等到了开通堂食的一天,也在恢复的第一天,收到了房东减免1个月租金的好消息。

海淀一家主打菜包肉的韩国料理老板娘也表示,店开了近20年,又度过了一次磨练,疫情已经3年了,还是不适应,来的一直都太突然。但当听到可以堂食的时候,第一反应还是:有了希望。

有了希望,大约就是变好的开始。

第一天冷清的汪婆婆,到了第二天小小的馆子,到八点多接近满座,他提前备好的菜单,差点不够用。

晚上七八点,合生汇楼下两层小吃街的人多了起来,像很久以前羊肉串跟海底捞这种店都已经要排队等位了。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店铺专门为这次解封提供爱心餐,帮助受疫情所困的人。

你看,是真的好起来了。


最后,感谢接受本文采访的餐饮老板们(以下排名不分先后):Ling Long、新京熹、寂川、京豔·翰林书院、游园京梦、景轩火锅、再疆胡、纯情商店街、胡大、汪婆婆卤菜、韩国料理故乡菜包肉。

还有我们可爱的读者朋友:@ mAo、@候頔、@爱吃又怕肥、@fish、@Roman、@James 詹老师、@真正的大亨、@mi、@醋果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

?



作者 - 福桃编辑部

编辑 - 姜姜



?

?



摄影 - 福桃编辑部

设计 - 饱主任


这篇关于北京开放堂食已经48小时,但餐厅和食客似乎都没准备好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